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2021-05-24 01:02方卫坚
南北桥 2021年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方卫坚

【摘    要】数学一直以来都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当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且难度较高,在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思维大有帮助的同时,也对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有着极高要求。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重视开展数学教育工作的同时,从其学习难度层层递增的学科特征出发,还要不断寻找能够优化教学的创新型教育方法,小学数学教学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由此提出。鉴于此,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信息技术  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8.142

数学知识普遍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教师在进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板一眼地灌输理论知识,机械地进行讲解,会让学生无法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具体概念和内容。所以教师应该运用各种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如微课、多媒体等来提升数学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用图文并茂的课件来展现数学知识点,通过多媒体的信息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保证每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走神,能够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保证学生学习的持久性。

一、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原则

(一)必要性

学科整合对于教学而言具有重要发促进意义,是顺应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势所趋。但必要不等同于全部取代传统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活动,而是要寻求有效整合的平衡性,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合理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化,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学方式在不断交互融合下更具多样性、层次性,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于数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二)实践性

信息技术的出现,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更加具象化、可视化,教学活动具有更强的实践性。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运用不了解、不熟练,遏制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让学科整合路径中出现梗阻。因此,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应该更加简单、实用,不断提升学生课堂实践的频率,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悟数学学科知识的魅力以及数学思想的真谛,透过教学实践看到数学的本质内涵,从而不断加深对于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三)广泛性

信息技术的运用同样要兼顾学科以及学生的教学覆盖面,让更多的学生融入教学实践。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于教材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宜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工具,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具等,让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触觉等多种感官都被充分调动起来,强化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进程顺利开展,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提高自学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过程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力,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可以为教师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将高科技的信息化教学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性,还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充满乐趣,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节内容时,我利用信息技术操作设计出各种各样由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组成的组合图形,在课堂教学中展示给学生,让其先自主思考应该如何进行图形分解,然后用信息化教学演示有哪几种分解方法以及用哪种方法求出面积最简单、容易。另外,这种多样化的图形设计可以激起小学生对数学图形的兴趣,让信息化元素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直观情境

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和思维的成长阶段,他们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感知能力有限。此时,如果教师一味地采取枯燥的讲解方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呈现出直观的学习情境,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不但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之后的教学做好铺垫。直观情境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受到冲突,使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思考,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找到探究的突破口,以此达到构建深度学习模式的目的。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学习为例,小学生对平面图形相对容易理解些,但是理解立体图形便困难许多,他们在初次接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总是表现得很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操作电子笔,将屏幕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图形进行拆分,然后要求学生观察拆分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变成了什么。随后再利用拉长、伸缩的方法对长方体或正方体进行变形,并要求学生思考长方体与正方体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这种建立在视觉感官上的教学方法不但深受学生喜爱,还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突破重点难点

信息技术能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由文字、声音、图像等组成的动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将信息技术作为演示或探究工具,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枯燥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将较难的知识转化成容易理解的内容,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感知抽象的数学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

例如,在“观察物体”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让学生换位观察实物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快速、及时地将实物与二维图片同时呈现。学生由于缺乏从三维实物抽象出二维图片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很难将两者联系起来。为了突破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性,将VR技术融入数学课堂。我借助VR的浸入式环境,让每个学生自己观察实物的每个面。利用交互式功能,学生对准实物,按动按钮,对实物每一个面进行拍照,快速将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同步呈现。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回看自己的观察角度。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观察对比、直观感知中理解与把握空间与平面的相互关系,积累活动经验,发展观察能力。

三、结语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此外,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扩充自身的数学知识储备,积极开拓当代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竹明.探究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效融合[J].新课程·上旬,2018(3):115.

[2]陈晓燕.如何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的融合[J].读写算,2018(22):12.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