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生身心需要 开发校园篮球课程

2021-05-21 08:35张岩赵倩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校园篮球运球投篮

张岩 赵倩

摘要: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活动中具有普及性并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开发校园篮球课程,可立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探寻课程开发的意义;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确定课程开发的特色;丰富篮球教学方式,完善课程开发的内容;建构篮球课程评价体系,保障课程实施效果,在篮球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等方面科学规划,以拓展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篮球课程;育人功能

在阳光体育运动推进的背景下,我校将篮球运动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开发适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发展的篮球课程。我们在篮球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等方面科学规划,拓展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提升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探索了一条以篮球课程为依托的素质教育之路。

一、立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探寻课程开发的意义

2018年,教育部印发《青少年校园篮球教学指南(试行)》指出:“开展篮球教学应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教育和体育教育的一般规律、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一般规律、体育运动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人体生理机能一般变化和心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篮球运动和篮球人才成长的一般规律等。”我们认真研究了校园篮球课程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校园篮球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灵敏性、协调性、弹跳性,增强体能,发展其一般专项运动能力。学生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学习,还能够体验到篮球运动的乐趣,进而养成利用篮球运动的良好习惯。这样持之以恒的锻炼,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够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篮球作为以团队为核心的体育运动,是球场上五个人同心协力争取胜利来取得荣誉的集体项目。学生学习了篮球基础知识和比赛基本规则,掌握了篮球运动的基本技术、战术之后,经过勤奋训练,能够提高自己的篮球运动水平。当学生习得了专业的篮球技术和能力之后,就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参与班级、校内或区级以上的比赛,并在其中增强集体荣誉感。

(三)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篮球课程能帮助学生突破自我,培养人际交往和团队意识,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不轻言放弃的竞争精神;能养成规则意识,提高意志品质;能有效地控制情绪,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篮球运动还可以很好地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漂亮进攻完成后的嘶吼,防守成功后与队友的击掌,都可以是宣泄压力的途径。篮球运动还需要有一颗为团队争取荣誉的上进心,在球队落后时是勇敢的站出来承担还是退却对学生来说都是考验,在这些过程中他们还需要始终相信自己、相信队友。

二、挖掘学校篮球教育资源,确定课程开发的特色

开发校园篮球课程,需要有国家的相关教育政策作为理论依据,需要以新课改的理念作为课程的支撑,需要遵循课程核心理念和学生发展的一般性规律。我校按照新课改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每周利用一课时在7~9年级开展篮球特色课程的教学。我校还将篮球运动纳入大课间和课外活动中,使喜爱篮球的学生在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中获得专业的指导和训练。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我们建设了适合学生的和学生喜欢的篮球课程体系。

(一)提质:从师生到设施

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课程的制定到校园的全面落实,需要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加大特长学生的培养力度、整合场地及设施资源。

1.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

我校在篮球校本课程的普及与实践中,让体育教师全程参与其中,发挥了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首先,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篮球的各项技术特点,动作的要点、难点、重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开展形式,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提升。此外,教师在实践中掌握了适当的课程内容,激发了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不断改进与提升教学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我们还要求教师讲解篮球规则,剖析裁判的判罚。要求教师观看NBA、CBA的比赛,从中学习技术、战术;要求教师参加有组织的培训,丰富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到教学中。我校多位教师参加区级、市级、省级篮球培训学习并将学习内容引入课堂,也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热情与积极性。

2.加大特长学生的培养力度

我校特别重视在篮球校本课程中寻找和挖掘具有篮球天赋的学生,加大对他们的培养力度,使他们学有所长,尽情展示自己的天赋。我们进行了篮球人才梯队建设,为各层次的梯队选拔了优秀人才,并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的各级男女篮球队,在市、区、校的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整合场地设施资源

我校在现有场地资源的基础上,灵活调节和使用其他运动项目的场地资源。我们多方筹资,购买铺设临时场地所需要的材料,如可灵活移动的篮球架,灯光照明设备等。此外,在不需要进行投篮练习时,我们还灵活调节闲置的其他的场地资源,使之为篮球课程服务。我们在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还积极发动家长、社会公益力量等,自愿捐献篮球、服装等教学用品,保证了篮球校本课程开足、开齐。

