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阻碍因素及其交互设计策略

2021-05-11 15:43潘青云韦雪艳
设计 2021年9期
关键词:设计思维交互设计教学环境

潘青云 韦雪艳

摘要: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将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为提高在线教学效果,增强在线学习有效交互,提升在线学习满意度。从设计思维的角度出发,从教学环境设计、教学交互设计两方面入手,寻找设计思维+教育的设计解决方案。基于设计思维,改善在线学习交互环境,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交互,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满意度。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在线教学 设计思维 教学环境 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5-0103-03

引言

2020年1月31日,WHO总干事谭德赛将新冠肺炎确立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出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掀起了大规模在线教学的新浪潮。当国内疫情转危为安,按下了暂停键的企业和学校陆续恢复了生机的时候,意味着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2]人们愈加关注“在线教学”质量问题。如何在“双线教学”的模式下,提高在线教学质量,对后疫情时代的小学教师在线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后疫情时代小学教师在线教学的阻碍因素

人的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活动,交互是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此次全球化疫情的出现,打乱了传统的教学体系,教学的交互系统发生了转变。

疫情之前,大规模在线教学模式并未在中小学教育实行。教学交互是发生在真实环境下,由教师、学生、学习资源组成的三边关系的相互影响的合作活动。对于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李政涛认为,要构建教学新秩序,加快双线教学的融合创新。即加快“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融合”(Online-Merge-Offline),以获得“双线教学的互补和双赢”的教学效果。[3]也就是说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既需要线上教学,同时也需要线下教学。这种“双线教学”的模式,使得教学交互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因此交互的类型、教学交互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如表1所示:

基于后疫情时代融合创新的视角,双线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环境将更为复杂。如何发挥线上、线下交互的优势,做到“双线教学”交互有效性?如何保持交互的深度?如何弥补学生与师生间的情感缺乏?这给小学教师在线教学中开展有效的交互带来了多种挑战,在线教学阻碍因素增多。

(一)教学环境复杂:教学环境支持着课程活动的开展并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8]通常将教学环境理解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种类型。在这里主要探讨线下真实教学环境和线上虚拟教学环境。

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的走向,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即学校真实教学空间与日常生活虚拟教学空间的联通汇聚。基于线上真实的交互环境,师生有较为正式的学习环境,师生的互动效果好,师生间可以形成及时的教学反馈。比如,教师可以轻易地读出学生的肢体语言,了解当前学生的知识领悟力,从而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策略。但基于线下虚拟环境下,教与学时空分离。Moor在“交互影响距离理论”提出,远程学习产生的物理距离会引发沟通上的差距及心理空白。[9]相对于线下的真实情境,线上交互环境缺乏真实情境的生动性;师生由于时空的限制,其互动的深度性不够,难以达到现场教学合作的深度;交互方式常依赖语音和电话沟通,交流形式较为单一;师生间缺乏心理感知,情感的流动性差,难以形成深度情感体验。综上,当前师生的在线交互质量不佳。

后疫情時代的教学环境,既包括传统的真实教学环境也包括技术支持下的虚拟教学环境。如何在双线教学模式下,将线上教学环境与线下教学环境进行融合创新,最大化地优化教学效果,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面对这种新型学习生态,小学教师需要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与学形式等进行重新设计思考。

教师应努力认知到:在线教学并不是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传统课程的内容照搬过来,在线教学不仅是网络的“在线”形式,更重要的是关注在线教学的质量问题。[10]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以学习者为中心,重视师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出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在线教学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内倾学习动机,帮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交互层次复杂:交互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国外学者Daniel和Marquis,将交互按对象分为学习者与他人的交互和学习者自主学习交互。11]吴咏荷等学者认为交互的质量与交互的情境相关。有效交互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更多有意义学习行为、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12]

后疫情时代,除了线下的基于真实环境的交互,还包括基于在线平台的交互。教学交互可分为媒介平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等多边关系的交流互动活动。即后疫情时代的交互层次复杂。

陈丽分析了远程教学交互层次类型,建构了交互层次塔模型。她按层次的高低将教学交互依次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13]具体如图2所示:

