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MRI对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

2021-05-13 06:47赵育财黄永础许淑惠林钱森
医疗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肉瘤准确度腹膜

赵育财,黄永础,许淑惠,林钱森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 (福建泉州 362000)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转移肿瘤及腹膜后间隙各器官肿瘤,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疾病[1]。该疾病可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类型,其中,恶性相对较为多见。患者在发病早期的症状往往不明显,腹膜后腔隙有一定的扩展余地,随着肿瘤逐渐增大直至压迫周围组织及脏器时才引起患者的注意,此时会表现出腹痛、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2]。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不仅具有分辨力高的优势,而且能清晰显示肿瘤周围解剖结构,在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讨CT、MRI对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7例;年龄28~75岁,平均(50.8±10.5)岁。82例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检查确诊,临床症状表现为腹痛30例、腹胀23例、乏力5例、肩痛9例、腰背痛15例。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自愿接受CT和MRI检查,且符合腹膜后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全;无法随访;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存在其他恶性肿瘤;存在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不适合接受CT、MRI检查;年龄<18岁或>85岁;孕妇及哺乳期女性[4]。

1.2 方法

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64排螺旋CT检查仪对患者进行检查;检查前12 h告知患者禁食产气食物,检查前6 h告知患者禁食,嘱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膀胱充盈;患者取平卧位,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140 mA,层距5 mm、螺距0.875︰1、层厚5 mm;增强扫描需在实施前经肘前静脉注射75~85 ml的非离子型对比剂碘帕醇(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73014,规格:200 ml/瓶)320 mg/ml,注射速度控制在3 ml/s,完成注射后方可进行增强扫描。MRI检查:采用GE signa 3.0T磁共振仪(美国GE公司)对患者实施MRI扫描;患者取平卧位,双手上举置于头顶,指导其保持平稳的呼吸,待常规扫描完成后实施增强扫描;在增强扫描前,需经肘前静脉注射钆钡葡安胺(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02,规格:15 ml︰7.935 g),剂量为0.2 ml/kg,注射速度为2 ml/s,注意肘关节避免用力或过屈;静脉注入对比剂后,患者会产生全身发热的感觉,告知其属于正常现象,使患者尽量配合,确保检查的顺利完成;在完成注射后方可进行增强扫描,包括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的动态增强扫描。

1.3 观察指标

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检查和MRI检查诊断腹膜后原发肿瘤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5]。不同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包括真恶性、真良性、假恶性、假良性。准确度=(真恶性例数+真良性例数)/总例数×100%;灵敏度=真恶性例数/(真恶性例数+假良性例数)×100%;特异度=真良性例数/(真良性例数+假恶性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结果

82例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良性肿瘤33例(脂肪肉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平滑肌肉瘤、嗜络细胞瘤、其他分别为9、9、7、2、3、3例),恶性肿瘤49例(脂肪肉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平滑肌肉瘤、嗜络细胞瘤、其他分别为12、11、10、6、7、3例)。

2.2 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CT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变44例,良性病变38例,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90%(77/82)、89.80%(44/49)、100.00%(33/33),见表1。

表1 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例)

2.3 MRI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MRI检查结果显示,恶性病变48例,良性病变34例,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78%(81/82)、97.96%(48/49)、100.00%(33/33),见表2。

表2 MRI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2.4 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

MRI检查准确度为98.78%,略高于CT检查的93.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5);诊断灵敏度为97.96%,略高于CT检查的8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6,P>0.05)。两种检查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00%。

3 讨论

腹膜后肿瘤是一种非器官来源肿瘤,发病率较低,男女性发病率基本持平,但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远远超过良性肿瘤[6]。因此,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经验不断积累,对于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不再局限于某种单一的检查方法。相关研究指出,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联合诊断,有助于提高对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效能,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后续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7]。

本研究结果显示,MRI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均略高于CT检查(P>0.05),提示MRI检查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较CT检查好。CT扫描能清晰显示腹膜后的解剖结构,对于直径>2 cm的肿瘤均可清晰显示,有助于临床医师了解肿瘤的大小、质地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为后续手术切除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8]。MRI具有无辐射、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从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行动态扫查,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准确地评估腹膜后肿瘤与血管及重要脏器间的关系。不同类型的腹膜后肿瘤在MRI影像上的信号特征不同,有助于对肿瘤性质进行准确定性。MRI检查的诊断效能优于CT检查的原因可能为腹膜后原发肿瘤的主要类型为脂肪肉瘤、神经鞘瘤、副神经节瘤等,MRI检查能更好地区分脂肪肉瘤与脂肪瘤,清晰显示脂肪肉瘤呈结节样强化分隔,降低误诊率。

综上所述,CT和MRI诊断腹膜后原发肿瘤的效能均较高,但MRI检查的准确度和灵敏度略高于CT检查。

猜你喜欢
肉瘤准确度腹膜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幕墙用挂件安装准确度控制技术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一款基于18位ADC的高准确度三相标准表的设计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侧脑室内罕见胶质肉瘤一例
关于腹膜透析后腹膜感染的护理分析
咽旁巨大平滑肌肉瘤一例MRI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