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会笺》札记二则

2021-05-21 13:21黄晓珊
散文百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夫子语词读音

黄晓珊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论语会笺》是近代以来《论语》新疏的鸿篇巨作,作者竹添光鸿是著名的日本儒学家,受到清代以来儒家学者考据严谨的风格影响,以《左传会笺》、《毛诗会笺》及《论语会笺》“三会笺”闻名。由于《左传会笺》先出名,优点自不必说,其缺点也颇为明显,导致研究者对后来的两书望而却步,台湾学者金培懿总结为:“然因‘三《会笺》’长篇大卷,且学界又流传其引据清人之说,却不注所出,导致《左传会笺》之后的《毛诗会笺》、《论语会笺》乏人研究。”所以长时间以来,国内学界少有人对《论语会笺》进行深入仔细的考察研究。

《论语会笺》旁征博引,既有较古老的语言材料如《诗经》、《易经》等,又引用了不少较近出的清儒的著作,通读需要较好的文言功底。特别是有一些用字现象,可能对于古人和国学大家而言是没有阅读障碍的,但对于现代人或普通学生来说却颇为苦恼,甚至没有意识到是通假字的问题。兼之作者是日本学者,有些语句的表述与词语的运用,若以汉语的思维去阅读理解会产生一些偏差,需要通过上下文意推测。

一、“自敵以下”考释

因《论语会笺》全文皆以繁体字书写,在古代“適”和“适”是读音和意义皆不同的两个独立的字,而后来推行简体字,让两者构成繁简字关系。故此条札记有关“敵”“適”的探讨及语例皆以繁体字标注,更能探明文中“自敵以下”之意义。

“凡为大夫,自敵以下,皆称之曰夫子”一句乃作者竹添光鸿引用,最早见于清代汪中撰《述学》的别录《释夫子》篇,原句写作“凡为大夫,自適以下,皆称之曰夫子”。《论语会笺》中“自敵以下”已难以通读,原句“自適以下”更是令人费解。这句话古今被引用颇多,然而诸家皆直接引用,没有解释。一些现代学者引用时更是将“適”也变为简体字,且不作任何标注,“自适(shì)以下”一句让人读之不解其意。

“適”一字义项甚繁,一时之间难有头绪。而《论语会笺》中用“敵”代替“適”,遍查文献,发现马王堆帛书《称》有句:

故立天子者,不使诸侯疑焉。立正敵者,不使庶孽疑焉。

帛书的句子中“敵”与“庶”对举。《隐元年公羊传》:“立適以长。”何休注云:“適,谓適夫人之子,尊无与敵也。”由此可知,“敵”与“適”声旁相同,读音同属锡部,故古代多有通用,其意义为嫡系、正宗,即今日之“嫡”字。

汉代简帛文献中未见“嫡”字,而多以“適”字代之,如:

当士(仕)为上造以上者,以適(嫡)子。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

其毋適(嫡)子,以下妻子、偏妻子。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傅律)

適(嫡)子父,命曰上曊(悖),群臣离志。

(马王堆帛书·壹·六分)

破解了“適”通“嫡”,要通读句意,还需联系西周的宗法制度。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即天子嫡长子继承天子之位,其余庶子为诸侯;各诸侯之嫡长子继承其诸侯之位,其余庶子为卿大夫,以此类推。故“凡为大夫,自適以下,皆称之曰夫子。”应释为:作为大夫,其嫡长子继承“大夫”之名,而嫡长子之后的孩子,则为“大夫之子”,称为“夫子”。

“適”与“嫡”虽然古代音同,但由于时代及语音的发展变化,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两者已经大相径庭,一般读者很难意识到是通假字问题。更何况有些书籍引用时将“適”一概换成简体字“适”,两者读音既不相同,字形也相距甚远,读者就更难以通读了。

竹添光鸿作为近代的日本汉学家,引用时为何以“敵”代之,而不用原文之“適”?本文也尝试进行探究。日本汉字的读法分为音读和训读,其中音读是指吴音、汉音等从中国古汉语传过去的读音;训读则是用日语读汉字,一个汉字训读则会有多个音节,与汉语单字单音节的读音规则有较大不同。吴音的传入大概在中国南北朝末期,随着佛教传播来到日本。汉音则是日本全面学习唐风,遣唐使回国后带来的读音。两者皆历史悠久,分庭抗礼,后来约定俗成日本的中国典籍,一般儒学经典用汉音,汉文佛教经典则多使用吴音。而通过查阅字典发现,嫡、敵、適三字的日语汉音皆为“gjfft”,因其保留的大约是唐代汉语的读音,说明三者同音关系至少在中古汉语阶段仍然存在。而“適”在日语常用汉字表外还有一个汉音读音为“fjfft”,作者竹添光鸿或是为了避免误会,而在书中以完全同音的“敵”代替了有两个读音的“適”。

二、“旁及”词义探究

“旁及”一词出现于《论语会笺》卷一第二页。原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为“则二字(说与悦)通写已久矣,亦是语词,非旁及。”及“亦不之亦,是旁及。”

仅从语句中看“旁及”一词,其与“是”及“非”搭配,疑为名词义。《汉语大词典》“旁及”词条

释为 :“兼及、遍及。又引申为牵连他人之义。”文中作者言“悦”和“说”两字通写已久,“悦”字“非旁及”;后又说“亦不”之“亦”,“是旁及”,若按照词典之义解释,两句皆不通。

按文中作者竹添光鸿言“是语词”则“非旁及”,即“语词”和“旁及”应该是反义关系。“语词”一词见于清代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同字异义例》:“《诗·文王有声篇》:‘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按:下‘于’字乃语词,上‘于’字则‘邘’之叚字也。”此处的“语词”是文言虚词之义,而《论语会笺》文中提到的“悦”明显是一个实词,不可能是虚词。故《论语会笺》中将“语词”解作“虚词”是不合适的,此处应将其理解为普通的“词语”。即竹添光鸿认为“悦”是可以单独使用词语,有其独立的含义,不是“说”字之附庸,所以“非旁及”。

再看文中作者举例,《诗·商颂》“亦不夷怿”,意为“不亦夷怿”,表肯定义;《孟子》“亦不足吊乎”,意为“不亦足吊乎”,也是表肯定义。由此可推出,“亦不”是“不亦”的倒文,这个词组不可拆分单独理解,否则就应理解为“也不”,表否定义,与原文句意相反,所以作者认为其“是旁及”。

遍查文例,未见“旁及”可用作名词者。即文中的“旁及”是描述一种语法现象,即判断某字是否为有独立意义的词语,能否单独使用。若不能,便要与他字连用,或附属于某些词语才能表达相应意义。《论语会笺》中解释“悦”为心中快乐,与流于表面的“喜”相对,早在《孟子》中已用此字表达相应意义,并非仅为“说”的异体字,是一个独立的词语。而“亦不”之“亦”不能单独理解为“也”,且删去也不影响句意的表达。所以“旁及”一词应理解为“连用”或“附属”的意思,这与“旁及”的词典义“连带、涉及”有引申关系,如此句意可通。

猜你喜欢
夫子语词读音
夫子的挑战
“那”与“哪”的读音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字词篇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夫子之文章
从文化理据看英汉语词翻译
夫子亦“愚”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