综上所述,交互在课程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次交互层次的质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在低级交互层次中,如若不能完成与媒介的顺畅交互,那么就会阻碍操作交互的顺利完成,师生间心理距离增远,无法进行下一层次的交互学习;在信息交互层次中,师生间如若没有达到交互的效果,就会导致教师在唱教学独角戏,学生若常处于被动状态自然会阻碍高阶思维的养成,即不能完成概念交互的目标。总之层次之间相互关联,任一层次的交互不畅,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最终导致在线学习满意度不高。

因此,应该设置有效的交互环境,注意每一次层次的交互质量,最终达到最高交互层次。

(三)情感交互复杂

情感对人们的行为方式有着重要影响,当人们对事物有着积极情感的体验时,产生行为的动机就越强,越能挑战自我,自我效能感不断增强。

人与媒介互动时可以产生某种心理感知,Gunawardena等人把这种心理感知称作社会临场感,并且社会临场感的强弱可以通过人为干预。[14]

基于后疫情时代人机交互的虚拟环境中,“教与学分离的本质特点”。

师生、生生间情感联结较弱,这会导致师生、生生间在教与学过程中生发孤独感,厌倦感、甚至是抑郁感。即师生间心理感知程度较弱,学习者的社会归属感不足,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抑制、师生的在线学习投入度不足、学习者之间难以进行积极协作、师生之间难以形成沉浸式心流体验、师生在线学习产生孤独感。

相对线下教学而言,学习者和师生之间能够通过对方的面部表情、语音语调、肢体动作等方式感知到彼此的状态。师生之间的心理感知较强,情感隔膜较小,能完成谈心层次的深度交流,教学交互的质量较高,师生间更易形成深度学习模式。

因此,应提高教学交互中的情感联结水平,改进师生协作质量。二、在线教学交互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在线教学交互设计的关键理论的整理,有助于从不同维度了解教学交互与学习满意度之间的关联。

(一)教学交互理论。“交互”是多边合作交流的过程。陈丽教授将远程教学交互按层次高低分为: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15]

低级到高级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确保低层次交互的有效性,高层次交互才有可能完成。因此在教学交互设计中,我们应注重交互的层次性,不可忽视每一个层次的交互质量。

(二)社會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真实社会实践的交互产生的,并认为学生通过成人及同伴的协助所进行的真实或情景化的学习,可称为有意义学习。

即创设社会实践环境尤为重要,需加强真实社会情境体验设计。

(三)具身认知。具身认知理论关注“身体”本身的价值,身体并不作为大脑的被动接受者,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交互碰撞出新的认知。[16]因此在交互设计中,应将身体感知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作为设计元素加入到设计中,让思维随着身体的感知通道打开而进发出来。

(四)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指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过程中进行设计,以提高产品的易用性,优化用户体验。[17]因此在交互设计中的应坚持“用户”为本的原则,即在了解用户的前提下提供一个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三、基于设计思维下的在线教学交互设计策略

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基于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创新思维和方法论。在处理问题时,设计师始终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利用综合知识来找问题、定位问题和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19]

在面对设计广泛转型时,张凌浩提出了“为转型而设计的教育思考”。所谓转型设计,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当今时代发展,为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转型的思考。[20]设计思维即对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案,面对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从应急状态走向常态化,其人才定位、教师角色定位、教学形式,也需要广泛转型,可以思考如何通过设计思维,培养教师、学生的创造力。

(一)教学环境设计。师生间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离不开教学环境的支持。教学环境既是学习空间的物质保障,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习欲望、促进有效学习的心理基础。

(1)物理环境:设计安静适宜的学习空间。后疫情时代的真实空间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学习空间,另一种是居家式学习空间。从设计思维的角度来看,空间实质上是人的情感需求的一种投射。

第一,重视光源设计。除了明亮护眼的光环境,更加需要思考的是光环境对于人的心理情绪的抚慰作用,比如暖色的光源可以给人温暖、亲切的体验。第二,巧用视错觉效果。相对正式课堂而言,居家式狭窄空间易使学生产生孤独感。因此可以通过视错觉设计,引导人们进入更宽敞、更安全的空间中,达到舒缓心情的作用。第三,重视空间流动。根据具身认知,应解放身体被禁锢的感觉,小学阶段孩子的天性本是爱玩多动。通过打造空间的“有界无限”感,促使师生进行更多开放交互活动,让思维通过身体与环境的互动而流动起来。

