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体育课程建设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1-05-21 08:35沈昉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比赛体育家长

沈昉

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转变师生、家长的观念,强化制度保障,搭建多种平台,不断推动学生热爱读书和体育锻炼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我们立足自身发展实际,不断探索体育课程的建设,以制度保障来夯实体育课程基础,以创新体验来提升体育课程趣味,以家校携手来共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制度保障,夯实体育课程基础

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期和黄金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学校体育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其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素养等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校始终把体育工作摆在学校教育的突出位置,持续跟进,常抓不懈。

课堂是实施体育教学的主阵地,要抓好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坚守和发展体育课堂这个主渠道。我校规定,艺体类课程绝不允许侵占,必须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否则扣除违规教师的绩效课时。体育项目,不但有具体的达标测试,有家庭作业,更有平日在校的“每天一公里打卡健身跑”和“人手一根绳、一个球”的规定任务,假期也毫不放松。我们实施体质跟踪监测机制,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首先做的第一项全校重点工作便是进行视力普查和体质监测,如视力和体质下降,则不能参评我校“四好少年”和“三好学生”;如视力和体质保持得较好,不但可以参评“四好少年”和“三好学生”,而且能进入排行榜并成为本学期的升旗手。每学期,家长、学校,校长、教师要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身心健康、参加体育活动和比赛取得的成绩情况进行全面报告和总结,构成体育成绩实施发展性评价体系,既尊重差异又鼓励发展特长。我校重视并实施体育艺术“2+1”工程,要求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努力实现学生体育锻炼和艺术学习的校内校外、群体个体、爱好特长的全覆盖。

针对具体的体育课程,我校也制定了课程实施机制和评价机制。如我们制定了足球课程实施机制和评价机制,规定在足球课程的实施中,要包含下面的练习方式:沿绳梯的灵敏性练习、绕标志杆的折返跑练习、小组对抗比赛练习、耐久跑的练习、核心力量的练习、髋关节的灵活性练习、足球技战术的演练等。此外,针对每一项练习的效果,我们还建立了教师当堂评价机制、学校追踪评价机制、专业团队研究评价机制等多种保障机制。

二、创新体验,提升体育课程趣味

(一)创新教学方式,让体育课有趣

学校体育要以学生体质健康为主线,以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有组织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健康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我校在中高年段切入了体育长课的教学,有效解决了以往传统体育课中“难度较大的动作技术,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探讨练习并形成技能”的问题,更好地挖掘了学生的体育潜能,提高了体育兴趣和学习自信。

如“蹲踞式跳远”的课程,由于蹲踞式跳远技术环节较复杂,我们通常采用长课的教学方式,时间为40分钟。蹲踞式跳远开课准备活动加体能敏捷圈练习共15分钟,绳梯的灵敏性练习正符合6年级学生身体发展敏感期特点。动作技术练习、小组练习及教学比赛共20分钟左右,结束部分5分钟。学生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固定蹲踞式跳远的动作模式,运动密度在75~80%左右。教学中,教师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八边形敏捷圈,学生可以创编不同的灵敏性练习,如开合跳、單足跳,弓箭步跳,快速换脚跑等,增加了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在跳跃练习中用垫子代替沙坑,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体会落地瞬间软绵绵的感觉。针对动作技术好的学生,教师采取分层次的形式,让他们去体会超大号的海绵垫子,而学生为了体验超大号海绵垫的舒适感,带着兴趣不断学习和练习。在技术提高练习中为了追求更高和更远,学生可以挑战不同高度的栏架来提高跳远成绩,这样的练习方式既新颖又有趣。

体育器材的丰富多彩使得学生对体育锻炼产生了浓厚的乐趣,他们始终对形式多样的练习乐此不疲,达到了技术学习和体质锻炼的目的。本课中一些器材的组合练习还需要学生根据蹲踞式跳远的生物力学特点进行创编练习。如助跑、踏跳、团身、落地缓冲等,在练习中既要体现出场地布置的趣味性,又要不断超越自我,磨练意志。这样的体育课既好玩又富有挑战性,学生在体会体育带来的快乐的同时,也能汲取不断进取向上的力量。

(二)创新课间活动,让体育课有文化氛围

课间活动是体育课的有效补充,是阳光体育的又一重要载体。我校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中,形成师生共同参与,融体育、艺术为一体的特色群体活动形式。为了让大课间活动有实效,我们采取精细化管理:从场地的布局、器材的使用、学生的组织引导,内容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整体安排。根据季节、天气、学生年龄特点,安排不同内容,既有热身运动,又有强化锻炼。课间操结束前三分钟,我们还引导学生坚持望远,保护视力。一周中,我们能保证每天活动内容不重复,其中有我们自主编排的足球操、排球操、绳操、校园集体舞、大型铃鼓舞等。同时,穿插如横纵叉、俯卧撑等身体柔韧性和力量的练习。我校形成了以体育教师为引领,教师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模式。体育教师带领全体师生边练习、边竞赛、边即时评价,学生人人努力,个个争先,充分感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通过创新课件活动,我校形成了“以爱健体、以爱润美”的艺体文化氛围。

