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与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以天津高校为例*

2021-05-14 00:51魏巧玲
图书馆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因素图书馆数字

魏巧玲,李 欣

(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图书馆,天津 301636)

1 引言

自2014 年起,“倡导全民阅读”连续7 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十三五”规划纲要》更是将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要求“推动全民阅读”。随着“互联网+”和5G网络的兴起,数字阅读日益盛行。“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3%,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逐年上升;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间最长,纸质阅读增长率逐年放缓;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1]。数字阅读正在逐渐取代纸本阅读,成为一种流行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以便捷的使用方式,海量的信息内容,易获取、不受时空限制,个性化定制和推送,以及强大的社交互动性等优势,深受年轻读者的欢迎。高校用户群体中,75%的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手机阅读,25%倾向于使用网络阅读[2],网络阅读和手机阅读已经成为高校用户群体数字阅读的主要方式。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较,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强,愿意尝试新的阅读方式,数字阅读更频繁,是数字阅读的主力军。

笔者以中国知网为检索平台,对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大学生数字阅读的文献进行统计(时间从 2015 年 1 月 1 日到 2020 年 12 月 31 日),以主题“大学生数字阅读”“大学生云阅读”或者“大学生电子阅读”“大学生网络阅读”或者“大学生手机阅读”“大学生移动阅读”进行高级检索,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到有效文献396篇。从发文量来看,自2012 年以来与大学生数字阅读相关的论文数量有增加的趋势。通过对所整理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大学生、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数字阅读、手机阅读、新媒体、数字化阅读。从发文机构来看,主要集中在高校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从数字图书馆角度出发,加快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支持大学生数字化阅读;从大学生数字阅读角度调查分析大学生数字阅读倾向、阅读习惯、阅读行为等,进行数字阅读指导及阅读推广[3-4]。大学生数字阅读研究多集中在对大学生数字阅读某种状态或特征的研究上,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研呈现区域化,江西省、江苏省、山西省、广东省、甘肃省等地区进行过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研[5-9]。本研究以天津地区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大学生数字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是填补天津地区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查的空白,二是探究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因素,并结合同伴阅读的力量,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

2 研究设计与实施

2.1 问卷的编制与设计

2.1.1 访谈材料

访谈提纲主要内容包括了解读者的阅读状况、对数字阅读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等。访谈提纲如下:

您平时选择什么方式进行阅读?为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您选择数字阅读?

您认为数字阅读有哪些优点?为什么?有哪些不足?

您觉得什么情况影响了您进行数字阅读?

2.1.2 访谈结果分析

随机选取访谈20 名大学生,根据设定的访谈问题询问访谈对象,了解访谈对象的个人阅读情况、影响访谈对象数字阅读的因素及对数字阅读的评价。有的学生选择数字阅读是因为数字阅读获得方式便捷,与纸质图书相比较,便于携带;有的学生选择数字阅读是为了及时获取快捷的资讯;有的学生对数字阅读的评价是比较喜欢数字阅读,看纸质书时间比较少,手机阅读时间较多,阅读内容主要是新闻资讯、微信推送的文章,还有朋友圈等;有的学生认为影响数字阅读的因素有网络资源比较繁杂,想要看到的内容少,都花在检索或者浏览链接上,数字阅读比较花时间等。详情见表1。

表1 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表

2.1.3 问卷设计

结合相关问卷和访谈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以下6个维度共31道测试问题。

个人数字阅读情况:数字阅读时间、进行数字阅读的地点、目的及阅读内容。

数字阅读认知:数字阅读的优点、缺点及如何看待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

个人因素:读者的个人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阅读方式的选择倾向。

外界环境:流行趋势、人际环境的影响、周围氛围。

阅读的内容:丰富性、知识性。

数字阅读媒介特性:数字阅读媒介的界面、风格等。

2.2 问卷发放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与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因素,调查对象集中在天津大学仁爱学院、天津农学院、天津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对象为本科生,不含专科、硕士生、博士。通过网络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549份。此次调研借助EXCEL 和SPSS 两个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 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3.1.1 大学生数字阅读的基本情况

(1)数字阅读时间超过纸质阅读时间。数字阅读的时间能反映大学生阅读的基本情况,调查大学生相同时间内阅读时长,将纸质阅读时长与数字阅读时长的数据进行交叉分析,详情见表2。数据显示,大学生更加倾向于数字阅读,133 个被调查者数字阅读时间超过5小时以上,而纸质阅读时间超过5小时的有59个。这表明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时间多于纸质图书阅读时间。

表2 统计结果交叉表

(2)使用手机进行数字阅读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阅读介体是阅读学的“四体”之一,而阅读的工具是进行阅读的前提和保障[10]。大学生数字阅读媒介主要有电脑、手机、iPaid、电子阅读器(Kindle、汉王电纸书、盛大Bambook电子书)等,使用手机进行数字阅读的人占比高达94.9%,使用电脑的占33.15%。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手机成为消费者必备的通信工具,手机阅读也随之发展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11]。