(2)心理环境:引发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心理环境使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联结更为紧密。环境里弥漫着师生间友善、和谐、温情的音符,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意愿增强,教师的教学的效果越好,愈加形成良性教学循环。

第一,增强师生间情感联结水平。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应加强师生间的情感联结,形成和谐友善的师生关系。对于线下教学而言,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当下现实题材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分组,教师在学生有疑惑的地方做好引导着的角色,师生一齐完成合作学习,进一步加强情感联结。第二,营造沉浸式交互环境。对于线上教学而言,由于交互存在异步性,师生之间较难形成面对面形式的深度性和针对性。应努力创设出沉浸式交互环境,缩小虚拟环境下的师生间心理距离,营造出和谐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倾动机,引发较深层次的互动,师生共同建设创生性课堂。

(三)教学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在了解用户的前提下,用最合适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关于用户体验的概念,设计心理学家唐纳德.诺曼认为,商品若注入了情感元素,那么这件商品就兼具美感与可用性,商品的价值属性更高。[21]

那么将设计思维融入到教学设计时,同样需要考虑到用户的美好体验,即师生在线学习的美好体验。

(1)媒介交互设计。媒介是人机互动的桥梁,设计出适宜用户进行友好操作的界面,有助于提高用户的操作交互水平和使用满意度。

第一,重视视觉体验效果。能最快在同类产品中以差异化胜出的,最直观的就是事物的外在特征。因此要格外注重用户界面的图标、字体、颜色、形状、位置等元素的设计,在美学上吸引用户,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以达到良好的视觉体验效果。第二,采用易用性设计原则。如果一个产品的操作过于繁琐,用户的使用频率就会降低,反之就会增加用户的产品频率。因此,应设置简单易懂的操作向导步骤,以优化用户操作体验。第三,重视舒适的情感体验。情感是让用户和产品的建立良好关系的纽带。如果说美感是用户视觉体验的第一道门槛,那么舒适的情感体验,则是真正打开用户心扉的钥匙,能增加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心流产生的几率,引入沉浸式体验,获得较好的媒介交互效果。因此在媒介交互设计中应加入情感元素,加强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信任关系。

(2)师生交互设计。Moore的“交互影响距离理论”认为,远程学习产生的物理距离会引发沟通上的差距及心理空白[22]即在线学习中师生间心理距离较远,师生情感联结较弱。相对线下教学而言,师生较难达到谈谈心式的深度性交流水平。因此,应通过更多有效的、及时性、针对性的交互设计,增强师生间的心理感知。

第一,及时的反馈提醒设计。当师生在教学中完成一系列互动时,比如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提出疑惑时,对教师的授课质量进行评论时,可以增加类似已读功能的设置,让师生了解到这是一个双向且有效的教学交互,从而拉近师生心理距离。第二,增强真实沉浸体验设计。比如建设虚拟教室,利用虚拟场景的设置,让师生尽可能感知到彼此的存在,营造沉浸式体验环境,尤其重视师生的身体体验,增强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第三,丰富师生社交互动形式。已有研究表明社会交互,群体认同有助于沉浸体验,在线学习平台的开发者可以制订有针对性的、能够促进师生投入的趣味性交流形式。

(3)生生交互设计。相比线下教学独特的地理优势,生生可以通过实时交互完成教学交互。但目前在移动教学生态中,生生间的有效交互较为困难。生生间由于存在跨地域的物理距离的疏远关系,情感上常处于孤立封闭的状态,生生社会关系淡化,同伴交往困难,甚至引发生生的焦虑和沮丧感,生生交互质量不高。

这种不良的生生交互,不利于生生间开展协作学习,即学生创新合作能力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因而需要加强生生在虚拟环境中的社会联结感,促进生生间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往力和领导力。

