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2021-05-12 19:09陈玉和钟敏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资本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陈玉和 钟敏

[摘 要]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资本论》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体现了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资本论》选读”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同时还可以从理论与现实层面拓展性地融入育人元素。为了更加深入地提升“《资本论》选读”课程的育人功能,可以从完善的教学设计、新的教学模式、多元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采取措施。

[关键词] 育人元素;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资本论》选读课程内嵌育人元素的教学改革研究”(NGJGH2019370);“基于网络嵌入性的内蒙古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绩效评价研究”(NGJGH2019369)

[作者简介] 陈玉和(1980—),女(蒙古族),河北平泉人,经济学博士,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工作;钟 敏(1979—),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商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1-0061-04    [收稿日期] 2020-12-01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现了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的背景下,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够、全力育人不足,高校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的格局未能有效形成等问题。针对高校思想政治领域存在的严峻问题,2016年1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科学地表达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与定位,为我们明确了高校课堂教学中专业课程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而,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着力构建“课程”“科研”“文化”等“十大”育人体系。其中,第一点就是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相应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类课程是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必修课,而“《资本论》选读”课程则是此类课程中的一门。课程内容本身蕴含着大量的思政育人元素,因此,从嵌于育人元素的视角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2]。

一、“《资本论》选读”课程的基本教学情况

(一)“《资本论》选读”课程的开设与主要内容

“《资本论》选读”课程是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生教学方案开设的课程,是为经济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同时是为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无论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还是专业选修课,均为2学分,34课时。教材选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杨志教授主编的《<资本论>选读》(第3版)。综合教材、教学大纲、课时等情况,课程教学内容以选读《资本论》序言、跋和第一卷的原文本内容为主,同时概括性地讲述《资本论》第2~3卷的内容。课程内容重在通过对《资本论》原文本文献的阅读,使学生在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叙述逻辑的同时深度理解基本理论内容[3]。

(二)“《资本论》选读”课程教学目标

根据“《资本论》选读”课程本身重在读,重在从对原文本的阅读中获得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认识深化的特点,课程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主要目标[4]。

1.知识目标。通过对《资本论》原文本的阅读,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的宏观逻辑体系和每一部分内容的理论逻辑推理过程,掌握马克思阐述理论观点的叙述方法,有所侧重地掌握《资本论》中的重要理论观点。

2.能力目标。根据“《资本论》选读”课程自身的特点,在能力方面主要实现三个方面的目标。即对原文本意思的准确理解和把握能力;结合理论提升理性思考、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能力。

3.价值目标。通过对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的挖掘,通過教学内容中融入内嵌的育人元素,在课堂教学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同时,达成对学生家国情怀、个人品格和方法论等方面素养的提升目标,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坚定和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的自觉应用中。

(三)“《资本论》选读”课程学情分析

“《资本论》选读”课程是面向内蒙古财经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面向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从这些专业选择修读课程的情况看,每年大约有300人学习本课程。总体上,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均为理科生,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的学生为文科生;但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修读本课程前已经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基础性课程,而汉语言文学和法学专业的学生,仅仅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基本上没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基础。

综上可见,修读“《资本论》选读”课程的学生可分为明显的两类,一类是有较好先修课程基础的经济学专业的理科学生,一类是先修课程基础较弱的其他专业的文科学生。学生数量来看,前者学生数约200人,后者学生数约100人。在遵从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之下,这样的学情状况是必须予以重视和认真对待的。这也就意味着,本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相应的适合其学习特点的教学。

二、“《资本论》选读”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

“《资本论》选读”作为一门经济学专业必修课,在对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课程本身拥有内涵的和可能拓展内嵌的思政育人元素。然而,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何为思政育人元素,或者说思政育人元素包含着什么。

(一)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的内容

对于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包含的内容,可以从课程思政本身的含义入手。根据党和国家领导的重要论述可知,所有课程都必须具备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这样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所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要注重在知识传授中强调价值引领,所有高校专业课程、综合素养类课程等都要和思政课程保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可以说这三个“所有”说明和提出的要求集中体现了课程思政的含义。

从课程思政含义中可知,其核心主旨在于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提升的重点关注。这就意味着,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元素均应是课程思政育人元素所包含的内容。基于此,可以从责任与担当、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三个方面来梳理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责任与担当方面,主要体现了一个人对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时代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的认同和坚持,这也集中体现了一个人在自己生活的时代所具有的对于国家这个大“家”的情怀,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如何做人方面,主要体现了一个人在道德情操、健全人格和智力方面的素质,如社会道德与个人道德、人文素养与正确的三观、积极乐观的处事心理和严谨理性的思考方式等,均体现了如何做人的基本素养;如何做事方面,主要体现了一个人的内在修为,如勤奋刻苦、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等,均体现着如何做事的态度和素质。

(二)“《资本论》选读”课程内含的育人元素

《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倾注了马克思的大量心血,后经恩格斯的整理,在1894年将《资本论》第3卷出版,自此《资本论》第1~3卷全部呈现在读者面前。就“《资本论》选读”课程而言,其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对《资本论》第1~3卷的原文本进行选读学习,因此,《资本论》本身所包含的丰富育人元素自然成为课程思政深入挖掘和给予显性化的关注所在。

