剖宫产术后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

2021-05-11 01:17王群先王云川占达存王丽娜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1年12期
关键词:泌乳素罗哌躁动

王群先 王云川 占达存 王丽娜 邓 莉

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571400)

剖宫产术是产科常见手术[1]。术后可因麻醉药效散退引起机体免疫应激反应,延长切口疼痛时间,影响术后恢复。随着舒适化理念普及,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已成为术后首选镇痛技术,但在镇痛药选择中存在争议性[2]。罗哌卡因属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可发挥运动神经、感觉神经分离阻滞效果,单用易产生呕吐、恶心、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3]。纳布啡属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内脏痛,发挥显著镇静、镇痛效果,但相关研究[4]发现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可发挥不同疗效。本文就此展开分析,观察不同剂量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镇痛、镇静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9年3月-2020年8月本院行剖宫产产妇106例临床资料,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的伦理审查。纳入标准:①无阿片类药物长期使用史;②有剖宫产指证;③符合ASA Ⅰ~Ⅱ级。排除标准:①存在各类免疫抑制药物史;②有严重腰椎病、腰背痛史;③有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史;④合并出血性、羊水过少、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⑤过度肥胖。孕妇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镇痛方法

两组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开放左上肢静脉通道,常规监测。穿刺点选择L2~3间隙,腰麻用量7~8mg 0.5%罗哌卡因(宜昌人福药业),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麻醉平面维持T6~8,术中可通过使用山莨菪碱和去氧肾上腺素维持循环平稳。胎儿娩出后注射5mg喷他佐辛。手术结束前10min连接硬膜外镇痛泵。对照组采用0.2mg/ml纳布啡(湖北宜昌人福药业)+0.1%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0.4mg/ml纳布啡+0.1%罗哌卡因。融合剂为100ml氯化钠注射液,PCA剂量0.5ml,背景剂量2.0ml/h,锁定时间15min。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术后通气时间、首次PCEA时间、首次泌乳时间、镇痛起效时间。②对比两组安氏舒适(BC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运动神经阻滞(Bromage)评分、视觉模拟法(VAS)评分。VAS评分:评估术后12h、24h、48h疼痛状态,最高分10分。Bromage评分:3分无法屈踝关节;2分踝关节能够运动但无法屈膝;1分踝关节和膝关节能够运动但无法抬起大腿;0分能够自主活动踝关节和膝关节、抬起大腿,无运动阻滞。BCS评分:0分持续疼痛;1分咳嗽和深呼吸时疼痛感可加强,安静时无明显疼痛;3分,安静时无痛,但咳嗽时存在轻微疼痛;4分,即便咳嗽也无明显疼痛感。Ramsay评分:1分焦躁不安;2分安静配合,清醒;3分对指令有反应,嗜睡;4分对刺激反应敏捷,嗜睡;5分反应迟钝,嗜睡;6分对刺激无任何反应。③术前及术后24h、48h、72h,采用电化学免疫法检测血清泌乳素。④分别在产妇术后6h、12h、24h判定躁动率:产妇出现烦躁、不安、易激动、活动增多等。⑤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尿潴留、排气时间延长、胃肠道反应、呼吸抑制、运动阻滞等。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两组各项资料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麻醉效果

两组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PCEA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无差异(P>0.05),而镇痛起效时间、首次泌乳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镇痛效果比较

2.3 各项评分值比较

术后12h、24h、48h BCS评分、Bromage评分两组无差异(P>0.05),而Ramsay评分和VAS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各时点评分比较(分,

2.4 泌乳素水平

泌乳素水平术前无差异(P>0.05),术后24h、48h、72h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手术前后各时点泌乳素水平比较

2.5 躁动率比较

组别方面,Waldχ2=5.687,P=0.017,对比存在统计差异性(P<0.05),OR=e-1.113=-3.025,95%置信区间为(e-2.027,e-0.198)=(-5.510,-0.538),提示观察组术后6h、24h、48h的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139;P:0.042)、(χ2:5.708;P:0.017)、(χ2:4.002;P:0.045);时点方面,Waldχ2=19.692,P<0.001,时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提示不同时点产妇躁动率有差异,见表5、表6。

