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社会化服务提高了农户林业生产效率吗?

2021-05-12 00:55高雪萍袁若兰廖文梅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社会化农户林业

高雪萍,王 璐,袁若兰,廖文梅

(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45)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均山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以农户家庭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农户林地经营积极性,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林地经营呈现分散化、细碎化的特征[1]。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生态建设的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着改善生态环境和供应林产品的双重使命,促进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2]。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林业发展转型的重要部署,但是林业生产效率低下严重滞后林业现代化进程,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产生不利的局面[3]。因此,研究林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现代化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化服务克服单个农户生产规模碎小、技术落后的弊端,直接参与农户生产,帮助农户获得专业化分工和服务规模效益,在林业生产中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实现小农户与林业现代化衔接,有效地解决家庭林业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显露的问题[4],为实现林业生产转型和提高林业生产效率提供了实现路径。因此,研究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检验其对林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效应和提升程度,为实现林业现代化目标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以及相关政策完善提供经验支撑。

学者们已对林业生产效率展开卓有成效的研究,众多研究表明,中国林业投入产出综合效率偏低[5-7],尤其是农户及家庭农场林业生产技术效率普遍偏低[8],并且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特征。在空间区域层面上,林业生产效率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东部和东北部[5],江西省的农户林地生产效率高于广东[9]。即使同一区域,不同林种、不同时间和不同规模的林业生产效率也有所不同,如,福建省毛竹综合经营综合效率偏低,纯技术效率低于规模效率[10],相比于木材、木材为主兼有竹材的经营类型,经济林的技术效率更低,但总体上均高于10 年前总体效率水平[11-12]。从经营规模来看,农户林地经营规模与林业生产效率呈现倒“U”型效应趋势[13],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不同带来的差异。影响林业生产效率的因素有许多,主要有林地规模[13]、林地质量、林地细碎化[14]、政策补贴[15]等外部因素和劳动力转移[16]、劳动力及雇工质量[17]、加入合作社、技术培训[18]、农户个体特征等内在因素[14]的影响。随着产业分工进一步深化,林业社会化服务在生产环节上改善林业生产的要素配置水平,在销售环节上解决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从而提升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和经营效率[19-20],但是林业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生产效率影响机理尚不明确,也未得到实证数据的验证。为此,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和倾向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以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四省的林业经营农户为调查对象,分析林业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

Schultz[21]提出新型现代化生产要素的引入是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社会化服务在不改变农户经营权和不触动剩余索取权的前提下为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供可行方案[22]。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可逆的社会大背景下,农业生产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产业弱质化,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成为解决当前问题的重要路径之一。已有研究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推动农业规模经营[23-24],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分工效应、技术效应和替代效应[25],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林业属于大农业范畴,林业社会化服务属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涵整个林业生产过程中所有服务组合[4],由各类组织和机构提供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包括产品流通在内的各种服务,这将是推动个体农户的林业生产由粗放的小生产向社会化的大生产转化的政策制度安排,属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对林业生产效率的发挥存在着分工效应、技术效应和替代效应。

(一)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分工效应

林业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营林生产、采伐运输和木材加工等全过程,包含营林与森工两个阶段;营林属于种植业,可分为种子采集、种苗培育、林地清整、植树造林、幼林抚育等环节,每个过程具有一定的生长时间和鲜明的阶段特点,这阶段是如何将最小的要素投入成本,产出最大的效益;森工包括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和林产化工等环节。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社会化服务组织在生产过程的两个阶段中某一环节的专业程度和熟练程度较高,能为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在追求个人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农户面临的是生产和交易的选择:生产意味着所有环节都自己操作,那么将花费高昂的生产成本。交易则是农民选择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把一部分不适合自己完成的生产环节交给专门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或个人去完成,如果耗费的交易成本低于自己的生产成本,农民将选择交易,从而提高林业经营效率。

(二)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技术效应

林业社会化服务能缓解林业生产中农户林业技术要素的约束。随着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在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应用愈发重要,技术进步能促进机械设备在一定程上对劳动力的替代,从而提高产出效率。我国的林业技术推广仍存在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加之广大林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较差,农户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和传统林业生产习惯,多数农户对新技术的采用不足。林业社会化服务充当了技术知识的传送器,开展造林育林技术咨询、推广先进的栽培育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再通过现代高效的经营管理和组织制度提高林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经营产出。