(三)丰富校本选修课,让体育活动多样化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不断调整,我们逐渐建构了“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学习,以大课间操为载体普及,以校本课程为拓展挖潜,以社团训练为提升培优”的学校体育分层递进、螺旋上升发展的基本框架。体育类拓展课程比重逐年增加,有排球、足球、篮球、棒球、击剑、踏板操、健美操、围棋、国际象棋等,占学校所有校本课程的一半以上,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育运动“菜单”和更多元的健身选择。中高年段校本课程实施采取走班混龄结构,既培养了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又锻炼了中高年级学生的组织和领导能力。在丰富的体育课程滋养下,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不断增强,运动热情日益高涨,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了体育,享受到了运动的乐趣,为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举办多种赛事,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获得成功体验是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内在动力的最佳途径。我校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开放的田径运动会和亲子趣味运动会。每次运动会上,都有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家长之间、教师之间、亲子之间、教师家长之间、学生家长教师之间共同合作完成的各种对抗性、趣味性比赛。既有个体挑战校园吉尼斯纪录的传统体育项目,又有全员参加的创编类体育游戏。如教师和家长共同自制布球投篮(接力跑)比赛,与“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相结合,把不同类型的“垃圾”在最短时间内眼明手快地分别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内;把旧轮胎重新利用起来,成为“赶猪跑”的器材等,让学生见识到了变废为宝的价值和创造的力量,同时意识到了动手创造的重要性。

此外,每年儿童节的前一周,我们還会举办“校园文化节”活动。其中的“体育嘉年华”活动,除了垫球、颠球、射门、扣篮、百米飞人大赛、画风筝和放风筝等,还有围绕足球的摄影、绘画、手抄报、知识竞赛及文化衫设计比赛。疫情期间,我们还把大型集中的赛事化整为零,把各项比赛进行分解,坚持广泛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活跃了学生的生活。

除了大型运动会和体育节,我校每学期都会举行经常性的比赛,如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集体舞比赛、长跑达人赛、班级全员追逐赛等,以此来不断推动学生坚持“每天一公里打卡”和完成各项体育作业。为了提高锻炼的成效,我们把各项成绩均计入学生发展性评价手册中,让学生与自己比、向他人学,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取得进步。

我们每学年定期还举办“校长杯”足球或篮球、排球的班级联赛、年级对抗赛,在校内练兵的基础上,还积极参加“区长杯”“市长杯”的比赛。

棒球是我校传统体育项目,为了继承和发展这项拥有四十年历史的体育运动项目,我们外聘了我校毕业生、原国家队队员现辽宁省队教练担任我校棒球队的总教练。学校先后参加并承办了大连市棒球比赛,均入围前三名,并多次夺冠。2018、2019连续两年参加全国U12、U10优胜组棒球锦标赛,(受疫情影响,去年停赛)分别获得全国第7名、第6名的成绩;2018年参加山东省举办的棒垒球比赛,获得第2名;2018年赴我国台湾地区进行友好校交流友谊赛,并参加了“诸罗山杯”世界青少年棒球锦标赛,让队员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队伍。这些优异成绩的取得,使我们的教育质量和育人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满意度和美誉度明显增强。

三、家校携手,共助学生健康成长

我校园浓厚体育运动氛围的形成,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赞同,离不开家校携手、共同努力的力量支撑。通过多年的积淀,我校依据“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幸福解放少年”的育人目标;实施了“阅读+运动”的特色育人模式。以体育课程为引领,通过学科融合,实现了“五育、互育、多元育人价值”的课程和活动,让家长真正认识到了体育课程的价值。在体育课程的开设过程中,我们使学生和家长充分体会到了体育带来的进步和成长,深切感受到了体育课程在全面发展中所起到的立德、启智、育美等重要作用。因此,学校的所有运动会、文化节等开放活动,家长不但全力支持,帮助学生大胆展示,自己也争先恐后地报名参赛,赛场上甚至比学生玩得还投入;我校所有运动队的校内外比赛,都有家长志愿者参与服务的忙碌身影,学校布置的家庭体育作业,家长比文化课还重视,认真监督学生完成。

疫情期间,我校最先想到的就是如何解决学生居家体育锻炼的问题。体育教师集思广益,开发了一系列适合居家锻炼的垫上力量训练、居家个人运动小游戏以及与父母和小伙伴一起完成的亲子游戏活动。通过制作微课,发到学校公众平台上,这些课程吸引学生和家长纷纷行动了起来,全员参与了家庭健身运动。在家长和学生的热情感召下,我校举办了一个“云上跳绳比赛”。学生的锻炼热情没有因为疫情而降低,反而在学校的倡导下,懂得了抵抗病毒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更加需要锻炼。同时,学生也明白了当灾难来临时必须学会自理、自立和自救,要学会做饭、采购等家务劳动。我们开设的第二门课程就是劳动系列课程。复课后,我们就进行了体质监测和劳动成果展。

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更要关注其成长的过程。我校以体育课程为抓手,打通“五育”边界,扎实推进校园体育课程改革,落实“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方针。在形成浓郁、多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同时,我校也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行为内化为学生的习惯,让它像一粒种子一样,在学生心底慢慢生根发芽,结出终身体育的累累果实;让它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助力学生持续健康幸福地生活一生。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比赛体育家长
家长错了
选美比赛
比赛
我们的“体育梦”
家长请吃药Ⅱ
最疯狂的比赛
犯错误找家长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