(二)开发课程:从技战术到育人

在篮球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我们依据青少年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形成等一般规律和篮球运动相关理论,从水平分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质量评价、教学建议等方面,力求符合并满足青少年从事篮球活动的需求。我们坚持广泛参与,普及为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充分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身体发展特征、技战术基础和可接受性。教师经过系统培训把优质课程内容带给学生,使学生在课程中找到了乐趣。

我们还充分发挥篮球运动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学习篮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的过程中,注重篮球文化熏陶,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团队协作和规则意识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我校的篮球校本课程也在开发之中逐渐完善,形成了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青春期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合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篮球学习,形成了有效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成長,能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学习之中,然后可以逐步提升课程的难度,最终完成年龄段的教学目标。

三、丰富篮球教学方式,完善课程开发的内容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中,我们先后探索出了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讲解示范教学、比赛教学等一系列丰富的教学方式,并逐步完善了特色篮球教学的内容,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校园篮球的教学内容

我们本着精讲多练、概念准确的原则,在有一定的对抗下组织学生进行技术动作练习。注重游戏与技能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团队、攻防的意识与能力。注重通过比赛使学生了解比赛的方法和规则。

1.熟悉球性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熟悉运球的感觉,我们选用教材中的篮球游戏并自创、自编了篮球游戏。如“传球捕鱼”游戏,两名学生通过传球,在球不离手的情况下用球触碰其他人,碰到的加入到“捕鱼者”一方,直到剩下最后一人。再如胯下运球,让学生分排站好,拉开左右间距,原地进行胯下运球,在规定的时间内失误少、运球次数多的学生为胜者。通过游戏让学生的篮球技术达到一定的熟练度,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掌握基本技术动作

我校特色篮球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有:移动(滑步、后撤步、交叉步、攻击步、跨步等)、运球(体前变向、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等)、传接球(双手传球、单手传球、体侧传球、击地传球、长传球等)、投篮(行进间低手投篮、中距离投篮、罚篮、远距离投篮等)、持球突破(顺步突破、交叉步突破等)、篮板球练习(前场篮板、后场篮板)、防守练习(有球和无球防守、一对一防守、五对五防守等)、组合技能(运、传、突、投、分等组合)、基础配合(切入、突分、三角进攻等)、简单战术身体素质(防守二三阵型、三二阵型、二一二阵型、全场人盯人、半场人盯人、全场和半场紧逼)等。每项练习又细分为很多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调整练习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定上课内容与方式。

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技术动作有:攻防移动,如一对一的全场防守和半场防守、二对二的全场和半场防守、三对三的全场和半场防守,五对五的全场和半场防守以及攻防对抗的移动;对抗运球,如两人一组,一人双手搭在另一人双肩让前一人在有对抗下运球前进;有干扰传球,如三人一组,两人拉开一定距离,第三人在两人之间去抢断两人之间的传球;有干扰投篮,如两人一组,一人投球另一人抢完篮板后传给投球人并上去封盖干扰;攻防持球突破,如两人进行一打一,持球人利用运球动作过人;攻防篮板球争夺,如学生两人一组,教师在三分线外投篮,两名学生去争抢篮板球,出三分线后进行一打一;防守训练,如一对一防守,三对三防守,五对五防守;运球基本功,如体前交叉运球、胯下运球、背后运球、转身运球等;传切、突分、掩护配合,如两人一组、三人一组的配合练习;理论知识,如中国篮球的发展,篮球规则的介绍;身体素质练习,如速度、灵敏、弹跳等。此外,还有全队战术配合的内容。在七~八年级,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教授不同难度的课程,九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都相对成熟,教学内容则包括多组合技术(运、传、突、投、防守组合)、基础配合(换防配合、关门配合)、全队战术(快攻、区域联防与进攻、人盯人防守与进攻)、教学比赛(半场或全场比赛)、理论知识(技战术分析、篮球裁判法)、身体素质(身体协调性、灵敏性、速度、耐力、弹跳素质)。