第一,丰富同步交互的趣味性,促进生生间头脑风暴的进行。如在在线聊天、在线讨论区等形式的同步交互中,可以增添类似滚动弹幕设置功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的积极性,培养生生的创新能力。第二,鼓勵学生多进行异步交互形式,满足学生进一步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可以增添留言区的互动评述环节,在评述中增强生生联结感。第三,设置虚拟模型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虚拟模型的角色扮演,生生之间可以在虚拟情境下,通过虚拟模型的表情,手势等,提高交流者本人的表达清晰度,有较好的代入感并完成对虚拟模型的情感投射,提高生生间的沟通质量。

(4)学习资源交互设计。学习资源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是教师教学材料的选择,也是学生自主学习资料的来源,因此应重视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

第一,提倡跨界合作,倡导设计学术多样性。让教育家,学科专家,设计师跨界合作。学习资源是学习的基础,但多数在线学习平台在资源建设方面,缺乏教育教学和学科专家队伍支持,学习资源的适用性不高。因此通过跨界合作提高学习资源的适用性。第二,推送差异化学习内容。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能根据现学进度,及时按学生的潜力差异化定制学习内容。第三,设置奖励机制设计。当学习者完成了与挑战相匹配的教学活动时,能够收到明显奖励提示。可以设置语音奖励,也可以设置丰富的小标签“三好学生”类的富有趣味性的鼓励,进一步强化学习行为,使学习者投入更多时间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第四,增加有声朗读设计。低年级孩子字音认不全,通过有声阅读,可以帮助孩子减轻阅读负担,提高阅读兴趣。

结语

疫情期间的大规模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下单一的线下教学模式,引发了教育教学的新思考。后疫情时代,线上加线下的融合教学将成为常态,融合创新成为新要求。因此提高在线教学效果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后疫情时代下的在线教学阻碍因素,提出了基于设计思维下的教学交互策略,即创设适宜的在线学习教学环境,增进教学交互的有效性,最终提高学习者的在线学习满意度。

基金项目:江苏省十三五教育规划课题:典型家庭结构的父亲在位对青少年子女抗逆力的心理作用机制及家庭干预研究(B-b20200145)。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疫情被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B/OL].(2020-01-31)[2020-02-17.https://view.inews.qq.com/a/NEW2020013100048700

[2]董伟,傅松涛,赵欣.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中学生在线学习现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21(03):7-12.

[3]李政涛.后疫情时代,基础教育向何处去?[J].基础教育,2020,17(03):94-98.

[4] Moore, M. Three Types of Interaction [J] .American Jourmnal of Distance Education, 1989,3 (2):1-6.

[5]Northrup, P.T.Onlinelearmers' preferences forinteraction[A.orllana, A, Hudgins, TL&Simonson, M.(Eds) The perfectonincous:bstprcices fordesigningand teaching [M] InformationAgePublishing, Inc,2009.

[6][13][15]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3):24-28,78.

[7]韩梦.在线学习中教学交互对学习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8]高斯琪.小学课堂环境的问题及其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9]陈彦君.社会性交互对MOOC学习者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10]崔允槨.混合学习首先要从方案变革做起——由“停课不停学不等于在线学习”开始[N].中国教师报,2020-03-04(012).

[11] Daniel, J.s.& Marquis, C.Interaction and independence: getting the mixture right [J]. Teaching at a Distance.1979,1(14):29-44.

[12]吴咏荷,托马斯.希.里夫斯,王志军,网络学习中的有意义交互: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4(01):15-23.

[14]腾艳杨.社会临场感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03):64-70

[16]陈巍,郭本禹具身生成的认知科学:走出“战国时代”[J].心理学探新,2014(2):111-116.

[17]高娃.交互设计类课程过程性考核探索研究[J].设计,2018(18):11113.

[18]戴力农.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4:123

[19]熊焕勇.以设计思维为导向的产品量化实践[J].设计,2020,33(10):131-133.

[20]张凌浩.创新性与复杂性——为转型而设计的教育思考[J].创意与设计,2016(06):74-79.

[21]Donald A.Norman.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8-59.

[22]田静远程教育中交互影响距离理论的扩展应用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9):47-51.

猜你喜欢
设计思维交互设计教学环境
浅析物联网时代智能产品的设计思维和策略
产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新型设计思维模式的影响
基于翻转课堂的企业级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刍议高校体操教学环境的优化策略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