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肋藻雌配子体种质保存和扩培的温光条件研究

2021-05-21 03:29赛珊赵楠罗世菊王伟伟武瑞娜李晓捷
水产养殖 2021年5期
关键词:分枝色素状态

赛珊,赵楠,罗世菊,王伟伟,武瑞娜,李晓捷

(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海藻与海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海藻与海参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海藻遗传育种与栽培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 烟台 264003)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是一种一年生的大型褐藻,属海带目,海带科,多肋藻属。自然分布于太平洋北部沿岸潮间带或潮下带浅海区,其中日本北海道,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均有分布[1-4]。多肋藻是一种经济褐藻,通常用作海参、鲍鱼等海珍品的饲料。近些年来,研究者发现从多肋藻中提取出的多肋藻多糖,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能抑制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的升高[5-6],多肋藻已成为海藻养殖的热点种类之一。目前,多肋藻的繁育主要是利用常温人工育苗和配子体克隆育苗2 种方式[7-8,10-11]。孙娟等[9]对多肋藻雌、雄配子体的研究发现雄配子体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抗逆性较强,而雌配子体在强光照条件下易出现死亡现象。现选多肋藻雌配子体为材料,摸索其适宜的种质保存和扩增培养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1 研究方法

1.1 试验材料

实验室种质库保存的生长状态良好的多肋藻雌配子体克隆系。培养液为加热煮沸的过滤海水,添加ρ(NaNO3-N)为10 mg/L,ρ(KH2PO4-P)为1 mg/L。

1.2 试验方法

(1)材料预处理。将多肋藻克隆系用循环泵气动打散,其滤液经400 目筛绢过滤,取适量滤液于直径为9 cm 培养皿中。在显微镜(10×10 倍)下镜检打散的丝状体,平均每段为3~4 个细胞、每个视野有4~5 个配子体段为宜。培养皿放置在低温弱光[10 ℃,≤2 μmol/(m2·s)]条件下静置一周使丝状体段附着便于计数。

(2)方法。设置3 个温度,分别为10、15 和20 ℃,每个温度下设5 个光照强度,分别为10、20、40、60和80 μmol/(m2·s),共15 个试验组;每个试验组设3 个平行。试验进行了4 个月,前13 d 每3 d 镜检一次,统计丝状体段细胞数。13 d 后每5 d 镜检一次,拍照并观测配子体生长状态。根据初始丝状体细胞数(N0)和试验结束时丝状体细胞数(N1),按照公式RGR=100×[ln(N1)-ln(N0)]/t 计算相对生长速率,其中,t 为试验天数(d)。

2 结果分析

2.1 试验前期(1—25 d)配子体的生长状态

(1)丝状体段细胞增长数统计。试验前13 d 进行了细胞计数,结果见图1(a)(b)(c)。

图1 10、15、20 ℃时配子体生长状态

(2)配子体生长状态的观察。在10 ℃条件下,丝状体细胞偏粗,见图2(a)。10~40 μmol/(m2·s)时状态较好;60 μmol/(m2·s)时出现细胞色素不均匀的现象;80 μmol/(m2·s)时出现细胞形态不规则,色素粒状现象。15~20 ℃条件下,光照强度为10~40 μmol/(m2·s)时配子体生长较快且枝条伸展,色素鲜亮,见图2(b);60~80 μmol/(m2·s)时部分细胞出现色泽暗淡、色素降解现象,见图2(c);甚至部分细胞出现色素空、死亡现象,见图2(d)。

2.2 试验中期(26—50 d)配子体的生长状态

试验第26—38 d,10~20 ℃,10~20 μmol/(m2·s)条件下配子体状态良好,温度为15 ℃时,生长尤其旺盛,分枝体复杂交错,见图3(a)。10~15 ℃,40~60 μmol/(m2·s)时色素较淡,少部分色素空,见图3(b);20 ℃,40~60 μmol/(m2·s)时枝条不舒展,细胞发圆较明显,见图3(c);10~20 ℃,80 μmol/(m2·s)时配子体生长状态较差,色素降解明显,但丝状体上长出状态良好的新分枝,见图3(d)。

