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侗笛表演理论探究

2021-05-15 01:17
黄河之声 2021年3期
关键词:吐音音域笛子

闫 瑾

一、广西侗笛的分类

侗笛在改良前并无具体分类,在制作传统侗笛时,由制笛师砍下一段35-40 公分的“芦笙竹”进行制作。

在改良后,侗笛的材质选用意就为广西当地的“芦笙竹”或紫竹进行制作。经过改良后的侗笛也有了调式区分,有了定调侗笛,常用的有F 调、降B 调、D 调、C 调、E 调、G 调以及A 调侗笛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双管侗笛,双管侗笛在吹奏时以口含两只吹孔,双手分别演奏两只侗笛。

二、广西侗笛的分布地区

侗笛作为侗族的主要吹管乐器之一,流行在侗族人家聚居地区内,主要在广西、贵州、湖南三省的侗族聚居地内。在广西区内,主要集中在三江地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管辖。作为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三江地区的侗族文化氛围也十分浓厚,因此造就了侗笛的发展。

三、广西侗笛研究现状

在现有的侗笛研究相关论文中,对侗笛的形制构造进行研究的有周宗汉的《侗族乐器》(1981年6月30日《乐器》)、何洪与杨秀昭的《乐器》(1983年6月30日《乐器》)、王俊的《侗族民间音乐论要》(2002 年9 月20 日《云梦学刊》)、江钰的《侗笛的改良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2011年11 月10 日《歌海》)、李麟成的《广西三江侗族传统吹奏乐器考察》(2015 年5 月15 日《歌海》)、董恒的《侗笛音乐调查研究》(2016 年10 月30 日《民族音乐》)、杨忠益的《简述侗笛的艺术美》(2018 年4 月30 日《民族音乐》)、丁之曼的《侗笛的演奏与传承探究》(2019年6 月10 日《黄河之声》)。

其中对侗笛的起源进行阐述的有杨忠益的《简述侗笛的艺术美》(2018 年4 月30 日《民族音乐》)、孙玉森的《竖着吹的笛子-侗笛》(2015 年1 月18 日《戏剧之家》)、江钰的《侗笛的改良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2011年11 月10 日《歌海》)三篇。

对侗笛的演奏进行研究的有曾杜克的《双管侗笛》(1978 年5 月1 日《乐器科技》)、江钰的《侗笛的改良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2011 年11 月10 日《歌海》)、董恒的《侗笛音乐调查研究》(2016 年10 月30 日《民族音乐》)、卢树松的《浅谈广西三江侗族传统乐器-侗笛的传承与发展》(2017 年6 月30 日《北方音乐》)、杨忠益的《简述侗笛的艺术美》(2018 年4 月30 日《民族音乐》)、丁之曼的《侗笛的演奏与传承探究》(2019年6 月10 日《黄河之声》)。

对侗笛的传承、改良与发展进行阐述的有曾杜克的《双管侗笛》(1978 年5 月1 日《乐器科技》)、何洪与杨秀昭的《乐器》(1983 年6 月30 日《乐器》)、卢树松的《浅谈广西三江侗族传统乐器-侗笛的传承与发展》(2017年6 月30 日《北方音乐》)、丁之曼的《侗笛的演奏与传承探究》(2019 年6 月10 日《黄河之声》)、杨忠益的《简述侗笛的艺术美》(2018 年4 月30 日《民族音乐》)。

对侗笛的流传区域进行阐述的有胡璇的《民族乐器小览》(2004 年11 月15 日《民族大家庭》)、何洪与杨秀昭的《乐器》(1983 年6 月30 日《乐器》)、周宗汉的《侗族乐器》(1981 年6 月30 日《乐器》)。

对侗笛的音列、音色以及音域进行阐述的文章有何洪与杨秀昭的《乐器》(1983 年6 月30 日《乐器》)、江钰的《侗笛的改良及其在作品中的运用》(2011 年11 月10 日《歌海》)。

