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b值扩散峰度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及肿瘤分级评估价值

2021-05-21 09:30李敏王明帅张继洋张小东蒋涛
放射学实践 2021年5期
关键词:危组前列腺癌前列腺

李敏,王明帅,张继洋,张小东,蒋涛

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基于非高斯分布模型上,包括扩散系数(D7b)及峰度系数(K)的计算,可反映器官的微观结构改变对水分子扩散的影响,更能准确评估组织微环境的复杂性。相关研究结果显示,DKI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1,2]。然而,大部分研究b值最大为3000 s/mm2,可能会限制非高斯分布模型对于组织器官微观结构变化的评估[3,4]。本研究采用最高为4000 s/mm2的b值,旨在探讨DKI模型对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及肿瘤分级评估价值,并与单指数模型计算的ADC值(b=0、3000 s/mm2)进行比较。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回顾性搜集2017年6月-2019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行前列腺MRI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患者349例。病例纳入标准:①MRI检查前无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其他前列腺手术史;②无内分泌治疗史或放化疗病史;③MRI检查完成后1周内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根治手术治疗。病例排除标准:①前列腺肿瘤体积<0.5 cm3;②术后病理Gleason评分<6分;③图像质量差。

对上述患者进行筛选,最终纳入39例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和63例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患者。39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年龄为50~82岁,平均(65.8±8.1)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值为1.35~48.97 ng/mL,平均(11.65±9.44) ng/mL,其中24例经前列腺穿刺术后病理证实,15例经前列腺根治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63例PCa患者的年龄为54~89岁,平均(68.5±9.2)岁,PSA值为3.61~>100 ng/mL,平均(34.29±32.64) ng/mL,其中37例经穿刺术后病理证实,26例经根治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

最后,根据病理结果将63例PCa患者分为低危组(Gleason=3+3、3+4)、中危组(Gleason=4+3,4+4)及高危组(Gleason≥9)。

2.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3.0T Prisma MR扫描仪,16通道相控阵体部线圈。检查前嘱患者适当饮水以充盈膀胱,尽量排便、排气以减少直肠肠气伪影,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包括整个前列腺和精囊腺。扫描序列及参数:高分辨解剖图像包括轴面T1WI (TR/TE 700/12 ms,层厚3.5 mm,层间距0 mm,视野200 mm×200 mm~250 mm×250 mm,最大矩阵256×256)和轴面、矢状面及冠状面T2WI (TR/TE 3770/101 ms,层厚3.5 mm,层间距0 mm,视野200 mm×200 mm~250 mm×250 mm,矩阵320×320)。

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EPI),采用7b值 (04、4006、8008、120010、200010、300012和400012s/mm2),沿三个互相垂直的扩散敏感梯度方向,其他扫描参数:TR/TE 3100/68 ms,层厚3.5 mm,层间距0 mm,最大矩阵120×120,视野350 mm×350 mm,扫描时间为10 min。

3.图像分析及处理

由两位前列腺影像诊断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共同阅片,意见不一致时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然后由其中一名医师完成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绘制。结合术后病理描述及穿刺点的位置,参考常规T2WI及DWI的信号特点,避开精囊、囊变、血管、出血或钙化等区域。根据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rostate Imaging-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Version 2.1,PI-RADS2.1),癌灶ROI选取每例患者外周带或移行带侵袭性最强病灶(体积最大或发生前列腺包膜外侵犯的癌灶),在ADC图像上手动连续勾画出整个肿瘤体积。前列腺增生组在每例患者的移行带和外周带各放置一处ROI作为对照,移行带ROI放置在基质增生为主的区域(T2WI移行带中均匀的圆形/椭圆形低信号结节,边界尚清晰),外周带ROI应尽量选择显示较佳的层面。

4.DKI模型计算

计算ADC值的单指数模型,采用公式(1),其中S(b)为不同b值下的信号强度,ADC为扩散系数,S_0表示b为0时的信号强度。本研究中用ADC3000代表b值为0和3000 s/mm2DWI的ADC值。

S(b)=S_0e-ADCb........(1)

计算DKI信号衰减方程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公式如下:

S=S_0·exp(-b·D+b2·D2·K/6)[5]

其中S0表示b值为0时的信号强度,Sb表示不同b值下的信号强度,K为表观峰度系数,D为经非高斯分布校正过的表观扩散系数。利用西门子MR-Diffusion-Model软件提取7个b值的DKI参数图,测量每个ROI的K值及D值。

