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概念技能” 考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21-05-21 08:35胡贞福毛华玮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胡贞福 毛华玮

摘要:“概念技能”即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高考文综卷政治考点多、题量少,选择题通过创设“泛化”的情境,有助于从不同的维度设题,从而覆盖尽可能多的“概念”。尤其在非哲学模块中,“概念”渗透着矛盾观的哲学思想,用矛盾的观点审视非哲学模块中的“概念”,有助于把握试题的考查重点。而非选择题则要求立足学科任务,紧扣试题创设的情境,链接特定情境和关联性知识,揭示信息支持充分的相关概念,通过“结构化思维”,将问题想清楚说明白。在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概念技能,能够更好地落实学科素养。

关键词:概念技能;结构化思维;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思维得以进行的基础。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是指对复杂情况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即理解事物的相互关联性从而找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能力。如果借力“概念技能”,将此迁移到“教”“学”与“考”中,能较好地考查或展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本文以2019年高考北京卷33题和全国卷Ⅰ文综38题为例说明。

一、掌握“概念技能”,通过事物关联性找出关键影响因素

高考文综卷,是政治、历史、地理三门学科考试同场、合卷。考试时间有限,决定了政史地三科的试题题量少、分值大。12道政治选择题(其中“经济生活”4题、“政治生活”3题、“文化生活”2题、“生活与哲学”3题)共计48分,覆盖四个模块内容,每个模块只有2~4道题。面对众多的考点,如何用有限的题量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以2019年高考北京卷第33题为例:

【例1】(2019年高考北京卷33)2022年北京将举办冬奥会,这给冰雪產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冰雪产业主要包括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冰雪赛事、冰雪运动培训、冰雪营销五大板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对冰雪装备企业减税降费,会提高冰雪装备产品的价值

B.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会增加冰雪旅游消费的需求弹性

C.冰雪赛事发展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

D.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

(一)命题创设“泛化”的情境

一般而言,选择题的情境过于细化,势必带来选项指向的维度间和维度内窄化。该题的情境仅陈述了“冬奥会给冰雪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冰雪产业主要包括五大板块”,其中的 “产业”关键概念,为备选项从考点维度间和维度内整合学科内容、覆盖尽可能多的考点,留有了充足的思维空间,提供了宽泛的逻辑起点。

(二)情境指向相关概念

试题情境创设是体现学科逻辑的一个重要表征,它紧扣教学内容、凸显教学重点、隐性指向学科知识体系中关键节点的概念。该题虽取材冰雪运动,但无不隐性指向经济概念。情境涉及“冰雪产业(供给端的生产)”概念为轴心,衍生出“冰雪装备(企业产品的成本、价值)”“冰雪旅游(消费)”“冰雪赛事和培训(劳动者就业)”和“冰雪营销(需求弹性、替代和互补品)”等相关概念。学生审题、作答,需要将冰雪运动一系列的体育专业名词“嫁接”“翻译”、解读为“经济生活”的专业术语。

(二)从不同主体设题考查概念

“经济生活”等模块的命题,往往从不同主体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该题的命制,紧扣经济活动的四个主体,即政府、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消费者和劳动者。

一是政府维度,针对市场调节的固有弊端,政府以经济、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二是企业维度,产品价值的大小要遵循价值规律、市场规律,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政府采用对企业减税降费的经济手段,有助于降低产品的价值。冰雪产业链具有互补性,它延伸不会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

三是劳动者维度,冰雪赛事发展会增加冰雪运动培训产业的就业机会。

四是消费者维度,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会增加冰雪旅游消费的需求,但不能增加其需求弹性。因为商品的需求弹性大小与商品自身的类型有关,即一般来说,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弹性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与“冰雪营销产业的发展”即生产无关。

本题从四个维度串成由若干“概念”交织的四条线,构建了新情境下的知识体系(如图1),思维含量高。尤其是B选项隐含了“需求弹性”知识点,难度较大。

二、审视非哲学模块的概念,渗透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无论是“政治生活”,还是“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等模块,坚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更有助于精准提炼、解读试题材料的有效信息。

(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审视非哲学模块中的概念

学生遇到具体情境,正确答题率并不高,原因何在?关键要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和熟练的作答方法。选择题选项的设置,终究要通过一些概念,考查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这是命制试题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答题时,首先要重点揣摩命题指向,明确试题涉及的概念(考什么),然后由此及彼,斟酌与之具有“对立统一”属性的概念是什么?用矛盾的观点审视它。接着,评判该情境材料体现哪些概念?如【例1】中D选项“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使五大冰雪产业的替代性增加”,显然错误——冰雪产业链的延伸使五大冰雪产业的“互补性”增加,而非“替代性”增加。该选项的“题眼”就是“替代性”。审题时对概念要有高度的专业敏锐性,如果作答完毕,“替代性”都没有映入眼帘,熟视无睹,结果可想而知。