(三)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替代效应

林业社会化服务能缓解林业生产中家庭劳动力资源要素的约束。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后的非农就业会提高兼业化程度,导致农户林业生产中劳动力投入减少,非农就业的较高劳动报酬率使得农户从事林业生产的机会成本不断攀高,进而给林业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家庭成员外出务工可以视为一种融资渠道[26],农户可以通过增加替代性的要素投入,重新配置在林业生产和非林业生产上的劳动力投入来应对。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农户提供了要素替代的渠道。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CR模型的线性规划表达式为:

式(1)中,Xi表示第i 户农户的林业经营投入指标向量,Yi表示第i 户林业经营的总产出指标向量,S-和S+表示松弛变量,eT为单位向量,eTs-表示投入过剩,eTs+表示产出不足,ε 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TE 表示第i 户农户的林业生产综合效率值。如果最优解θ*=TE=1,同时S+*=0 且S-*=0,则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效率达到最优,否则该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无效率。PTE 和SE 的评价标准和TE 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生产效率影响的计量模型 与已有研究方法相比,本文选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探讨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优势:一是农户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是农户自愿行为,是否使用由农户自身决定;样本中使用与未使用户划分并非随机,因此倾向得分匹配法可以解决样本“自选择”问题。二是研究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时,由于实验组与控制组农户的初始禀赋不同,可能会存在“选择偏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可以研究实验组农户林业生产效率与上述农户如果没有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林业生产效率是否一致。三是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未使用的行为无法直接观测,而倾向得分匹配法通过构建反事实框架,能够解决样本“数据缺失”问题。

本文根据是否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分为实验组(已使用的农户)与控制组(未使用服务的农户)分别进行匹配,在控制相同外部条件下,探讨不同林业社会化(林资供应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农户和产品代收代销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步,运用Logit模型估算农户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的条件概率拟合值,即倾向得分值(PSm)为:

PSm= Pr [Lm = 1|Xm]= E[Lm = 0|Xm] (2)

式(2)中,Lm=1(m=1,2,3,4),分别表示使用林资供应服务、使用病虫害防治服务、使用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和使用产品代收代销服务等社会化服务的农户;Xm表示可观测到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业生产情况和区位因素。

第二步,将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匹配。为了验证匹配结果的稳健性,选取K 近邻匹配、卡尺匹配、核匹配3 种匹配方法。其中,K 近邻匹配是以倾向得分值为基础,在最近的K 个不同组个体中进行匹配;本文将K 设为4,进行一对四匹配。卡尺匹配是指通过限制倾向得分绝对距离进行匹配;本文将卡尺设为0.010,对倾向得分值相差1%的观测值进行匹配。核匹配是指通过设定倾向得分宽带,对宽带内对照组样本加权平均后同使用林资供应服务、使用病虫害防治服务、使用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和使用产品代收代销服务的农户进行匹配。

第三步,计算实验组和控制组农户林业生产效率差异,即平均处理效应(ATT),以得到使用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

式(3)中,D1m为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农户的林业生产效率;D0m为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的反事实(假设没有使用林资供应服务)的林业生产效率。E(D1m|Lm=1)可以直接观测到,但E(D0m|Lm=1)不可直接观测到,属于反事实结果,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相应替代指标。

第四步,双重检验。共同支撑域检验,即判断实验组和控制组是否具有共同支撑区域,取值范围是否存在部分重叠;平衡性检验,即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解释变量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来判断匹配质量。

(二)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17年在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四省的农户调研数据,每个省从林业县中随机抽取2个县,每个县等距选取3~5个镇,每个镇随机选取5个村,每村抽取15个农户,采取入户调查方式,如遇抽取农户不在家的,采取偶遇方式进行补充。调查收回问卷1 050 份,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剔除缺失数据,实际样本量738份。

