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1-05-21 06:54通讯作者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胫骨关节镜微创

邓 洪 马 达(通讯作者)

(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 , 重庆 402260 )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胫骨平台骨折的人数出现了明显增加,患者在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需要应用有效的治疗方式。在临床中,对患者给予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的活动功能,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在本院选取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膝关节镜引导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受到了患者认可,有效恢复活动功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在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本院收治了9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性28例,女性20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0.2±3.6)岁,其中,车祸骨折18例、高处坠落骨折15例,运动骨折15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5±5.2)岁,其中,车祸骨折17例、高处坠落骨折16例,运动骨折15例。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临床研究。

2 方法:所有的患者在入院之后,医护人员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受伤过程以及病史,在手术前,对受伤的膝关节进行X线检查,还要实施CT以及三维CT重建,观察骨折的位置、塌陷程度,在此基础上确定手术方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即: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观察组则采用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对患者进行麻醉之后,将入路选择膝关节外侧、前内侧,放置关节镜,按照患者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对于Ⅰ型骨折,在胫骨实施对抗牵引之后,对骨折块进行复位推挤,使用膝关节镜观察复位情况,使用皮质骨螺丝钉固定患处,在操作的过程中还要保护关节面。对于Ⅱ型以及Ⅲ型骨折,在I型骨折操作方式的基础上,还要撬拔塌陷关节面的骨折块,对关节面进行复位,在植骨操作中,选择骨隧道,又或者劈裂部进入植入。对于Ⅳ型骨折,可以直接使用关节镜,当复位情况比较良好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前内侧切开,将钢板插入固定。当骨折内固定效果比较良好的情况下,还需要利用关节镜进一步修复损伤的半月板等组织。在手术之后,所有的患者均展开相同方式的功能锻炼,在术后90天内不能负重,下床活动需要借助于辅助工具。

3 效果评价:优:局部没有压痛,在X线照片中,胫骨平台骨折情况显示愈合,没有变形,胫骨活动恢复正常。良:局部压痛有所好转,压痛依然存在,在X线照片中,胫骨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愈合,没有完全愈合,胫骨的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在劳累时,又或者异常天气时也会偶感不适。可:经过治疗后,胫骨平台的外形没有异常,不过,日常活动没有完全自由,活动范围受限,依然会时常感到不适,疼痛可以忍受。差:局部压痛未能减少,经过X线照片检查,胫骨没有好转,活动受限,胫骨的活动功能也没有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未能恢复。

5 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经过膝关节镜的应用,总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64.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n,%)

讨 论

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而言,常见于高能量损伤,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使患者活动受限。在临床中,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使关节面恢复正常的平整度,尽可能恢复膝关节功能,防止进一步发展成为创伤性关节炎[1]。对于传统手术方式来说,其切口相对较长,由于切开全组织,再剥离之后会进一步损伤局部组织,骨折愈合效果不是十分理想,早期功能锻炼也无法及时展开,术后康复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不仅要治疗骨折治疗,还应该对半月板以及关节韧带等进行处理,由于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对生物学固定、直接及间接复位,以及有限切开等方式进行了不断应用,这些方式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时候要抓住手术时机,若手术过早,会使局部软组织发生强烈反应,手术难度比较大,不能保证软组织的正常供血,所以,在受伤1-2周实施手术治疗[2]。对于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方法,在现阶段临床治疗中得到了高度关注,可以剥离少量的关节囊组织以及骨折端,在术后,不管是关节腔内外粘连,又或者使不良事件等都明显降低,有助于展开早期功能锻炼[3]。这种术式具有诸多的优势,主要包括:(1)有限切开,发挥了微创优势,不需切开关节囊,术后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有助于加快愈合,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4]。(2)在关节镜下,关节内的视野比较好,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组织损伤,还可以观察到是否发生了骨折移位、塌陷,以及关节囊是否破裂等,在此基础上合理处理关节腔内合并损伤,有效减少了漏诊[5]。(3)在关节镜下能够反复多次冲洗,全面清除血凝块、软骨以及骨折碎片等,有助于预防骨关节炎、感染等。第四,在直观情况下进行关节面复位,可以观察关节腔中是否存在固定螺钉,观察螺钉的松紧程度、进钉方向,有利于螺钉及钢板的放置,提升了骨折复位效果[6]。

在本研究中,根据结果可知,观察组的总优良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优良率为64.5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临床中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通过膝关节镜的应用,对微创复位内固定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取得了较满意的手术效果,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不良反应较少,可以促进骨折复位的恢复。

猜你喜欢
胫骨关节镜微创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分析微创无痛治疗龋齿的效果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