(3)数字阅读的目的及内容主要是休闲娱乐和学习。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数字阅读多集中在宿舍(94.17%)、教室(48.63%)、图书馆(44.81%)、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30.4%),而自习室、食堂相对比较少。这说明更多的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行为主要集中在休闲娱乐场合。调查发现83.79%的学生表示数字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休闲娱乐,68.7%的学生选择获取知识,选择课业任务的占49.18%。这反映出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目的是以休闲娱乐和学习为主。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目的及地点的调查结论相互佐证。

3.1.2 对数字阅读的认知

(1)数字阅读优缺点。被调查者认为数字阅读的显著优点集中在查找方便、易携带、内容丰富、易储存、节省物理空间等特性上,而对于数字阅读的显著缺点,较多的被调查者认为进行数字阅读时广告和超链接过多,长时间的数字阅读易产生疲劳,会对身体有一定的伤害。

(2)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共存,成为未来主流阅读方式。数字出版物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相比,具有便于存储、携带便捷、成本低廉等优势,深受年轻读者的欢迎,同时打破了传统的阅读方式,由此引发了关于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之争[12]。为此,问卷调查了大学生对于数字阅读和传统纸质阅读形式的态度。调查结果如图1 所示,35.88%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两种阅读方式并不矛盾,无冲突,可以同存;34.06%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字阅读会发展,但始终无法超越传统阅读;26.59%的被调查者认为数字阅读会成为未来主流的阅读方式。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00 后的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熟悉网络环境,愿意接受和适应新媒介,因此,出现更多具有数字阅读习惯的大学生。

图1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的评价结果统计

3.2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分析

3.2.1 个人因素

表3 大学生影响因素——个人因素描述统计

由表3可知,对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个人因素描述统计结果显示,阅读需求和风险意识是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平均值高于其他3个指标。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数字阅读对于生活和学习很有帮助,满足了学习和娱乐的需求。现在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和目的,但无法找到自己所需的阅读资源会影响数字阅读行为。数字阅读带来的身体伤害,眼部疲劳或视力下降也是影响数字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意愿对数字阅读影响相对比较低,说明大学生选择数字阅读比较理智,根据自身阅读需求和阅读目标选择数字阅读。

3.2.2 外界环境影响因素

表4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描述统计

由表4 可知,外界环境因素的描述统计显示,在数字阅读的影响因素中,潮流趋势均分最高,说明很多人进行数字阅读时容易受到外界潮流趋势的影响,其次,图书馆的影响与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均值接近。从性别上,由图2可知,男生受外界影响程度比女生要弱些,女性更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从专业上看,理科生、文科女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专业和年级上,由图3可知,随着年级变化,外界环境对数字阅读影响越来越明显,大二、大三学生认可图书馆馆员指导数字阅读,会提高数字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图2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潮流趋势与性别、专业交叉统计

图3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图书馆影响与专业、年级交叉统计

3.2.3 阅读内容因素

表5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阅读内容因素描述统计

由表5 可见,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的内容因素显示,数字资源内容丰富均分最高,说明资源丰富是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一项重要影响因素。但是内容不健康、针对大学生的内容少这两项平均分比较低,表明数字阅读内容是否健康及有无针对性对于数字阅读的接受和选择影响较小,说明大学生对于数字阅读内容有理性的判别,可以对信息去伪存真,信息意识较强。

3.2.4 数字媒介特性因素

表6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数字阅读媒介特性因素描述统计

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中数字阅读媒介因素结果显示(表6),在这两个指标中,数字阅读媒介的交互性均值较高,说明数字阅读媒介的交互性对数字阅读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阅读媒介界面的设计和风格会对数字阅读产生影响,如现在的阅读APP 界面设计和风格很有特色,吸引大批年轻的读者。

4 调查结论

4.1 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

(1)数字阅读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阅读方式。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已彻底改变。本调查发现,大学生数字阅读时间超过了纸质图书阅读时间。大学生追求快捷、方便、无障碍的信息服务,以往信息的主要获取途径为图书,现在遇到问题“问度娘”已经成为许多学生的共识[13]。数字阅读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更加自由和灵活,传统纸本阅读往往受到时空限制,无法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此外,数字阅读的信息量大及良好的互动性,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2)数字阅读内容多样化、杂乱化。数字读物包含有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给读者良好的感官体验;而数字阅读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包括新闻、网络小说、博文、地图、图片、有声读物、学术文献、电子书、报纸、字典、政策法规等,这些内容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链接和广告过多,在阅读中会迷失在各种链接和文本、图片中。很多大学生在进行网络阅读时比较随意,目的性不强,当读完一篇文本后,会沿着这篇文本阅读其他推荐资源,这就使得阅读者正在进行的思考行为中断或者被打扰,忘了最初的阅读目的,影响到最终的阅读效果[14]。

