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回顾与展望

2021-05-14 00:50伍德嫦
图书馆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文旅图书馆融合

伍德嫦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110)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化和旅游互为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春秋时期,已有孔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弘文扬善的典故,可以说是开创了文旅融合的先河。早在1995 年,图书馆业界专家王世伟[1]已发表论文论述图书馆与旅游六大要素与三大资源体系性的关系,并提出了发挥图书馆旅游功能的一些构想。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重要项目,文旅融合成为图书馆业界研究热点。笔者2020年9月在知网、超星期刊、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以“图书馆”+“文旅融合”、“图书馆”+“旅游”两种组合模式为检索词,逻辑运算采用“并含”,检索途径分别选择“篇名”“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年份为1949—2020年,去掉重复和不相关的,发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相关论文595 篇,研究内容集中在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实践探索、模式研究、法理机制、发展路径等方面,鲜有研究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历程的文章。本文从历史视角切入,梳理我国公共图书馆近百年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历程,分析中外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模式,展望未来,思考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往新往深发展的方向,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

1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支撑

1.1 旅游的文化属性

旅游是一种经济和文化现象[2],人们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以何种形式外出旅游,都一定会涉及文化领域。首先,目的地的人文风貌是吸引旅游者前往旅行的重要因素。人类既是文化的创造和传承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体验者,到异地体验和感受当地特有的文化是促成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要素之一;其次,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与目的地常住居民产生交流互动,伴随着旅游活动进行的是异地文化之间的碰撞和交流。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旅游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旅游者不断接触、感受和体验当地社会文化的过程[3]。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旅游已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内容,文化可提升旅游项目和旅游产业的品质内涵,旅游可传播文明,彰显文化自信[4]。

1.2 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担当

194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的问世,对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理念有了明晰的定义:公共图书馆,作为人们需求知识的重要渠道,为个人和社会群体进行终身教育、自主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宣言》宣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坚信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求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由此,基本奠定了公共图书馆启迪民智、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社会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图书馆法》明确了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当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

1.3 当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意义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公共图书馆是文化的桥梁和纽带。中国当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与中国当代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增长、中国公共图书馆正在积极推进的“全域服务”与旅游行业正在努力践行的“全域旅游”形成了历史性交汇[6]4,赋予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更重要的使命和要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配对就算成功了,而应是文化、旅游、图书馆的理论体系和管理理念的融合,职能实施、实践工作的互相渗透,资源、产业、技术等领域的深层次共享和共赢。

2 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历程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文旅融合其实一直贯穿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之中。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在实践层面,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早已存在,而在政策层面,随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的成立,标志着文旅融合理念和文旅运营思维具有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文旅融合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结合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探索实例,把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探索梳理为民间自发启动萌芽阶段、行业导向积极探索阶段、政府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3个阶段。

2.1 民间自发启动萌芽阶段(1900—1949年)

这一阶段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起步阶段。20 世纪初,在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文化的影响下,国外图书馆的先进办馆理念开始传入中国,以何熙年、张之洞等士绅为代表创办的“皖省藏书楼”“湖北图书馆”是我国第一批公共藏书楼,我国古代藏书楼开始转变为近代图书馆。可是,这些公共藏书楼除了在名称上具有近代图书馆模式的馆名外,在图书馆的运作上却与过去的官府藏书楼没有本质上的区别[7]。直至1910 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华公书林在武昌创办,我国才具有了第一所名副其实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的创办,缘起其创办人韦棣华女士的一段探亲之旅。韦棣华女士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巴塔维亚(Batavia),曾在纽约州巴塔维亚市的一个图书馆工作了将近10 年。1899 年5 月她到达武昌看望在中国的弟弟(传教士)并留在了中国任教[8]。1910年春,在武昌文华大学校园内,她建成了一所美国式开架借阅和基本免费看书的公共图书馆——“文华公书林”[9]。韦女士从美国到中国旅居并传递信息和文化,把美国公共图书馆的办馆理念、管理方法带到中国并付诸实施,促成了我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成立,同时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雏形初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庐山初建租界时,外国人在山上修建了牯岭公共图书馆,藏有大量外文书籍,这些书籍来自世界各地,它们随着主人跨越重洋来到庐山[10]。1934年国民政府收回租界时,牯岭公共图书馆改名为庐山图书馆,成为我国名山上唯一的公共图书馆[11]。在这一阶段,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萌芽,但战乱等不安定因素给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很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从谈发展。