此外,杨忠益的《简述侗笛的艺术美》(2018 年4月30 日《民族音乐》)还对侗笛的代表性作品进行了简单分析,孙玉森的《竖着吹的笛子-侗笛》(2015 年1月18 日《戏剧之家》)对侗笛的艺术特色进行阐述,曾杜克的《双管侗笛》(1978 年5 月1 日《乐器科技》)对侗笛发音原理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在目前研究中,自1978 年至2019 年共有21 篇论文中提及侗笛,其中有14 篇论文对侗笛有所研究。在30 多年对侗笛的研究中,人们对侗笛的研究不断加深,研究领域不断扩大,主要从起源、历史传说、历史沿革、形制构造、演奏技巧、演奏特征、流传区域、艺术特色、传承、改良、发展、音列、音色、代表作品、发声原理等方面对侗笛进行研究阐述。其中研究形制构造的论文最多,共有8 篇;其次,研究侗笛演奏最多,共有6 篇;提及侗笛的代表作品和发声原理的论文均仅有一篇。在当前的研究中,对于侗笛形制、演奏、改良、传承等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在侗笛的美学价值、传承等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这也是值得去深入思考的方面。侗笛也经历了从音量小、音域窄、只用于笛子歌伴奏的传统侗笛,到音量扩大、音域加宽、可独奏可伴奏可合奏的改良侗笛,再有侗笛传承人研究出来的双管侗笛。

四、广西侗笛的演奏理论

(一)侗笛的形制构造

今天在三江地区所使用的侗笛,大都为改良后的侗笛(如图1 所示),改良后的侗笛与传统侗笛在形制和制作方法上也大同小异。

首先在侗笛的制作原材料一般会选用竹节直长的“芦笙竹”,“芦笙竹”因经常用来做芦笙而得名,“芦笙竹”的竹节十分长,最长可有每节60-70 公分。在制作侗笛时,常以无竹节的竹管作为管身,笛头比笛尾要略粗。

传统侗笛管身上共有六个指孔,指孔间距相同,无助音孔。第一指孔到笛尾的距离为笛尾外周长,第六指孔与第一指孔之间的距离为第一指孔到哨孔下端距离的一半,每两个指孔之间距离为第一指孔至第六指孔间距离的五分之一。改良侗笛管身上共有七个指孔,在管身正面有六个指孔,背面加有一个指孔,指孔之间间距不等,通过对比母笛并借助校音器来确定指孔的具体位置。在改良侗笛笛尾处有四个助音孔,其中两个助音孔在管身的正面,呈纵向排列,另外两个出音孔在管身的背面,呈横向排列,四个出音孔均分布在笛尾处。

笛头处则为侗笛的吹口,侗笛吹口的制作也是制作侗笛中较为重要而且较为难的一部分,侗笛吹口主要包括入气槽、笛嘴和笛塞三部分。传统侗笛与改良侗笛笛头在制作上有不同之处,因此,在外观上也有不同。改良侗笛的入气槽在制作时,需将竹材较粗的一端作为笛头(即吹口),在笛头处削掉一片竹皮,在传统侗笛上这片竹皮只需劈开,不要削掉,竹皮长约6 厘米。改良后的侗笛削掉的竹皮约长8 厘米,宽1.3 厘米,后再另外制作一片与削掉竹皮规格相同的竹片作为盖片,将盖片固定在削掉竹皮的位置上,在盖片开一长约1.4 厘米宽约0.8 厘米的方形孔作为哨孔,在开哨孔时,此方形孔需穿透管身,使盖片与削掉竹皮的管身处重合处有一大小相同的方形孔。在开好哨孔后,需制两个长约4.8厘米,宽约0.15 厘米,高约0.1 厘米的竹条垫在盖片与竹管中间,以形成一长方形的沟槽即为入气槽,之后再制一长约1.2 厘米,宽约1.3 厘米,厚约0.1 厘米的薄竹片作为分音气片,分音气片的上方部分需削成刀片状并将其固定在入气槽的下方、盖片与竹管之间,分音气片需盖住哨孔下方的四分之一。笛嘴的制作则是将与入气槽相对的另一端切掉与入气槽处连接成一个斜坡状,笛嘴大小以口含舒适为宜,削出弧度后在进行打磨使之光滑。笛塞的材质一般为软木塞,在三江地区,侗笛传承人胡汉文先生经过多次实验,现将侗笛笛塞所使用的软木塞改为红酒瓶塞,据了解,红酒瓶塞具有一定的弹性,也可使侗笛的音色更好。其制作需依据侗笛管身的直径而定,制好后需塞至哨孔上方的四分之一处,而笛塞是可以进行活动和上下移动的。