由于调研的农户大多数以竹林和经济林为主,生产周期较短,较易获取完整的投入产出数据。但有较少的农户以木材为主或兼有木材经营,存在着投入间断性和递减性采用林业经营3 年平均投入产出。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删除部分投入和产出皆为0的样本。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林业生产效率,通过林业生产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来测算。本文选取农户林业经营总收入作为产出变量,包括木材林、竹林、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收入等,为了较为准确地测算农户林业生产投入产出的效率,本文的林业经营总收入不包括林业补贴。根据生产函数理论,林业生产的投入变量选择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投入量。土地投入选取农户林业经营面积;林业资本投入选取农户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总支出,包括种苗费用、化肥农药费用、林地使用费和雇工费等;林业劳动力选取家庭劳动总工时,包括家庭自投劳动力工时和雇佣劳动力工时。农户林业连续3年的平均投入产出状况如表1所示。

表1 农户林业连续3年平均投入产出状况

2.核心解释变量与其它解释变量说明 本文的关键解释变量为林业社会化服务,分别考察林资供应服务、病虫害和火灾预防服务、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和产品市场销售信息服务这四类林业社会化服务,用农户是否使用这些林业社会化服务作为代理变量。

表2 林业生产效率影响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除此之外,在协变量的选取上,借鉴已有研究,选取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林地特征和区位因素。(1)户主特征,包括户主年龄、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是林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户主往往是生产的决策者,户主的年龄越大,林业生产的经验和技能越高,所以预期户主年龄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产生正向影响。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的能力越强[27]。因此,预期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正向影响。(2)家庭特征,包括家庭人口规模、家庭劳动力规模、林业收入比例。家庭劳动力指家庭内18~60 岁具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家庭人口规模和家庭劳动力规模通过影响林农的时间禀赋来影响林业生产效率。林业收入比例为林业收入占农户总收入的比例,一般来说林业收入比例越高,农户越依赖林业程度越高。(3)林地特征,包括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和林业保险。(4)区位特征,包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形对农户林地的投入产出具有显著差异[28],进而影响林业生产效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用该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来量化;地形分为平原、丘陵和山区,一般而言,平原拥有的林地资源有限。表2为主要解释变量的含义和描述性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一)林业生产效率测算结果

利用MaxDEA软件计算738个样本农户的林业生产效率,结果如表3所示。根据效率测算结果,样本农户的林业经营综合效率均值为0.241,表明样本农户的林业生产效率比较低下,林业经营没有达到要素投入产出的最佳状态,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362,规模效率均值为0.675,说明制约样本农户林业经营综合效率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其次是规模效率。总体而言,采用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农户林业生产综合效率均高于未采用的农户效率,并且经营性服务的各项效率提升程度高于生产性服务的效率。在生产性服务中,综合效率的提高主要归功于纯技术效率,而规模效率却呈现相反的趋势;而在经营性服务中,综合效率的提高得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提高的结果。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中,采用病虫害防治服务对纯技术效率更为敏感,采用该项服务的纯技术效率比没有采用的高0.29,提升程度高于林业栽培技术服务。而经营性服务中,采用产品代收代销服务的综合效率比未采用的高0.073,提升程度比林资供应服务快0.011,其中规模效率更体现提升优势,而林资供应服务则呈现相反特征。

表3 农户使用林业社会化服务差异与林业生产效率

(二)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分析

表4 给出不同匹配方法作用下的社会化服务(林资供应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农户和产品代收代销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采用多种匹配方法的基础上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基本相同,说明估计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表4 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影响估计

具体而言,林资供应服务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使用组比未使用组的效率值分别增加5.31%、5.55%和4.88%,可能的原因是农户使用林资供应服务后,获得林业良种、农药、化肥供应,利用资本替代效应其他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而提升林业生产效率。产品代收代售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与林资供应服务基本一致,可能的原因是农户在信息的获取和利用上存在不足,产品代收代销服务是利用信息非对称和不完全来实现规模运输和规模销售,提高产品的定价权和降低销售成本,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病虫害防治服务对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使用病虫害防治服务后,效率值分别增加0.034 0 和0.046 5。可能的解释是病虫害防治服务有效降低林业生产的自然风险,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保障。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栽培技术服务的成本过高和专业性较强,农户虽然有较为强烈的需求,但政府主导下的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存在推广范围窄、频次低、时间短、不精准,技术管理服务存在需求与供给失配问题。