(3)移动阅读终端的使用比例处于绝对优势。对于大学生来说,功能丰富而且低价的智能终端具备强大的吸引力[15],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数字阅读的首选,远远超越其他阅读终端,这种新的阅读趋势和变化体现了大学生移动学习和个性化的需求,能够不受时空限制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及学习方式。图书馆应从移动阅读着手,深入研究手机阅读群体的行为动机和满足度,借助移动阅读终端,为读者创造优质的数字阅读内容和媒介。

4.1.2 大学生数字阅读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阅读目标偏离,缺乏指导。音频、动图、视频、超文本等形式的运用,使数字阅读更加形象生动,读者很难像阅读纸质图书那样仔细研读,阅读带有更多的娱乐和休闲性质。阅读内容形式的多样和丰富,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阅读质量,弱化阅读目的,使自制力薄弱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数字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具有思想性和学术性[16],又缺乏图书馆馆员和老师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数字阅读指导。

(2)阅读思维缺乏深度。碎片化阅读、跳跃式阅读已成为常态,数字阅读形式自由和灵活,大学生喜欢在宿舍、教室、图书馆、地铁、公交车等地点进行数字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有效地利用了人们的碎片时间,增加了阅读时间,但也分散了注意力,易受外界干扰,缺乏深度思考。读微博、读微信、读新闻多采取一种信息快速获取的阅读方式,而信息是从外部获取全部文化知识最低的层次,虽然通过数字阅读拓宽了知识面、信息量,却忽视对阅读本身的情感体验,缺乏深度的思考。快餐式的阅读使读者的思维模式发生改变,不能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究和知识建构,从而停留在信息层面,不能进行有效的知识挖掘,加剧了读书的功利心,使人变得浮躁,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3)阅读的动机和内容娱乐性强。数字阅读环境下,大学生不再局限于传统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和时间更加随意。而数字阅读的目的以休闲娱乐为主,其次是获取知识。大学生进行数字阅读的地点以宿舍为主,主要停留在娱乐层面,缺乏独立深入思考,造成思维惰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2 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的重要因素

4.2.1 个人因素对大学生数字阅读具有两面性

笔者调查发现,个人因素中的阅读需求、阅读动机、阅读目的、风险意识对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较大,其中阅读需求、阅读目的和风险意识是影响数字阅读的主要因素。由于个人因素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一方面,有的大学生自主意识强、求知欲强,在有阅读需求时,理性地选择遵从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有的大学生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阅读目的随意,数字阅读就是为了满足娱乐需求、打发时间,容易荒废学业。由于大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大学生数字阅读需要培养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和提高数字阅读素养。

4.2.2 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

本研究发现外界环境对大学生数字阅读易产生较大影响,在数字阅读中追赶潮流明显,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指导作用明显,老师的指导和身边同学的推荐也会起到作用。因此,间接进行外部干预,对大学生的数字阅读具有促进作用。

5 大学生数字阅读推广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当依据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大学生数字阅读影响因素,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手段,对大学生施以积极有益的指导和辅助[17],推进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工作。

5.1 创造良好的数字阅读环境

5.1.1 设立数字阅读体验空间

设立数字阅读体验空间,引入数字阅读产品,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如,利用VR(虚拟现实)设备体验沉浸式阅读;利用电子阅读本体验“指尖上的阅读”,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扫描下载文本后慢慢品读;瀑布流电子借阅机呈现给读者犹如瀑布一般不断滚落下来的书籍,读者扫描后即可阅读。数字阅读体验空间将海量的数字资源,通过VR(虚拟现实)设备、瀑布流借阅机、电子书阅读器等设备,全面展现给读者,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字阅读的魅力[18]。

5.1.2 开展数字阅读资源宣传月活动

数字资源也需要像纸质资源一样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馆藏数字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阅读活动,如线上书评大赛、读书打卡、阅读有奖竞答等活动,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兴趣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为其提供阅读共享平台,实现知识的流动和增值[19]。当前高校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活动缺乏指导性和影响力,图书馆应该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管理和指导,如数字阅读推广部、数字阅读小组,从活动选题、策划到执行,都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流程,提升活动质量和效果。

5.2 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

5.2.1 以大学生内在需求为导向引导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时代,根据读者的阅读大数据,分析读者的借阅情况、阅读储备、阅读兴趣等,也可以根据读者的性别、学业阶段、专业等特性,对学生进行分类、挖掘更多需求信息,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导读服务[20]。