图1:侗笛实物图

图2:侗笛剖面图

改良后的侗笛如图2 所示。除此之外,在改良后的侗笛上还会有一铜管所制的插口,据胡河老师介绍,此插口的作用是用来调整侗笛的音高,为与乐队合作时调音所制,在传统侗笛中并无此插口。

(二)侗笛的发音原理

在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也有他们的特色乐器,例如:竹口琴(苗族、彝族)、云板(壮族)、竹梆(京族)、侗笛(侗族)、壮笛(壮族)、苗笛(苗族)等等。民族乐器在现代乐器分类法中主要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以空气振动而发音的气鸣乐器;第二类是由紧绷状态的膜振动发音的膜鸣乐器;第三类是由紧绷的弦振动为声源的弦鸣乐器;第四类是无其他振动媒介,依靠自身形状为声源体的体鸣乐器。侗笛属于气鸣乐器,在发声时以空气作为激振动力,吹气使侗笛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气鸣乐器依据发声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边棱音气鸣乐器,侗笛就属于这类乐器,通过吹起激发笛哨发音,通过笛塞和分音气片的作用,使气流在共鸣腔内振动发声,另一种为簧振动气鸣乐器。

(三)侗笛的音色特点

侗笛的音色明亮、甜美,不浮华,不消沉,其音色介于竹笛与洞箫之间。它能够有着如此独特的音响效果,与其选用的材质和吹口的制作有着密切关系。选材上,侗笛选用竹龄较小的芦笙竹,竹管细且管壁较薄。在吹口上,侗笛是人工制成的哨嘴,口含吹口吹起发声。因此,在音响效果上侗笛也有它的独特之处。

(四)侗笛的演奏理论

1、演奏姿态

侗笛在演奏时两手持笛,口含笛嘴,管身竖置进行吹奏。吹奏时两臂自然抬起,左手大拇指开闭身背面第七孔,一到六孔依次由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进行开闭。在按闭音孔时需使用每个手指第一指节的指肚处按闭音孔,避免指孔漏气影响音响效果。右手大拇指在笛身下方约二三指孔中间相对的位置,两手小拇指稍稍抬起不可靠在管身上。

2、指法

改良侗笛的指法有筒音作“5”、筒音作“2”、筒音作“1”、筒音作“3”、筒音作“4”、筒音作“6”、筒音作“7”。改良侗笛的指法与竹笛较为相似,在初学侗笛时,先学习筒音作5 的指法。筒音作5 的指法在按闭七个指孔时平吹为低音“5”,按闭四、五、六、七孔时平吹为中音“1”。筒音作5 的指法为按闭七个指孔时平吹为低音“5”,按闭第二、三、四、五、六、七孔(打开第一指孔)时平吹为低音“6”,按闭第三、四、五、六、七孔(打开第一、二指孔)时平吹为低音“7”,按闭第四、五、六、七孔(打开第一、二、三指孔)时平吹为中音“1”,按闭第五、六、七孔(打开第一、二、三、四指孔)时平吹为中音“2”,按闭第六、七孔(打开第一、二、三、四、五指孔)时平吹为中音“3”,按闭第六孔(打开一、二、三、四、五、七指孔)时平吹为中音“4”,按闭七个音孔同时稍稍放开第六音孔时超吹为中音“5”,按闭第二、三、四、五、六、七孔同时稍稍放开第六音孔时超吹为中音“6”,按闭第三、四、五、六、七孔同时稍稍放开第六音孔时超吹为中音“7”,按闭第四、五、六、七孔同时稍稍放开第六音孔时超吹为高音“1”,按闭第五、六、七孔同时稍稍放开第六音孔时超吹为高音“2”,按闭第六、七孔时超吹为高音“3”。其图示如下图3 所示。