总体上看,林业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影响,且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方向一致,但影响强度有差异,林业社会化服务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强度大于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说明林业社会化服务对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归功于提升规模效率。结合上文来看,农户总体的林业生产效率普遍偏低,林业经营没有达到要素投入产出的最佳状态,也与当前农村的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引发的生产资料、劳动力等投入不足,农户粗放经营的现实情况相符,林资供应、病虫害防治和产品代收代售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在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所面临的困难,林业栽培技术服务由于种种现实约束,对农户林业生产经营作用有限。

五、稳健性检验

(一)共同支撑域检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文所用数据估计得到的影响是否满足运用倾向分值匹配估计的共同支撑假设,绘制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函数密度图(图1)。从图1 可以得出,匹配后林资供应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农户和产品代收代销服务倾向得分值大部分重叠,重叠区域为共同支撑区域,林资供应服务、病虫害防治服务、林业栽培技术服务和产品代收代销服务函数密度图趋向较为接近。因此,本文共同支撑域条件较好,大多数观察值在共同取值范围内,进行倾向得分匹配损失样本量较少。

图1 不同林业社会化服务实验组和控制组共同支撑域

根据3种不同匹配方法,样本损失差异较小,林资供应服务农户方程中,实验组损失6个样本、控制组损失0 个样本;病虫害防治服务方程中,实验组损失9 个样本、控制组损失3 个样本;林业栽培技术服务方程中,实验组损失2个样本、控制组损失5个样本;产品代收代销服务方程中,实验组损失7个样本、控制组损失3个样本,表明实验组与控制组样本匹配效果良好。

(二)平衡性检验

本文通过平衡性检验判断匹配是否克服选择偏差问题,即消除处理组和控制组的差异性问题。表5报告了进行PSM后平衡性检验及匹配质量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经过匹配后,所有变量的标准化偏差都在10%以内;同时,t 检验的p 值均大于0.1,说明无法拒绝两组差异为零的原假设。匹配结果较好地克服协变量之间的差异,有效平衡了数据,匹配质量较高。

表5 平衡性检验结果

六、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基于浙江、福建、江西和湖南四省的调研数据,运用DEA 模型测算农户的林业经营效率,并利用PSM 模型实证研究林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样本农户林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仍偏低,规模效率不高,经营有效率的农户样本偏少,经营无效的农户样本大部分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林业社会化服务对林业生产效率的正向影响方向一致,但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强度有差异,林业社会化服务对规模效率的影响强度大于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3)林资供应服务对林业生产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使用组比未使用组的效率值分别增加0.053 1、0.055 5 和0.048 8;产品代收代售服务农户林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和程度与林资供应服务基本一致,使用组比未使用组的效率值分别增加0.063 6、0.055 5和0.048 8;病虫害防治服务对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使用病虫害防治服务后,效率值分别增加0.034 0和0.046 5。

(二)政策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得出以下政策启示:

第一,进一步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林业社会化服务对解决农户家庭小规模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的积极作用,以及帮助农户降低林业生产成本,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户生产效率提高;在林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与农民经营有机结合,重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林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缓解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林资供应、技术、信息等的制约。创新多种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基层的林业服务网络,形成“县-乡-村”的三级服务体系,扩大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受众。第二,丰富林业社会化服务内容,满足不同主体的社会化服务需求。社会化服务可以概括为生产、金融、信息、销售四大类服务,夯实政府公益性服务的基础性,强化社会化营利服务的多样性、专业性,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素养和实践服务技能。缓解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的林资供应、技术、信息等的制约,促进林业增收。第三,支持和帮助农户提高林业生产和管理水平。借助各级农林业职业技术学校,为农户提供林业生产和管理方面的技能培训,帮助农户使用适当的技术和合理控制林业投入品的使用,降低投入成本,提高配置的效率。

猜你喜欢
社会化农户林业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