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DC3000、K及D值以均值±标准差表示,正态分布检验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9例外周带癌灶与39例良性病灶的ADC值及DKI参数值的组间差异;比较24例移行带癌灶与39例BPH的ADC值及DKI参数值的组间差异。按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癌患者分为3组,组间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外周带PCa与良性外周带各参数比较

39例癌灶的平均K值(K=0.815±0.160)较39例良性病灶高(K=0.518±0.13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9.095,P=0.000);癌灶的平均ADC3000值较良性病灶明显降低[分别为(0.522±0.140)×10-3s/mm2和(0.894±0.140)×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59,P=0.000);癌灶的平均D7b值较良性病灶明显减低[分别为(0.968±0.290)×10-3s/mm2和(1.824±0.380)×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2,P=0.000)。DKI(D+K)及ADC3000鉴别外周带PCa的AUC分别为0.968及0.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图1)。

图1 ROC曲线分析DKI各参数及ADC3000对外周带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ADC3000对外周带PCa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值为 0.971,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89.7%。 图2 ROC曲线分析DKI各参数及ADC3000对移行带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ADC3000对移行带PCa的诊断效能最高,AUC值为 0.955,灵敏度为94.9%,特异度为82.4%。

2.移行带PCa 与BPH各参数比较

24例癌灶的平均K值(K=0.808±0.140)较39例BPH高(K=0.573±0.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23,P=0.000);癌灶的平均ADC3000值较BPH明显降低[分别为(0.549±0.100)×10-3s/mm2和(0.826±0.12)×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90,P=0.000);癌灶的平均D7b值较BPH明显减低[分别为(0.977±0.310)×10-3s/mm2和(1.620±0.270)×10-3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48,P=0.000)。DKI(D+K)及ADC3000鉴别外周带PCa的AUC为0.955及0.9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图2)。

表1 DWI各参数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比较

3.PCa肿瘤分级

63例PCa患者中低危组PCa(Gleason=3+3,3+4分)22例,中危组PCa(Gleason=4+3,4+4分)17例,高危组PCa(Gleason≥9分)24例(图3~5)。低危组平均D值[(1.140±0.33)×10-3mm/s2]高于中危组[(0.892±0.19)×10-3mm/s2]及高危组[(0.874±0.25)×10-3m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2)。低危组癌灶的平均K值(0.739±0.14)显著低于高危组(0.876±0.15,P=0.001),而与中危组(0.818±0.12,P=0.08)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危组癌灶的平均ADC3000值[(0.604±0.13)×10-3mm/s2]高于中危组[(0.526±0.10)×10-3mm/s2]及高危组(0.543±0.11)×10-3mm/s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0、0.001)。中、高危组PCa组间D、K及ADC3000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3 患者,男,68岁,PSA为15.44ng/mL,前列腺中部左侧外周带癌灶(箭),根治术后病理结果示Gleason=3+4分。a) D值为1.417×10-3mm/s2;b) K值为0.675;c) ADC值为0.695×10-3mm/s2。 图4 患者,男,65岁,PSA为 4.56ng/mL,前列腺基底部右侧外周带右后部癌灶(箭),根治术后病理结果示Gleason=9分。a) D值为0.888×10-3mm/s2;b) K值为0.839;c) ADC值为0.534×10-3mm/s2。

讨 论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常见的肿瘤,随着我国老年化趋势的加重,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也呈增高趋势[6]。单独使用T2WI诊断PCa的灵敏度为54%~96%,特异度为21%~91%[7],各文献报道差异较大。通过测量DWI参数值能够对组织结构和细胞特性进行定量分析,增加PCa诊断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PI-RADS V2.1指南中对单指数模型的DWI提出最佳b值≥1400 s/mm2,但并没有明确最高b值范围。