图3:侗笛筒音作“5”指法图

3、技法

在传统侗笛未经改良前,侗笛的主要作用是在重大节日及娱乐活动中为笛子歌进行伴奏使用的。在活动中,男子吹侗笛,女子唱侗歌,一般为男子吹一段引子后女子进行一段演唱;男子再吹奏引子,女子再进行演唱,如此循环往复。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演奏技法为循环换气,据侗笛传承人胡河老师介绍,循环换气是学习侗笛时最为重要的一个技巧、最为讲究的一个技巧,如果学不会循环换气,那侗笛也是白学的。

改良侗笛在技法上借鉴了竹笛、箫等吹管乐器,在吹奏独奏曲和笛子歌时加入了吐音(包括单吐、双吐、三吐)、花舌、颤音、倚音、打音等技巧。

4、演奏符号

侗笛未经改良前,因只用于笛子歌伴奏中,故演奏的乐曲是根据姑娘演唱音高进行即兴演奏的。侗笛音调高低也依据姑娘的音域进行选择,故无任何乐谱及演奏符号。经过改良后,侗笛传承人胡汉文老师及工作人员依据笛子歌中女子的演唱以及侗笛的即兴演奏,将笛谱一一写下来,在侗笛的乐谱中也有了演奏符号的存在。而在这些演奏符号中,并无侗笛所特有的演奏符号,基本为常见的演奏符号,如倚音、连音线、颤音、吐音、花舌、打音等。

倚音,有单倚音、复倚音、前倚音和后倚音之分,是乐句中某些主干音上加的小音符,有一个音(单倚音)也有两个及以上的音(复倚音),也有加在主干音前方(前倚音),也有加在主干音后方(后倚音)。

连音线,即为连接两个及两个以上音符上方连接的线。连音线的作用有两种,一是加在某些高低不同的音符上时,在连音线内的音符要吹的圆滑一些一口气吹完。二是加在两个高低相同的音上市,表示着两个音要吹奏成一个音。

以上两种演奏符号,在由侗笛传承人胡汉文、胡河父子记谱、为笛子歌伴奏的侗笛曲《侗笛民间曲练习》中就有出现(如图4)。

图4:《侗笛民间曲练习》部分曲谱

颤音是在吹奏时手指在本音与相邻向上的音之间快速交替颤动最终落在本音上的一种演奏技巧。其符号为“tr”。

通过基础量概念的应用,可实现内部市场化运作,使炼化、销售各方的效益与集团公司整体效益相一致,从而使各个板块更好地贴近市场,捕捉机遇,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生产经营计划,实现各个板块效益的最大化,也是集团公司效益的最大化。

在侗笛演奏技巧中的吐音也借鉴了竹笛中的吐音演奏技法,可分为单吐音、双吐音和三吐音三种。单吐音是在吹奏时将旋律中的每一个音断开,在吹奏单吐音时,嘴里以读“吐”的发音姿势将舌尖贴紧上齿龈,形成阻碍,之后再让气流冲开舌尖和上齿龈的阻碍,形成爆破音,其记号为“T”。双吐音是在单吐音发“吐”的基础上,在其后紧跟“库”,形成“吐库吐库”,其符号为“TKTK”。三吐音则是由一个单吐音再加上一个双吐音,形成“吐吐库”或“吐库吐”等形式。