2.2 行业导向积极探索阶段(1949—2007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逐步壮大起来,办馆理念和实践也随着改革开放走上了新征途。在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中,文旅融合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方向,各级公共图书馆开展了诸多的文旅融合实践。1984 年,广西玉林市石南镇文化站图书室为了使读者愉快地度过假日,先后9次组织读者旅游活动,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12]。1986年,庐山图书馆为增加对旅客的吸引力,以建设一流的风景名胜区图书馆为目标,聘请东南大学建筑系的专家们对馆舍设计改造[13]。1993 年,北京市西城区图书馆开展了以旅游为特色的服务,先后向全国150 多家旅游景点征集了有关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方面的资料,为读者提供旅游信息。1997年,四川省图书馆组建“四川省旅游资源数据库”,扩大了四川省旅游产业的影响。1999年,上海宝山区图书馆开通“长江民俗文化信息网”[14]。在这一阶段,为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各级公共图书馆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实践活动。

2.3 政府顶层设计高质量发展阶段(2007年—)

党的十七大以来,国家层面陆续出台促进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如2009 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就提出了文化和旅游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15]。党的十九大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17年出台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旅游[16]。2018 年 3 月,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国务院办公厅发出的《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到要推动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融合发展。利用文化场所开展文化、文物体验旅游[17]。2018 年4 月 8 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18]。这些国家制度的出台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在政府顶层设计的推动下,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迈入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阶段。2011年,国家图书馆将阅读、旅行、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深度结合,开展“阅读之旅”研学旅游体验活动[19]。2014 年,湖州市图书馆在城市地标东吴国际双子楼的东塔楼 60 楼观光层设立“爱书吧”[20]。2015年前后,浙江省丽水地区创新实践把书吧嵌入民宿、融入景点。2017 年开放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图书馆成为全球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之一[6]4。2019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的“粤书吧”项目标志着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已呈现体系化发展的态势。“粤书吧”遵循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体系,采取全省统一标识,通过嵌入方式,在旅游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交通集散地(机场、客运站等)等旅游经营单位,设立当地图书馆分馆或流通点的文旅融合创新形态,拓展新的阅读空间,推动全省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体系化发展[21]。在这一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以多维服务、体系化发展的新格局,开辟了公共文化服务新领域,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3 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模式分析

根据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历程,结合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成功实例,笔者通过比较分析,把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归纳为文化地标、服务下沉、资源共享、研学旅游、文化创意5种模式,实施路径如图1所示。

图1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施路径

(1)文化地标模式。该模式把公共图书馆建造为文化地标式图书馆或在城市地标上设立公共图书馆服务点,赋予公共图书馆旅游价值。大英图书馆、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美国西雅图中央图书馆[6]以及我国的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等都是文化地标模式的成功案例。

(2)服务下沉模式。该模式遵循图书馆总分馆制管理体系的理念,把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延伸至旅游单位,推动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体系化发展。“图书馆+”“民宿图书馆”是服务下沉模式的典型代表,浙江丽水的民宿书吧、广东的“粤书吧”等都是服务下沉模式的成功案例。

(3)资源共享模式。该模式由公共图书馆的资源跨界共享实现文旅融合。世界各地的地铁图书馆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西班牙、莫斯科、纽约、台北[22]以及我国的北京[23]、苏州[22]、深圳[24]等地都有地铁图书馆的成功案例,其中国家图书馆与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M地铁·图书馆”项目还荣获2016 年国际图联“国际图书馆营销奖”的奖项[23]。

(4)研学旅游模式。该模式是公共图书馆依托自身的馆舍、馆藏、活动等资源,以深入广泛开展社会教育功能为主要职能,面向青少年自主开发研学旅游活动或为学校及其他机构举办研学旅游活动提供支持[25],彰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公共图书馆可以是研学旅游的组织单位,也可以是研学旅游的目的地。日本浦安市立图书馆的“文学散步活动”[26]、我国国家图书馆的“阅读之旅活动”都是这种模式的成功案例。

(5)文化创意模式。该模式是指把艺术创作、文化创意元素运用到图书馆文旅融合中,创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路径。由艺术家设计,作为行为艺术项目而产生的比利时葡萄园图书馆[27]188、法国自由悬浮城市图书馆[27]192是文化创意模式的成功案例。

4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展望与思考

4.1 紧跟时代步伐是发展的前提

我国现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起点。随着科技发展带来公众阅读方式的变化,以及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已从简单的阅读需求进阶为艺术审美、社交生活和自我实现等高级化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各级公共图书馆日渐成为区域的资源中心、知识中心、学习平台和交流平台。在新时代的起点,本着“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的原则,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必将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各级公共图书馆应紧抓国家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健全运行机制,加强自身建设,以更高的责任和担当、开放的社会眼光和广阔的国际视野,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以目标和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服务管理运营和开放性、可持续性为基本思路,承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

4.2 夯实资源建设是发展的关键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28]79。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是区域文化精神风貌的缩影,是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另一方面也是区域经济、文化、城乡风貌、民情风俗等人文景观资源信息的源头和蓄水库。所以说,夯实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关键。如图1所示,公共图书馆开展文旅融合对各方的资源供给包括信息文献资源、场馆资源、人力资源和文创资源4个方面。