表5 两组术后不同时点躁动率比较[例(%)]

表6 两组躁动率广义方程参数

2.6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术后1例(1.9%)发生尿潴留,1例(1.9%)出现胃肠道反应,均未发生呼吸抑制和严重运动阻滞,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9%(2/52);对照组术后1例(1.9)发生呼吸抑制,3例(5.6%)胃肠道反应,3例(5.6%)尿潴留,2例(3.7%)排气时间延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9/54)。观察组总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χ2=4.682,P=0.030)。

3 讨论

剖宫产易使产妇神经敏感化,激活伤害性感受器,使得感受器阈值降低,引发痛觉过敏;再加上术后子宫收缩,可产生大量致痛物质,引起强烈疼痛感[5]。长时间的疼痛感会影响产妇哺乳和预后效果,因此术后控制疼痛感对产妇快速恢复有积极意义。目前,临床上最为广泛的镇痛技术为PCEA[6-7]。常用镇痛药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可发挥一定镇痛效果;罗哌卡因属于长效局麻药,两者药物联合使用可达到一定镇痛、镇静效果,减少麻药使用量,但舒芬太尼可引起呼吸抑制、胃肠道反应[9],限制了使用。探索一项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尤其重要。

分析本次结果,两组导尿管拔出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时间、术后通气时间无差异,说明罗哌卡因联合纳布啡能够缩短PCEA时间,获得一定麻醉效果。药物联合后,可阻断感觉和交感神经传导,加速肠蠕动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10]。观察组镇痛起效时间、首次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说明其可在短时间内起到镇痛效果。主要是因纳布啡镇痛效能和吗啡相似,0.4mg/ml剂量联合罗哌卡因能更好减少运动阻滞发生率,延长麻醉药作用时间,取得一定镇静、镇痛作用[11-12]。有研究表明[13],术后疼痛可引起机体出现应激反应,促进组织代谢、分解,不利于伤口愈合,需注重术后镇痛。而Ramsay评分、VAS评分是评估机体疼痛、躁动常用指标。本次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24h、48h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以及躁动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0.4mg/ml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能够获得显著的镇静、镇痛作用。一方面是因罗哌卡因作为一种酰胺类局麻药,可阻滞局部动作电位的传导,作用于感觉神经纤维,有效缓解机体疼痛感;另一方面纳布啡能够发挥拮抗、激动双重作用,0.4mg/ml剂量是吗啡镇痛效价的5~8倍,更好减轻剖宫产术后的各种疼痛[14-15]。两组BCS评分、Bromage评分无差异,主要是因PCEA能够促使产妇充分配合,保证心情舒畅,改善术后身心健康所致。

泌乳素是维持产妇术后泌乳和促进乳腺发育的主要因素,产妇产后泌乳素受到健康、术后疼痛等因素影响[16]。本次结果,观察组产后各时段泌乳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0.4mg/ml纳布啡联合罗哌卡因更能有效抑制手术疼痛产生的应激反应,利于调节术后丘脑-垂体提高泌乳素分泌。一方面0.4mg/ml纳布啡能够通过激动k受体来实现镇痛、镇静作用,利于缓解术后疼痛程度,调节疼痛症状,改善泌乳素水平;另一方面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够控制剂量,降低应激性,减少疼痛、恐惧感,更利于产后乳泌素早期分泌[17]。从安全性角度分析,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好,更能够实现镇静效应,平衡麻醉效果,减轻胃肠道、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18]。

综上所述,0.4mg/ml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具有明显镇静、镇痛效果,用于剖宫产产后,可减轻产妇产后痛苦,利于产妇恢复,提高泌乳素水平。

猜你喜欢
泌乳素罗哌躁动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道路躁动
大麦芽碱对高催乳素血症大鼠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聚乙二醇沉淀联合化学发光法检测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意义
罗哌卡因在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BECKMAN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检测泌乳素的性能验证
高泌乳素患者不同时间段泌乳素水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