花舌是在吹奏时舌头在上下牙床之间均匀的颤动的一种演奏技巧,其符号为“*”。

打音是在乐谱上出现两个重复的音一起出现时,加在第二个音上的一种演奏技巧。演奏时用手指在本音上轻轻地打一下即可,其演奏符号为“丁”。

除此之外,在多篇有关侗笛的论文中出现的乐谱上经常会出现一个谱例上标注有2/4、3/4、4/4、3/8、5/8等多种拍子。据胡河老师介绍,在侗族只有2/4、4/4 两种拍子,会出现多种拍子是因为侗笛在演奏中的即兴性较强,在长音处多自由延长,所以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用录音笔录完回去之后听音记谱时,多处长音自由延长,才会出现这种多种拍子出现在同一曲谱中的现象。

5、音域

传统侗笛在经过改良前,音域较窄,音量较小。改良后音域与传统侗笛相比更加宽广。每根侗笛的音域基本在筒音作5 时的低音“5”到高音“3”之间。C 调笛的音域在g-e²之间,D 调笛的音域在a—f²之间,E 调笛的音域在b—g²,F 调笛的音域在c¹—a²之间,G 调笛的音域在d¹—b²之间,A 调笛的音域在e¹—c³之间,降B 调侗笛的音域在f¹-d³范围内。

6、演奏形式及场合

从传统侗笛到改良后的侗笛,他们的演奏形式也有所变化。在传统侗笛流行时期内,侗笛仅作为笛子歌的伴奏乐器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而在改良后,侗笛的传承人们也创作了很多侗笛独奏曲,例如由苏甲宗、胡汉文老师编创的《侗寨笛声》、《侗家儿女运粮忙》等等。

除独奏和伴奏外,如今,侗笛还会加入到乐队的合奏中来。侗笛也因此在制作时在吹嘴与指孔之间加入了有调音作用的铜制接口。

7、代表性曲目

侗笛在经过改良前无调式,音域窄,音量小,仅在盛大活动或传统节日中用于笛子歌的伴奏中,在女子进行演唱时,男子吹奏侗笛进行伴奏,吹奏内容皆根据女子演唱内容进行演奏,没有曲谱。侗笛经过改良后,才有了笛子歌曲谱的出现,并且出现了独奏曲。

下图所示《侗笛练习曲》(图5)及《侗笛民间练习曲》(图6)由第四代侗笛传承人胡汉文老师记谱,均是侗笛为笛子歌伴奏时所演奏的乐谱。

图5:《侗笛练习曲》曲谱

图6:《侗笛民间曲练习》曲谱

侗笛进行了改良后也创作了一系列侗笛独奏曲,有《侗寨笛声》、《侗家儿女运粮忙》、《风雨桥畔茶花香》等。下图7 所示曲谱为侗笛传承人胡汉文改编的《风雨桥畔茶花香》部分曲谱。原曲为《风雨桥畔茶花香》,由苏甲宗、胡汉文编曲。

图7:《风雨桥畔茶花香》部分曲谱

结 语

在侗族,侗笛作为侗族重要的气鸣类乐器,是侗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的乐器,也是侗族四大件乐器之一,常常会用于青年男女交友时或传统民俗节日中,是侗族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的优秀文化产物。

在当代音乐文化发展的迅猛潮流中,侗笛作为侗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音乐文化产物,面临着一些冲击和挑战。如今的侗笛经过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不断改良,逐渐形成了一套侗笛所独有的演奏理论。在采访中,侗笛传承人胡河老师说:“虽然我们是侗笛的传承人,却只会做侗笛、吹侗笛,一些理论上的东西,是搞不来的。”所以侗笛的传承,更需要青年一代的力量,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音乐,也更需要青年一代的力量。优秀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民族传承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更多的力量,才能推动发展。■

猜你喜欢
吐音音域笛子
山里有间笛子铺(中)
山里有间笛子铺(上)
竹笛吐音技巧的演奏运用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研究
搭建声音转换和统一的桥梁
午晤念
笙的吐音演奏技巧
午晤念
笛子演奏家
即兴伴奏构建灵动式音乐课堂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