(1)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阅读引导。新生对图书馆的数字资源比较陌生,图书馆可以开展数字资源推介会,推荐大学生感兴趣的电子图书,拓展其知识视野。二、三年级大学生关注专业知识,图书馆应根据他们的专业学科知识需求,利用文献资源管理平台,与专业教师合作,将学科文献嵌入课堂中,开展学术性数字阅读。四年级的学生有将要走向社会的压力,图书馆可推荐报考公务员、研究生、出国留学、面试技巧等数字资源。

(2)不同专业、性别大学生的阅读引导。不同的学科背景对数字资源的需求都有所不同,如工科学生偏理性,对专业的关注会很高,涉猎面较窄,而文科生偏感性,涉猎面较广。从性别来说,女大学生多关注影视娱乐、情感小说、生活旅游等,男大学生多关注竞技类体育、科技、军事等信息资源。为了贴近大学生的阅读需求,高校图书馆应多建设数字阅读平台[21],对图书馆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加工,推荐适合理科和文科学生阅读的电子书及其他资源,也可从性别上推荐相关内容。

5.2.2 借助同伴的力量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

将志趣相投、喜欢阅读的学生聚在一起,成立同伴阅读小组。同伴阅读是一种合作学习形式,成功的同伴阅读组合产生的阅读效益必然会大于单兵作战式的阅读,可以促进团体和个体阅读能力的整体提升。目前,同伴阅读是比较实用的阅读教育方法,不同读者的阅读兴趣、范围不同,在同伴阅读中,在不同的侧重点中交流会给彼此带来不同的感受,增加同伴了解事物不同面的机会。与此同时,读者的阅读兴趣可被充分激发,可以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5.3 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

在数字阅读潮流的冲击下,图书馆依然要肩负起引导读者进行深度阅读的重任[22],将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激发大学生“深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提升大学生数字阅读素养。

5.3.1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结合

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阅读载体的多样化、阅读内容的丰富性、阅读过程的互动、阅读环境的随意等。但数字阅读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快餐式的浅阅读、浏览式阅读不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还存在易让读者产生疲劳、视力下降等不好的阅读体验。纸质阅读则更易将阅读者带入神凝的境界,提高阅读效果,所以要将数字阅读与传统资源相结合进行阅读。一方面鼓励学生保持纸质阅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回归到阅读本质;另一方面,营造数字阅读环境,推荐优质的数字阅读内容,利用数字阅读互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数字阅读的能力。

5.3.2 开展数字阅读素养教育

数字阅读推广应该从数字资源推广开始,数字资源推广单纯依靠系列培训讲座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我们开展数字阅读素养教育。一是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数字阅读相应的基础设施(如AI阅读设备、电子阅读器、多媒体室等),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感。二是开设数字阅读素养的公选课或者相关的MOOC 课程,优化大学生数字阅读知识结构[23]。三是图书馆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订购优质资源,采取有效的措施将数字资源推送出去。此外,根据大学生数字阅读特点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推出数字阅读素养教育培养方案。

5.3.3 激发大学生“深阅读”兴趣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多关注场次和参与人数而忽视读者阅读效果,造成活动的嘉年华式。高校图书馆应该将阅读服务定位在系统化、多层次的“深阅读”活动,激发读者阅读后的思考,实现“深阅读”的目标[24]。图书馆可借鉴豆瓣读书网的书评功能,在图书管理系统中加入“书评”功能,系统根据读者发表书评的数量和质量,授予相应的称号或者采用积分制,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式多样的书评竞赛可激励读者深度思考,提炼心得。也可引进网络游戏“绝地求生”“密室逃脱”“等你来猜”等益智类游戏,或者以动漫来介绍中外名著,通过游戏和欣赏漫画的形式,将大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至图书内容,激发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的兴趣。

5.3.4 培养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在数字阅读常态化中,不少大学生对数字阅读的目的、数字阅读的状态等令人堪忧,数字阅读只为打发时间。长时间沉浸在信息的海洋中,大脑易产生认知负荷,超出自身的承受极限,引起信息焦虑,而依靠网络获取知识,不去探究信息的真伪,这样毫无意义的数字阅读现象每天都在反复地发生[25]。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应经常开展和举办数字阅读活动,让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数字资源。另外一方面,图书馆应积极干预和疏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字阅读观念,摒弃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娱乐性阅读、随心所欲的阅读,使大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借助阅读移动终端制定阅读计划,开启阅读提醒功能,及时完成阅读任务,养成良好的数字阅读习惯。

6 结语

本文基于高校本科生数字阅读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调研,通过调研数据分析大学生数字阅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的主要因素,提出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对策。但在数字阅读推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如数字出版物内容的良莠不齐、缺乏监管,数字阅读平台的付费,数字馆员信息素养水平等,需要全社会重视并解决。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图书馆应该抓住数字阅读的发展契机,不断创新数字阅读推广模式,提高大学生的数字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因素图书馆数字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图书馆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
去图书馆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