(1)信息文献资源。丰富的馆藏文献和强大的信息开发能力是图书馆文旅融合的根基。公共图书馆可盘活馆藏文献,整理反映所在地区历史沿革、重大事件、重大活动、重要工程、名胜古迹、园林风光、名人事迹、民风民俗等在内的文献,包括图书、图片、期刊、档案资料、家谱族谱、古籍、内部资料、手稿、信件、音像资料等各种类型的文献和资源,形成区域地方文献收藏体系,通过细致的整理、对照、分析和研究,考镜源流,辨析真伪,提炼其中的文化价值,和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二次、三次专题文献,建设地方文旅专题数据库,打造区域核心文旅资源,为溯源历史文化古迹、人文景观,挖掘旅游风景区背后的人文信息、历史故事以及开发新的旅游景点提供史料支持[29]。通过加强馆藏建设、扩大数字资源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率,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质量,挖掘馆藏资源旅游价值、融合当地旅游资源举办相关专题展览、设置旅游主题图书馆、开展体验式读者活动、在景区景点酒店等开设扫码阅读馆藏文献等,让社会大众轻松免费便捷地获取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体验,讲好当地旅游资源背后的故事,赋予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

(2)场馆资源。公共图书馆是游客休憩的最佳场所,游客到公共图书馆参观游览的需求显然和一般的读者是有所不同的,游客比一般读者会更注重环境引发的感官共鸣和游览过程的丰富有趣。而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最主要的职能是为读者提供阅览的资源和空间,游客的到来也很可能对读者的阅读体验造成破坏。因此,图书馆可从需求侧出发充分考虑,充分了解掌握读者和游客的普遍需求,通过对现有场馆布局的调整或改造阅览空间,既要保障读者有安静的阅读环境,也要避免游客为了保持安静过于拘束而影响游览体验。例如各图书馆可以根据馆舍的特点,设计旅游专题阅览区域、馆舍导览路线,开设旅游咨询导览服务,定期举办馆舍参观活动等旅游相关活动来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旅游价值。

(3)人力资源。人才是事业发展的根本,加强人力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加强自身的人才队伍建设,除可建立具有客观性、公正性与科学性的人才评价和工作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升服务效能外,还可通过招募志愿者、开设专家知识导航服务、开办名家导读讲座、探索建立真人图书馆等,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借用社会智力资源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做贡献,通过理念创新和机制创新让图书馆人才之水活起来;另一方面,各地公共图书馆在景区、景点、酒店、民宿以建立书吧、服务点等开展广泛的文旅融合实践,但这些旅游服务单位其实并不具备承担起图书馆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专业团队,为此,要使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真正落到实处并可持续发展,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建设中还需考虑和重视人力资源的培养和输送问题。

(4)文创资源。拥有极具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文创产品,在当前几乎已成为各大知名图书馆的标配。通过文创产品的研发,可有效扩大图书馆与读者乃至全社会的交流,形成了图书馆参访者越多,人们对图书馆的认可度越高,文创产品的光环越强,对人们的吸引力也就越大的良性循环,带动当地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30]。公共图书馆可依托丰富的馆藏,将地域文化、特色馆藏、馆舍特点、馆史故事、馆内标志性动植物等有机融合成为图书馆的文创资源,开发具有文化性、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纪念性、时代性和独特性的文创产品。

4.3 理念创新是发展的突破口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等,突破常规,产生新颖、独特的事物或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就是突破旧的思维定势。所以,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要进一步发展,引入新的理念是发展的突破口。

(1)引入系统思维。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是现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一环,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要深度发展应引入系统思维,即把着眼点放在所在区域文旅融合的全局上,把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及其结构和功能进行系统认识,从整体出发规划和部署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重心。公共图书馆可考虑尝试与区域公共文化机构开展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或以地铁图书馆等成功案例的经验,启发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实践。

(2)引入创意思维。以新颖独特的思维活动揭示客观事物本质及内在联系并指引人去获得对问题的新的解释,从而产生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称为创意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引入创意思维积极探索开拓新颖的融合项目,让读者在公共图书馆获得不可思议的文旅融合体验,可为公共图书馆的文旅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要有效发挥创意带来的效应,需要有针对性地根据受众的思维模式、特征和规律进行创意构思,是一个先知彼后知己的过程。而在科技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时代,运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已让公共图书馆精确了解、掌握服务对象的思维模式、特征和规律成为可能。如何引入创意思维有效开展创造性的文旅融合活动是公共图书馆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5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掘旅游要素并将其融入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通过梳理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实践探索历程,发现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中的“融”由来已久,未来可在如何“合”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区域信息、资源中心的优势,以需求为导向,在资源建设、服务效能提升、文化创造上与旅游行业双赢发展,共筑社会主义精神家园,在总结中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积极实践,大胆探索和尝试文旅融合往新往深发展之路,进一步推动我国公共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文旅图书馆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