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提供手术室保温干预对其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情况

2021-05-22 03:14练捷震惠东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惠东516300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股骨出血量体温

练捷震(惠东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广东 惠东 516300)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老年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无法走路或者站立等[1]。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严重,股骨骨折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有效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临床在治疗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时常采用手术治疗,受到裸露状态、手术时间长、麻醉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体温下降现象,不利于术后恢复,需配合实施手术室保温干预。当前,临床缺乏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手术室保温护理有关研究,基于此,本文将以我院2018年8月-2020年1月近一年半128例患者为对象,探究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提供手术室保温干预对其出血量、体温及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详细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以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8月-2020年1月,分为对照组64例与观察组64例。对照组男性39例,女性25例;年龄为67-79岁,平均年龄为(71.61±3.35)岁。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28例;年龄为66-80岁,平均年龄为(71.45±3.19)岁。纳入标准:资料齐全;认知正常;年龄为65岁以上;均熟知本次研究,并表示自愿参加。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药物过敏;手术不耐受;不配合研究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

2 方法: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术前,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患者病情,与手术医师取得联系,并在术前讨论整个过程中参与,充分了解治疗过程。通过健康知识手册、PPT等方式,确保患者熟练掌握疾病知识;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缓解焦躁、恐惧等心理。手术当天,做好手术室的消毒、应急药物、温度等准备,按照规定对手术器械进行清点与摆放。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详细观察,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告知医师,并详细记录;关注手术进度,递送并及时清洗手术器械。术后,播放轻松、舒适音乐,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指导患者的饮食,在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以后,可适当进行主动、被动活动。给予观察组手术室保温干预:在对照组护理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在围术期的体温变化情况,若患者的体温出现下降,需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升温。液体加温法对输入机体的静脉液进行加温处理,保持温度为37℃。在术中机体静脉灌注时应当加温药液与血液,并清洗腹腔,避免术中操作造成机体的能量散失,从而引发寒战。使用医用加温毯、医用暖风机、医用温箱加温被子等,覆盖全身,并使用棉裤、棉被覆盖,消毒动作应当尽快完成,促进机体的大面积暴露时间最大程度减少。

3 观察指标:对比出血量、体温、凝血功能,进行统计学分析。凝血功能:晨起空腹,抽取3-5ml静脉血,测量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

5 结果

5.1 2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保温干预,2组患者体温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前1小时、术后1小时体温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5.2 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凝血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保温干预,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

5.3 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比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手术室保温干预,2组患者凝血功能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2组患者凝血功能结果比较

讨 论

股骨颈骨折高发于老年群体,这主要由于老年患者的机体呈衰退状态,伴随骨质疏松,极易造成骨颈脆弱,增大股骨颈骨折发生概率。临床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时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术中无法避免低体温现象。这主要由股骨骨折患者创伤较大,伤口暴露时间很长,且出血量大,极易发生低体温现象,而机体应激反应可造成系列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进而引起凝血功能障碍,促使血栓风险增加。因此,应当重视手术过程中的保温护理[2]。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在实施关节置换术中,采用保温护理有助于预防术中低体温现象,减少术中应激反应,预防术后感染,促使患者满意度有效提高。本次研究中,64例患者采用手术室保温干预,通过采取加温注射液、盖被子、使用保温毯措施,将术中可能造成体温下降的因素均进行干预,确保患者在术中维持体温恒定。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中体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在围术期体温保持平稳,促进迷走神经的有效抑制,减少术中应激反应,使患者的术后状态明显改善。同时,手术过程给予恒温支持才可确保机体功能正常运转,若体温低于35℃,机体耗氧量升高,随之增加外周血管紊乱,极易引起机体功能紊乱,若维持恒温,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术后凝血功能,促进患者恢复[3]。有学者[4]选取股骨骨折患者为对象,采用手术室保温护理,其内容包括术前对手术台进行加温,术中加温液体,做好体温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术中体温未发生变化,且术后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也未受到影响,并发症少,应用效果显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与本次研究结果保持一致。

综上所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实施手术室保温干预,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术中体温,改善术后凝血功能,护理效果显著,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股骨出血量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哪些因素影响体温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