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19 23:13隋善玲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隋善玲

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沂南县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风险组患者予以风险管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风险组危重护理、基础护理及病房管理评分相比常规组较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风险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常规组更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风险组护理满意度较常规组更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升,还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管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

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方法为血液透析治疗。该治疗方式是依据半透膜原理于透析器内引入配制好透析液,借助膜两侧溶质浓度、水压及透析梯度,透析出患者血液内代谢物质及毒性物质,纠正患者电解质及酸碱平衡[1]。透析治疗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引发诸多不良事件,增加护患纠纷发生率,给临床治疗效果及医院整体形象带来不良影响[2]。因此,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方式予以干预。以往多采取传统护理管理,尽管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效果欠佳。风险护理管理作为预见性护理的一种,其对可能出现不良风险事件实施预见性护理,以促进护理效果提升[3]。本研究选取于沂南县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6例,其中43例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另外43例予以风险护理管理,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于沂南县人民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风险组,每组各43例。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风险组患者予以风险管理护理。常规组中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5.24±5.26) 岁。风险组中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30~78岁,平均年龄(55.47±5.39) 岁。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纳入标准:(1) 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2) 临床资料齐全;(3) 患者及家属同意此次研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1) 认知功能异常;(2) 伴有恶性肿瘤;(3) 精神疾病;(4) 脏器功能严重不全;(5) 中途放弃治疗。

1.2 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两组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3次/周。

常规组在透析过程中予以常规护理管理。透析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同时记录好患者体重变化。护理人员多与患者交谈,缓解其心理压力,使患者以积极乐观心态应对治疗。

风险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风险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 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护理人员依据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制定针对性、个性化风险管控措施。通过完善风险管理制度,约束护理人员不良护理行为,尽可能减少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引发不良风险事件。(2) 增强护理人员风险处理能力及防范能力:护士长组织开展护理培训,增强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重点培训风险管理制度,促进护理人员责任感提升。护理人员依据自身临床经验,完成突发事件处置方案制定,组织全员进行学习,掌握应急处置方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3) 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动静脉内瘘及导管操作:加强护理人员透析导管及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学习,尤其是相关操作规范,以有效预防不良风险事件。若患者需常规留置导管,护理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留置导管,避免出现感染等相关并发症。护理人员将导管管理方法及保护方法介绍给患者家属及患者,增强其导管保护意识。(4) 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血液透析过程中,護理人员每间隔1 h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减少不良风险事件发生。若患者存在潜在风险,应增加监测频次。(5) 护理人员在配血、输血操作过程中,要仔细核对血液标本,固定好内瘘穿刺部位,避免出现穿刺针脱落。护理人员定时观察患者穿刺及深静脉置管处情况,确定是否出现异常,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予以处理。

1.3 观察指标

(1) 用医院自制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估。项目包括危重患者护理、基础护理及病房管理,各项分值100分,分数越高提示护理质量越好。(2) 对两组患者意外事件、不规范操作、处置不当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3) 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表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非常满意:超过85分;满意:70~85分;不满意:低于70分。满意度 = 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5.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分析

两组患者各项护理质量评分相比,风险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分析

常规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7.91 %,风险组为4.66 %,风险组较常规组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分析

常规组护理满意度为79.07 %,风险组为97.67 %,风险组较常规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常见的一种重症疾病为慢性肾功能衰竭,随着病情进一步恶化,极易引发尿毒症,给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4]。临床治疗以血液透析治疗为主,此过程中存在以下风险:其一,护理人员未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及手消毒制度,增加院内感染率;其二,交接班过程中,护理人员没有明确说明,当出现紧急状况时无法有效予以处理;其三,护理人员未遵医嘱完成各项操作,降低护理效果;其四,护理人员没有及时与患者交谈,将透析治疗方法及透析相关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引发护患纠纷[5]。这些不良风险存在,不仅影响医院声誉,还给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带来不良影响[6]。因此,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护理管理措施予以干预,减少不良风险事件发生。

血液透析过程中多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经临床实践研究证实,常规护理管理缺乏针对性,无法有效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7]。风险管理作为全新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其依据护理人员临床经验对患者可能出现风险事件予以预见性护理,减少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的同时,促进护理质量提升[8]。本研究结果表明,风险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提示风险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风险护理管理中定期组织开展培训,增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及风险防控意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9]。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相比,风险组较常规组低,提示风险护理管理可有效预防不良风险事件。护理人员加强风险事件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照操作规范操作,降低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10]。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风险组较常规组高。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理念护理干预,不仅可以促进护理质量提升,还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护理满意度提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关红英,朱小兵,黄勇翔,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3):76-78.

[2]李燕飞.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5):122-124.

[3]凌宗琼.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1):79+99.

[4]李娟娟,李晓妮,郭萌.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護理中的应用[J].人人健康,2020(12):196.

[5]张娟.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148-149.

[6]杨媛媛.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76.

[7]王静雅,张向阳,蔡丽霞.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100-101.

[8]吴春美.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49):188+190.

[9]苟晶绮.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291-292.

[10]孔令茹.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8):259+261.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