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望成都》节目字幕翻译中比喻修辞翻译的研究

2021-05-14 14:50朱露龚小萍
锦绣·下旬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字幕翻译

朱露 龚小萍

摘要:比喻是语言表达中最常见、最实用的一种修辞格,它主要通过运用某些相似的事物来比拟所需要描绘的事物和形象,使事物的表达更加通俗、生动、形象,便于读者接受,从而激发读者产生联想和想象,加深理解和认知。受英汉语言差异的影响,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兼顾内容与形式,尽量保持比喻的原汁原味。《西望成都》是一档全面展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情怀的综合类专题节目。笔者对该节目字幕翻译中出现的比喻修辞的翻译进行研究,探究比喻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字幕翻译中比喻修辞的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字幕翻译;比喻修辞翻译;归化意译

《西望成都》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市政府新闻办主办,市廣播电视台承办的成都首档整体落地海外的电视栏目。通过《西望成都》,纵览成都资讯、投资、旅游、生活等,面向世界传播成都声音,全面宣传推介成都。宣传片内容多样化,语言表达生动、形象,运用大量修辞,对成都文化进行讲解,比喻就是其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之一。

比喻是以两种具有相同特征的事物和现象进行对比,表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关系,两者都在对比中出现。例如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通常,汉语中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喻词来联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应先辨别本体和喻体,梳理两者之间的相似关系,切不可草率了事,直接认为是甲物像乙物。

针对比喻的翻译方法,李为山(2016)提出可以采取直译法、套用或借用法和抽象译法。[1]刘茜(2020)认为明喻句的英译,研究发现译者采用直译、加注、意译或是译为非明喻句等方法灵活处理小说中明喻句翻译[2] 接下来笔者以《西望成都》栏目部分翻译为例,讨论比喻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例1

原文:1770年的冬天,世界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这里出生,音乐便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波恩的大街小巷。

字幕定稿:The great composer Beethoven was born during the winter of 1770. Music is in the blood of the people of Bonn.

分析:原文中,译者能够通过“像”能够帮助快速判断其修辞手法为比喻,然后根据句意进行梳理。音乐和血液之间没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所以译者不能武断的认为,本体为“音乐”,喻体为“血液”。同样,切不可将其逐字翻译为:Music is like blood flowing down the streets of Bonn. 译文在深刻理解原文含义的基础上,选择归化意译策略,将其转化为“音乐便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波恩人民身体里”,既符合语言逻辑,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实现翻译目的。同时,这一转化,极大程度上体现了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例2

原文:如今,一条织线成网的天府绿道宛如穿行在城市间的“绿色诗行”,串联起了珍珠般散落在成都的绿色空间,继续书写着成都的“绿意”与“诗意”。

译文:Now, the Tianfu Greenway links the scattered green areas in the city together as a green thread.

分析:原文中,译者能够通过“宛如”、“...般”能够帮助快速判断其修辞手法为比喻,然后根据句意进行梳理。“天府绿道”和“绿色诗行”,“珍珠”和“绿色空间”之间没有明显相似性,将“织线成网的天府绿道” 比做“绿色诗行”,将“成都各地的绿色空间”比做“散落的珍珠”。这样新奇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激发观众前来探索经历的欲望。译文采取归化意译策略,选择将比喻修辞不译,省略了本体和喻体,直接将原文的内容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遗憾的是,译文失去了原文语言表达的美感,对观众产生的吸引力打了折扣。

例3

原文:记忆中的比利时像一首间奏曲,周详的计划里藏着随机的渐变,和车窗外快速掠过的风景一起,不知什么时候换了主题。

译文:For me, Belgium is like an intermezzo. Due to its geographic location, the changing scenery out site of the window keeping reminding us that we have traveled from.

分析:原文中,译者能够通过“像”能够帮助快速判断其修辞手法为比喻,然后根据句意进行梳理。根据《国语辞典》解释,“间奏曲”意为戏剧、歌剧中简短的过场音乐,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可以引申为一个令人短暂、调节气氛的事物,从这一点看来,记忆中的比利时对于特派记者来说,是像“间奏曲”般短暂而愉快的,也与后文“变换主题”相呼应。原文整体逻辑感不强,如果不仔细推敲,很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选择异化直译策略,看似忠实于原文,但是观众难以理解,无法实现翻译目的。译文选择归化意译策略,将原文的“风景”、“主题”等意象省略,转化为对这一次旅行的概括,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处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含义,降低理解难度,提升观看感受。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和汉语在语言表述和比喻修辞的运用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翻译中文中的比喻时,译者需要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促使翻译更加自然。笔者认为,在翻译比喻修辞时,归化意译不失为一种不错的策略。所有翻译选择都是基于实现文本翻译目的而进行的翻译选择。不管有多少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不是随意皆可。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翻译目的策略方法选择就是好的翻译选择。字幕翻译中比喻原意的翻译和再现需要以内容为基础,促使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达到“形神兼备”。

参考文献

[1]李为山. 比喻修辞手法的跨文化解读与翻译策略. [J].海外英语.2016(08).

[2]刘茜. 功能对等视角下明喻句的翻译研究——以《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例.[J].大众文艺.2020(20).

作者简介:

朱露(1995—),女,汉族,重庆綦江,研究生,西华大学,研究方向:翻译方向。

猜你喜欢
字幕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纳尼亚传奇:凯斯宾王子》字幕翻译
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看影视剧字幕翻译的娱乐化倾向
直译与意译在英剧Townton Abbey字幕翻译中的相关思考
目的论指导下的电影字幕翻译
从《破产姐妹》看美剧字幕翻译者的限制与选择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
字幕翻译中幽默元素的翻译
儿童电影字幕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