第38—50 d,10~20 ℃,10~80 μmol/(m2·s)条件下的配子体均进入营养生长期。10~20 μmol/(m2·s)时配子体状态依然良好;40 μmol/(m2·s)时状态较好,细胞色素淡、伸展,见图4(a);60~80 μmol/(m2·s)时长出新的分枝体,虽然部分细胞形态偏圆,色素偏暗,但分枝体有生长且舒展,见图4(b)。

图2 试验前期配子体生长状态

图3 试验中期(26—38 d)配子体生长状态

2.3 试验后期(50—120 d)配子体的生长状态

第50—80 天,10 ℃,10~80 μmol/(m2·s)时配子体同中期(38—60 d)时变化不明显,依然正常生长。15 ℃,10~40 μmol/(m2·s)时配子体状态良好,但生长变慢;60~80 μmol/(m2·s)时细胞形态不规则,有色素降解现象。20 ℃,10~20 μmol/(m2·s)时配子体个别细胞出现膨大,色素淡的情况;40 μmol/(m2·s)时出现细胞色素不均匀,粒状现象;60~80 μmol/(m2·s)时出现少数细胞死亡现象。

图4 试验中期(38—50 d)配子体生长状态

第80—120 天,10 ℃,10~40 μmol/(m2·s)时配子体状态良好,依旧枝条伸展、色素鲜亮,见图5(a);60~80 μmol/(m2·s)时部分细胞色素偏淡但分枝体舒展,见图5(b)。15 ℃,10~20 μmol/(m2·s)时配子体部分细胞发圆,色素不均匀,见图6(a);40 μmol/(m2·s)时配子体细胞色素降解较明显;60~80 μmol/(m2·s)时分枝体不伸展,半数细胞色素空、死亡,见图6(b);20 ℃,10~20 μmol/(m2·s)时配子体状态较差,色素降解、空,部分细胞膨大,见图7(a);40 ~60 μmol/(m2·s)时开始出现死亡细胞;80 μmol/(m2·s)时基本全部死亡,见图7(b)。

图5 试验后期(80—120 d)10 ℃时配子体的生长状态

图6 试验后期(80—120 d)15 ℃时配子体的生长状态

图7 试验后期(80—120 d)20 ℃时配子体的生长状态

3 讨论

试验结束时,温度为10 ℃,光照强度为10 μmol/(m2·s)时配子体状态比其他试验组都好,得出在低温低光照时适宜配子体种质保存。

光照强度在60~80 μmol/(m2·s)时,在试验前期丝状体状态差,部分细胞甚至死亡,在实验中期这些状态差的丝状体上又长出新的枝条舒展的分枝体,在试验后期配子体在温度越高时生长状态变差越明显。分析认为配子体对生存环境有一定的抗逆性,但光照强度超过60 μmol/(m2·s)时并不适宜长期培养配子体。

孙娟等[9]研究发现,雌配子体在光照强度超过40 μmol/(m2·s)时就出现萎缩衰退死亡,这和该研究前期结果一致;试验后期,在10 ℃条件下,光照强度超过40 μmol/(m2·s)时配子体状态也较好,分析认为孙娟等[9]试验进行了4 周,该研究持续进行4个月,培养时间不同配子体最终生长状态也不同。孙娟等[9]研究发现在20 ℃,20 μmol/(m2·s)时雌配子体生长速度最快,研究前期在15 和20 ℃,20 μmol/(m2·s)时生长速度快,而在试验后期20 ℃,20 μmol/(m2·s)条件下配子体出现色素空、死亡现象。说明配子体并不适宜在高温下进行长期培养。

4 结论

多肋藻雌配子体在温度越高、光照越强时状态越差,并不适宜在高温和强光下进行长期培养。配子体在温度为10 ℃,光照强度≤10 μmol/(m2·s)时适宜种质保存;15~20 ℃,20 μmol/(m2·s)时适宜短期扩增培养;15 ℃,20 μmol/(m2·s)时适宜长期扩增培养。

猜你喜欢
分枝色素状态
分枝大苗建园苹果树当年如何修剪
食用色素安全吗
炫彩熔岩灯
一株吊兰
一种基于ResNet的车钩状态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从五种天然色素提取废渣中分离果胶的初步研究
兴化市油菜新品种评比试验总结
氮水平对小菊“东篱秋心”分枝和开花的影响
状态联想
生命的另一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