1.“《资本论》选读”课程第一部分的序言和跋的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马克思本人在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科学品质,这些实际事迹恰恰就是能够成为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研究、认真工作、坚韧不拔、积极乐观、健康的学习工作生活态度的素材。

2.“《资本论》选读”课程第二部分,即《资本论》第1~3卷的内容,也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资本论》第1卷是由马克思独立撰写并整理出版的具有相对完整逻辑体系的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从商品分析入手,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进而通过第3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内容的过渡,进入到剩余价值理论的阐述,并最终在第7篇通过对原始积累问题的深刻分析阐明了资本最初来源的剥削性质。《资本论》第2卷则在第1卷直接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流通过程,包括对单个资本运动和社会总资本运动过程两个层次的分析。可以说,内容体系本身严谨的逻辑叙述方式、科学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运用、扎实的数据、论据举例、文学典故的恰当嵌入、文本本身语言的魅力均是其内含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

三、“《资本论》选读”课程育人元素的拓展

在深入挖掘“《资本论》选读”课程本身丰富育人元素的同时,还可以从理论解释现实、回应现实的角度对课程思政育人元素进行拓展。虽然从《资本论》第1卷问世至今,人类社会又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多的发展,然而,《资本论》中所阐释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解释力和时代生命力。因此,我们可以从理论研究前沿动态和解释新情况与新问题两个角度来拓展课程的思政育人元素。

1.自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国外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始终没有停止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内学者也在不断地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时俱进的品质、增强学生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考解决现实新问题的能力,“《资本论》选读”课程可以集中从国内外学者对《资本论》原文本的研究视角拓展课程内容本身,在这种拓展中彰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伟大力量,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力量强化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坚定坚持和运用。

2.注重结合国内外,特别是国内热点问题引导学生以国际的视野、历史比较分析的方法形成对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的正确认识和看待。在这一层次的拓展中,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在责任与担当层面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四、提升“《资本论》选读”课程育人功能的对策措施

在“《资本论》选读”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从课程内容本身及其拓展中深度挖掘其思想政治元素是进行课程思政的基本前提。然而,如何将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真正使其发挥塑造学生正确、积极、乐观向上的三观的作用却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一般而言,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师方面应该是明确的,而在学生方面却是隐性的。因此,课程思政育人元素在师生双方视角的差别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方法尤为重要[5]。

(一)完善课程教学设计

在“《资本论》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要注重从课程教学设计入手,将思政育人元素借助相对完善、体系化的教学设计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具体而言,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将每2课时的教学内容设置为一个教学单元(100分钟),对每一个教学单元通过现实问题引入,讲授过程中贯穿对思政元素的渗透,并在课后引导学生及时地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时,可以首先简要说明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电商平台、网上购物、在线定制等现实中的案例,以案例為基础,让学生初步感受生产与消费的密切关系,进而再对马克思原文本内容进行系统解读,在原文本解读学习后请学生自主发言,说明理论对案例中所涉及的经济主体采取相对优化的经济行为可以提供怎样的指导。特别是在每一教学单元的教学中,应系统地进行教学设计,并根据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尝试,不断地修正和完善教学设计。

(二)探索新的教學模式

目前,“《资本论》选读”课程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立项建设的在线精品课程,通过对《资本论》第1~3卷内容的系统梳理,共形成了包括《资本论》第1卷为主、第2~3卷框架性讲解为主要内容的30个知识点,对于这30个知识点已全部录制完成,并已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上线,相应的单元检测、题库、教案、教学日历等配套资源均已上线。因此,在课程已经具有良好的线上资源的前提下,可以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对线上资源和学生课下时间的充分利用,有效地拓展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融入的思政教育元素[6]。

(三)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资本论》选读”这样一门相对抽象的经济学专业课,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固然有其价值所在,但也需要多元化地探索更好的、更加灵活的、学生更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如同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超星泛雅网络教学平台下的投屏、签到、检测、问卷、讨论、作业、选人、抢答、投票等功能,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度,同时借助于这些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热度[7]。

(四)常态化的教学反思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基于教学过程实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可改进的方面、进一步优化的对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可以说,一个教学设计只有不断地反思和完善,才能够有所提升。因此,“《资本论》选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常态化的教学反思也是能够更加有力地发挥其立德树人作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刘高秀.关于《资本论》选读课程的教学思考[J].经贸实践,2017(20):292.

[3]段学慧,刘丹,王海飞.提高《资本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3):133-137.

[4]曹子勤.“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实践——“《资本论》选读”课教学体会[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1):16-19.

[5]韩鹏.高校《资本论选读》课程教学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5(3):119+124.

[6]刘乐山,赵旺成.“《资本论》选读”课堂教学技法初探 以“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教学为例[J].企业家天地,2013(7):118-119.

[7]朱新方.《资本论》选读教学方式改革的有益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24):189-191.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Selected Readings of Capital

CHEN Yu-hea, ZHONG Minb

(a.School of Economics, b. School of Business,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ohhot, Inner Mongolia 010070, China)

Abstract: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era. The “whole staff, whole process, and whole curriculum education” reflect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Selected Readings on Capital reflects the education reform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The course itself contains a wealth of educational elem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integrate the educational elements 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In order to further enhance the educating function of the course of Selected Readings of Capital, measures can be taken in terms of perfecting teaching design, and adopting new teaching models and multiple teaching methods.

Key words: educational elements;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猜你喜欢
资本论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疯狂老师”的新资本论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