(二)非哲学模块中的概念渗透矛盾观哲学思想举例分析

非哲学模块举例分析矛盾观哲学思想的“概念”俯拾即是。比如,“政治生活”中民主监督和民主决策、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民族自治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和国家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经济生活”中生产与消费、需求与供给、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国家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替代品和互补品、汇率变动对进口与出口的不同影响,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公平和效率;“文化生活”中庆祝民族节日活动和文化遗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手段、文化的融合和趋同、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等。

以上列举的基础知识为什么能成为高频考点?一方面,“似是而非”的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的重点,当然也成为考查的重点;另一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通过考查能保证试题的区分度和效度。

三、对接信息支持充分的相关概念,进行“结构化思维”

何为“结构化思维”?“结构化思维”是一种立足于整体,将繁杂问题按照有序的结构拆解成若干简单问题,并获得一种分析方法甚至是量化工具的思维方式。通俗地说,就是凭借一种思维结构,将问题想清楚说明白。下面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第38题为例,说明在命题或作答时怎样进行“结构化思维”。

【例2】(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38)当前,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货物贸易进口国、第二大服务贸易进口国,货物和服务年进口值均占全球1/10左右。

2018年11月,中国进一步降低石材、陶瓷、机电等1585个税目商品的最惠国税率,关税总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达23%。同月,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来自170多个国家、地区的3600多家企业参展,现场展示了法国葡萄酒、阿根廷红虾、美国智能车载空气净化器……进博会吸引了40多万名境内外采购商,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其中1/4以上為智能及高端设备。

中国扩大进口“大蛋糕”的清单上,既包括数控机床、智能终端、精密医疗设备、新型汽车、先进民用飞机等高技术产品,也包括个人电子产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等日用消费品。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14分)

(一)问题先行

问题先行,就是先考量设问。根据试题设问明确关键行为表现(即行为动词)和具体的学科任务,即“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问题先行,有助于命题者对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作针对性的构建,有助于学生提取情境中的关键性事实和特征。

(二)上下对应

上下对应,即立足学科任务紧扣试题创设的情境。试题对“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介绍,用了3个自然段的篇幅,沿着从一般到具体、由总到分的思维逻辑展开陈述(进口总量、政策和举措、扩大进口清单)。该题情境的关键事实和特征是列举了扩大进口清单中的两大类别商品(高技术产品、日用消费品)。

(三)链接学科内容

链接学科内容,就是活用信息支持充分的关联性学科概念及其结构。从心理学角度说,人的动机具有指向性和隐蔽性等特点。命制试题,一方面要挖掘创设的情境与学科内容事实上的关联性,要求情境指向明确清晰;另一方面情境指向忌讳直白的提示,否则就不能实现考试的选拔功能。

该题情境列举的扩大进口清单中的两大类商品与试题的学科任务之间存在“或隐或现”的关联。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能分别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执行“说明”“中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的特定任务,即透过“高技术产品”的扩大进口,紧扣“市场竞争、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和引进技术、产品创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概念,整合学科内容;根据“日用消费品”的扩大进口,紧扣“市场供给、消费成本、主要矛盾”等概念,整合学科内容。(如图2)

(四)推演相关概念

“结构化思维”还需要具备和掌握归纳、演绎思维的能力和方法。归纳思维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即根据大量的已知事实,做出一般性的结论。演绎思维是将一般原理运用于特殊现象,以获得新知,更深刻地认识特殊现象。从该题 “高技术产品”的扩大进口,推演出对“生产”的积极影响,从“日用消费品”的扩大进口,推演出对“消费”的积极影响,这属于归纳思维。至于对“生产”“产品创新”和“消费”产生怎样的具体积极影响,又属于演绎思维。就该题而言,归纳思维是关键,否则演绎思维就无从谈起。

为有效测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思想政治学业水平命题框架一般以学科任务导向为标志,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等四个基本维度构成。因此,命题需要以具体的真实生活情境作为执行特定任务和运用学科知识内容的背景和依托。不过,无论试题情境构建得多么精巧,教师均可引导学生在“通识解读”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解读”,熟练掌握“概念技能”,即剔除复杂情境的细枝末节,通过情境中关键性的事实和特征指向,挖掘情境隐含的学科内容,并以学科概念或概念之间关系为载体揭示学科内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任静.大学生概念技能缺乏的原因及对策[J].教育评论,2011(3).

[3]蒲志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

(责任编辑:赵静)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与分析
聚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模拟政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育新路径
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思政课教学研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