(二)校园篮球的教学方式

1.分层教学

我们按照学生技能水平,分七年级为初级,八年级为中级,九年级为高级,每个级别教授不同的技术动作,开展不同的练习方式,进行适合本年龄段身体能接受的练习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技能水平提升到下一级水平时还可以直接进行升级,这也是一种鼓励,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组教学

初中阶段可以说是男女生身体发育的分水岭,男生的身体发育明显增强,如一个新生刚到初中时身高可能是班级中偏矮的,经历一个假期后,其身高可能会增长很多。与男生相比,女生的身体优势不在像小学阶段那么明显。所以,初中的篮球课可以让男女生分开进行。这样分组的优势在于,男生组的对抗性练习不会太拘谨,还能激发学生斗智斗勇的拼劲,使练习难度和进度快一些。女生组的教学练习难度还可以降低一些,这样也能让女生的学习兴趣更浓烈。

3.讲解示范教学

篮球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其中理论教学要求教师利用讲解法向学生解释和阐述基础、理论性的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了解篮球。实践教学则要求每堂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亲自讲解示范技术动作和学习方法,再让学生去模仿,这就是示范法。示范法可以有效弥补讲解法带来的枯燥、乏味和不足,两者结合也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理论并应用于实践,教师再辅以篮球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等示范,可以加深学生对篮球的了解。

4.比赛教学

我们有效地组织各种篮球比赛,选出成绩好的学生冠以对应项目的称号,使他们更加了解了篮球。每个比赛项目中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练习相应的比赛内容,如运球过杆比赛,可以设立几个标志杆,让学生在不触碰标志杆的同时完成运球,完成速度最快的就是“技巧王”。再如投篮比赛,可以规定几个投篮点和投篮距离,看哪位学生命中得多,最多的就是“神射手”。

四、建构篮球课程评价体系,保障实施的效果

为了检验我校特色篮球课程的实施和达标情况,我们还建立了教师当堂和课后评价机制,篮球专业技术达标验收机制及社会综合效益评价摩参观机制。通过这三种评价机制的设立,有效地检验了我校特色篮球课程开发的效果。

(一)建立教师当堂和课后评价机制

针对学生在特色篮球课堂中的训练效果和综合表现,我们由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训练技术动作达成情况、精神面貌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要精准、及时,当堂课的任务要当堂解决。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课课有收获,课课有总结,一课至少有一得。此外,教师定期形成文本交给学校领导,最后由学校领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进行总体评价,并将评价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及教师。教师再根据评价进行教学改进及创新。

(二)构建篮球专业技术达标验收机制

我校邀请专家、教研员、专业教练、学校技术骨干等,成立篮球专业技术达标验收专家小组,对学生的篮球技能和教学目标等进行专业检测。我们每学期的课程结束后,都会设置全面性的检测标准来检测学生的整体练习效果。检测内容主要针对运球、上篮、投篮、传球、对抗练习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然后根据学生的测试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学校依据建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

综上所述,在校园篮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我们立足学生的发展,挖掘学校的篮球教育资源,丰富篮球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构建篮球课程评价体系。在篮球教学、课外活动、运动训练与运动竞赛等方面科学规划,拓展了篮球运动的育人功能,提升了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通过校园篮球课程的实施,学生在身体素质、精神面貌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达到了我们开发课程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门标.小学体育篮球特色课程研究与实践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0).

[2]袁邵云.圓融文化背景下篮球特色课程的开展[J].新课程导学,2019(8).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校园篮球运球投篮
校园篮球在学校中的可持续性发展探析
看着自己
完形填空一则
幼儿园大班篮球运球活动的实践探索研究
今天你投篮了吗
校园篮球工程建设与后备人才梯队的培养
“健康中国”对校园篮球的启示
高校校园篮球联赛的社会学分析
“双人运球”乐翻天
投篮王和盖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