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2021-05-23 13:46郑春雷刘香漫王二玲郑惠张宝营刘朋举王金柱刘晓刚
甘肃医药 2021年5期
关键词:骨盆休克死亡率

郑春雷 刘香漫 王二玲 郑惠 张宝营 刘朋举 王金柱 刘晓刚

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复杂、危重,具有很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多发伤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迅速采取针对性的抢救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其预后。相关研究显示,重症多发伤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可高达56.72%,而通过优化抢救模式后,重症多发伤的院内死亡率可显著降低至22.55%[1]。因此,针对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的研究,可为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判断和抢救流程的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分析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16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81例,女性35例,年龄18~76岁,平均(47.92±14.3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8例,高处坠落伤16例,刀伤12例,工程事故伤10例。主要创伤部位:头颈部的55例,胸部的31例,腹部的17例,四肢骨盆的1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n=35)和存活组(n=81)。纳入标准:符合多发伤柏林定义[2],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因经济因素等非医疗因素,中断治疗、自动出院等影响患者预后评估者;就诊时已无生命体征者。

1.2 方法由调查人员通过查阅患者的病历资料、访谈管床医生等方式,采集纳入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创伤部位、创伤至就诊时间、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有无急诊手术、是否合并感染或休克等相关资料。资料收集完毕后,由专人录入,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的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两组患者的主要创伤部位、创伤至就诊时间、ISS评分、进行急诊手术、合并感染、合并休克的比例进行对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主要创伤部位、创伤至就诊时间长、ISS评分高、合并休克是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优化多发伤的救治方案和流程,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及早积极干预影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主要创伤部位、创伤至就诊时间长、ISS评分高、合并休克是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例(%)]

表2 多发伤患者死亡危险的多因素分析(x-±s)

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死亡与患者的主要创伤部位显著相关,而与其创伤部位的数目无关。在本研究中,四肢骨盆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头颈部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相关调查显示,合并多发伤的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率可达41.90%[4]。失血性休克是严重骨盆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多数基层医院不具备快速确诊、止血的能力,这可能是造成骨盆骨折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患者受伤后,除了院前尽可能给予包扎、止血等适当处理,同时避免二次创伤外,应尽快护送患者至医院抢救。创伤至就诊时间越长,越不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伤情,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的影响。ISS评分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评估,相关研究显示,ISS评分与重症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呈正相关[5],因此,ISS评分的高低是多发伤患者伤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ISS评分越高,说明多发伤患者的伤情越危重,抢救难度越大,死亡率越高。相关调查显示,ISS评分超过50分多发伤患者的入住ICU率达到75.00%,而病死率则高达62.00%,而ISS评分为16~30分的多发伤患者,入住ICU率仅为11.11%,病死率为14.81%,且92.59%的患者可在1个月内出院[6]。因此,ISS评分较低的多发伤患者,预后较好。创伤性休克是多发伤,尤其是重症多发伤的常见并发症,本研究中116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并发休克。休克导致的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重要脏器灌注不足可导致机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如果不能迅速纠正休克状态,病情可迅速进展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接诊多发伤患者应迅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休克,针对性的补充血容量、抗感染等措施,改善患者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避免重要脏器功能恶化,降低MODS的发生率,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限制性液体复苏是纠正休克状态的常用策略,此外,对于合并急性大出血的患者,应迅速损伤控制性手术以控制出血,为休克状态的纠正创造有利条件[7]。

综上所述,主要创伤部位、创伤至就诊时间长、ISS评分高、合并休克的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更高,临床应准确评估病情,优化抢救流程,以改善多发伤患者的预后,降低多发伤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率。

猜你喜欢
骨盆休克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休克的紧急处理方法有哪些?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痛经,小心是骨盆歪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