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师范教育历史沿革

2021-05-16 11:08郭中发
民族文汇 2021年16期
关键词:师范教育历史改革

郭中发

关键词:师范教育;改革;历史;教师;教育

(一)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小学师范教育发展概况(1921-1949年)

1922年11月正式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师范教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个时期中等师范教育的机构之一为相当年限的师范学校或师范讲习科,代替了1912年设立的小学教员讲习所。当时的师范大学的培养目的为训练中等学校师资,师范专修科的培养目的为训练初级中学师资,师范讲习所培养目的为训练初小教员,师范学校、后期师范学校、高中师范科的培养目的均为训练小学师资。但是,由于变革是一味抄袭美国的师范教育制度,这个时期师范教育地位降低较为严重。

1927-1937年间,虽然在文字上规定要整顿师范教育,但由于蒋介石耗费大量财力于军费开支,所以整顿师范教育只能是空喊口号,未能付诸实践。这一时期,1933年公布施行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师范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为训练小学教师的机构,乡村师范学校以培养乡村小学师资为主,简易师范学校、简易乡村师范学校、简易师范科学生毕业后,充任简易小学和短期小学教员。总得来说,这个时期,特别训练小学师资,并且要求师范学校必须设立或指定实习小学。为了培养乡村小学师资,设立了太原国民师范学校、晓庄师范学校。在革命根据地,中央根据地党和各级工农民主政府于1932年3月成立了小学师资训练性质的闽瑞师范学校。1934年后,中央教育人民委员部把培养教育工作干部和师资的学校分为四类,其中,高级师范学校培养中小学教员,短期师范学校培养小学教员,小学教员训练班专收现任或将任列宁小学教员者。

1937-1949年间,国统区增设社会教育、体育、音乐、美术范科、劳动科和童子军师范科,并均得单独设立师范学校。各种专业师资得训练,其目的,均为培养小学师资。陕甘宁边区为了普及小学教育,中等师范教育迅速发展。

(二)中小学师范教育政策法规的建立与形成(1949-1966年)

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召开,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性教师教育体制建设的标志。1951年8月,第一次师范教育会议决定采用正规师范教育与大量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師,各大行政区至少设立一所教育部直属的学院,培训高中教师;在各省(市、自治区)和大多市区设立教师学院,培训初中教师;教师学院与原普通大学的师范学院也逐渐实现了独立设置。1951年10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将教师教育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并且,在不同层级中又附设幼儿师范科、师范速成班和小学教师进修班等,为独立性教师教育体制建构了比较完整的框架。1952年7月,《师范学校暂行规程(草案)》颁布,统一规定了中等师范学校的教育任务、学制、课程等,为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确立了标准,确立了新型中等师范学校的办学规范。

在此期间,各级师范院校同步发展,逐步形成了三级并存的教师教育体系,为当时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师资良莠不齐的情况,国家开始关注对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1951年第一次全国师范教育会议提出加强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和进修的建议。1952年出台《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师进修问题的通报》,明确要求各大行政区筹办教师进修学院,且各地要兴办师范院校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1953年,《政务院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等专门针对中小学教育发展的文件相继出台,促进了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机制的完善。

(三)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年的混乱十年,教育等方面遭受了最严重的灾难和损失,教师教育发展一度陷入瘫痪,各级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面临巨大困境。整个教育事业都处于停滞的状态。

(四)1978-2021年,改革开放时期

1978年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针对当时全国中小学教育状况,提出要在各级教师教育体系恢复和重建的基础上,进行规划重整,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对各级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教育部关于办好中等师范教育的意见》等关于办好中等、高等师范教育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队伍数量的不足。

1980年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培训工作的意见》重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体系,要求各级师范学院以及教师进修学校充分发挥在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方面的作用。1985年,国家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必须要对现有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1990年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讨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将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点有步骤地转移开展继续教育上来。此后,出台了《关于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方针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各个地区都能够充分认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加强了对小学教师的在职培训,以顺应基础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

1999年颁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提出“跨世纪园丁工程”:要将继续教育纳入到教师教育体系中,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发展开始受到重视。同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要求对各地中等师范学校进行合并、升格、改制,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水平。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三字一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

结语

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促进社会稳定繁荣的重要举措。作为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与其所处的时代是息息相通的。与时代要求和社会进步要求相应,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应该走出以往的官僚制模式的发展道路,走向更科学、更合理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劳凯声.教育体制改革与改革伦理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1-16.

[2]陈登福.中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0.

[3]褚宏启.我国基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30年简评[J].中小学管理,2008,(11):4-8.

[4]王锋.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兰州大学,2008.

[5]李新志.论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0.

猜你喜欢
师范教育历史改革
我国近代师范教育思想发展研究综述
新课改下教师师范教育理念探析
山区高职师范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晚清师范教育发展的制度变迁分析
新历史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