2005年Jensen等[5]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提出了DKI技术。DKI以非高斯分布模型为基础,对组织微结构变化更加敏感,常用指标K用来定量扩散偏离高斯分布的程度,K值越高,代表了水扩散偏离高斯分布越明显,组织微结构越复杂;D为经非高斯分布校正过的表观扩散系数。与单指数模型相比,DKI更好地拟合了水分子的非高斯扩散行为,特别是在高b值的情况下,能更精准地将偏离高斯分布的扩散转化为足够的DWI信号,对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肿瘤分级和预后判断或预测都起着重要作用[8,9]。通常体部应用DKI至少需要3个b值,最高b值需>2000 s/mm2。然而在前列腺癌研究中,少有文献使用b值高于3000 s/mm2的DKI模型进行临床疾病研究。本研究采用7个b值(0、400、800、1200、2000、3000、4000 s/mm2)获取DKI参数图像,最高b值为4000 s/mm2,希望能更好地实现非高斯分布模型下的DWI信号拟合,提高DWI临床诊断价值。

图5 不同Gleason评分组(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的D、K及ADC3000值箱式统计图。a) D值随着Gleason评分的增高而递减;b) K值随着Gleason评分的增高而递增;c) ADC3000值随着Gleason评分的增高而递减。

既往研究显示DKI模型对于PCa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无论外周带或移行带PCa,D及K值均能较好反映PCa肿瘤细胞的不均质性及环境结构的复杂性。外周带或移行带区PCa的K值明显高于非癌区(良性外周带或BPH),但相比ADC及D值,其诊断效能最低。Tamada等[10]研究显示,在对前列腺癌与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K值的诊断效能(AUC=0.902)低于ADC值(AUC=0.921)。Wang等[1]研究显示,K值对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效能低于ADC(AUC分别为0.947和0.978,P<0.001)。Li等[11]研究显示,对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K值优于ADC值,但该研究采用10个b值,且最高b=1000 s/mm2,其中6个b值小于200 s/mm2。Hoeks等[12]研究显示,相对T2WI,T2WI联合DWI (b=800 s/mm2) 序列并不能显著提高移行带PCa的诊断效能。当b≥1000 s/mm2时,DWI联合T2WI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提高[8,13,14],且PI-RADS v2中推荐使用“高b值”,b值需≥1400 s/mm2[15,16]。张琨等[16]研究发现,超高b值(2000、3000 s/mm2)DWI诊断前列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常规b值。考虑到诊断效能及图像信噪比,本研究中单指数模型选取b=3000 s/mm2获得ADC值作为对照,DKI模型b值最高取4000 s/mm2,结果显示DKI (D+K)对于外周带或移行带PCa的鉴别诊断效能与ADC3000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既往文献相符[1,2,10,17]。

Gleason评分系统是前列腺癌病理检查中最常用的分级系统,其Gleason评分的高低与患者治疗和预后有明显相关性。Gleason评分为6分的PCa为低风险肿瘤,Gleason评分为7分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物学表现不完全相同,3+4分和4+3分患者有明显不同的预后。Gleason评分3+4的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率与6分患者近似,而含Gleason 5级成分的患者根治术后肿瘤生化复发风险均显著增加。所以本文将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利用DWI参数进行鉴别。相关文献显示ADC值对于鉴别不同级别前列腺癌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表明DWI参数可用于评估前列腺癌肿瘤组织侵袭性及预后[4,18-22]。本研究结果显示,低危组的平均D及ADC3000值最高,与中危组及高危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危组的K值最低,显著低于高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中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WI模型各参数均不能有效区分中、高危组PCa。Wang等[1]研究显示,对前列腺癌肿瘤分级,K的AUC低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89 和0.894,P=0.008)。Rosenkrantz等[23]采用最高b值2000 s/mm2,显示K值鉴别高、低危组PCa的敏感度高于ADC值与 D值(分别为68.6%、51.0%和49.0%),特异度低于ADC值和D值(分别为70.0%、81.4%和82.9%)。不同DWI参数的应用,影响DKI模型诊断效能的一致性。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本研究中病理结果部分为穿刺活检证实,与最终Gleason评分存在差异,但PCa癌灶的选取密切结合穿刺部位,由两位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师共同完成,且每例前列腺癌患者仅选取1个侵袭性最强或体积最大的病灶作为感兴趣区。

综上所述,当b值最高为4000 s/mm2时,非高斯分布DKI模型可用于PCa的鉴别诊断及肿瘤分级;相比ADC3000,DKI模型尚不能提供更多的临床诊断信息。

猜你喜欢
危组前列腺癌前列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联合微小RNA 评估早期急性心肌梗死危险程度的价值△
术前超声影像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术后Gleason评分的预测效果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钙化是怎么回事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前列腺增大到底要不要治疗
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危险评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又高又壮的男人易患前列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