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2021-05-24 07:53程雪君戚敏恒黄芸芳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西酞普兰副作用

程雪君,喻 俊,戚敏恒,黄芸芳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 广东 广州 510430)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健康疾病,特征在于情绪持续低落或对活动的兴趣下降,导致日常生活中的重大障碍,围绝经期抑郁是威胁我国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可导致绝经期妇女出现一系列行为和身体症状[1]。这些可能包括睡眠,食欲,能量水平,注意力,日常行为或自尊的变化,严重的还会导致患者产生自杀的念头。同时,围绝经期抑郁还会伴随很多躯体症状,如潮热、盗汗等[2]。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医学对抑郁症的研究已经能找到对抗抑郁症的诸多方法。我院通过氢溴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的方法来治疗围绝经期抑郁,发现效果优于其他药物。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取2018 年7 月—2020 年7 月 本 院 收 治 的60 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共30 例,患者平均年龄(36.35±8.45)岁。患者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16 例,初中12 例,小学以下2 例。观察组患者30 例,患者平均年龄(38.31±8.12)岁。患者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及高中以上16 例,初中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国家通用的一般抗抑郁药物治疗办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氢溴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方法,一个疗程(180 d)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和检查,对比相关数据,用药方案如下:

1.2.1 对照组用药方案 对照组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和专家会诊,已排除心脏疾病可能)使用氯米帕明作为抗抑郁症药物,用药方案如下:初期25 mg/d 口服,视症状严重程度可增加至不超过150 mg/d,每日睡前服用,需患者自行记录每日按用药量,必要时家属需监患者督用药。4 周后复诊,如见效则改为75 ~150 mg/d 口服,长期维持用药。一年后再次复诊,如症状有明显好转则酌情减少用药量直至停药。另由主治医师反复嘱托患者禁止饮酒,免驾驶或从事危险活动,在户外时,穿防护服并使用防晒霜,避免晒伤。

如出现症状恶化或严重副作用,则再次由我院医师会诊讨论更换治疗用药方案,备选方案为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如文拉法辛(Venlafaxine)。

1.2.2 观察组用药方案 观察组患者使用氢溴酸西酞普兰作为抗抑郁症药物,用药方案如下:初期20 mg/d 口服,视症状严重程度可增加至不超过40 mg/d,每日睡前或清晨口服,需患者自行记录每日按用药量,必要时家属需监患者督用药。4 周后复诊,如见效则继续以20 mg/d 口服,长期维持用药,无需再次复诊。如病情好转则逐渐减少用药量直至停药。另医嘱患者家庭和看护者需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和沟通,禁止饮酒,避免驾驶及操作危险器械。

1.2.3 医学嘱托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以下医学嘱托:并非每个患者都对抗抑郁药产生明显的副作用,并且某些抗抑郁药比其他抗抑郁药更容易引起副作用。一些较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视野模糊、失去方向感、头晕、嗜睡、失眠、口干舌燥、肠胃不适、类似低血压症状、体重改变及性功能障碍(性欲不振或月经改变)等。一些年轻患者在首次服用抗抑郁药时就有自杀的念头,患者家人或其他看护人应定期检查患者的服药进度,警惕患者的情绪或症状的变化。药品可能对婴儿产生未知影响,患者用药期间不宜怀孕。如患者用错药物剂量,需请跳过错过的剂量,绝对禁止服用多余的药物来弥补错过的剂量,一但服药过量需立即联系医院寻求医学帮助,发现过敏或其他副作用时也需立即联系医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心理学相关指标及药物的副作用情况,具体如下:

心理学相关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HAMD)表来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来评价患者的认知情况。

其他指标:并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患者经干预后的副作用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抑郁状态指标对比

在用药6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好转,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负面情绪和心理问题减少。从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抑郁状态相关指标(HAMD 指数)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抑郁状态相关指标(HAMD 指数)对比(± s)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t P用药前 29.72±8.27 29.21±6.69 0.263 0.794用药6 个月 6.65±0.36 5.05±0.82 9.786 0.000 t 15.265 46.855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认知相关指标对比

在用药6 个月后,两组患者的MMSE 指数均有提高,说明两组患者的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病情好转;从比较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认知状态相关指标(MMSE 指数)对比(± s)

表2 两组患者经干预后的认知状态相关指标(MMSE 指数)对比(± s)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t P用药前 10.32±2.78 10.21±2.48 0.162 0.872用药6 个月 13.25±3.32 24.25±3.32 12.832 0.000 t 3.793 22.581 P 0.01 0.000

2.3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副作用症状变化对比

经用药后,观察组患者的副作用症状发生频率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痛苦得到明显改善,身体功能得到恢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副作用发生频率对比[n(%)]

3.讨论

大量证据表明,围绝经期是女性发生抑郁症的易感窗口之一,抑郁症状在围绝经期增加,出现可诊断抑郁症的概率是绝经前期的数倍,在绝境后概率则显著下降。一般认为,围绝经期抑郁的主要成因与不稳定的性激素内环境、对绝经的消极认知,社会、家庭、经济地位的变化,与配偶的关系,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以及元认知特征等因素相关。围绝经期抑郁相比较于普通抑郁症,抑郁程度更重,且伴发焦虑症状更为突出,躯体症状更明显,因此危害性更大。此外,围绝经期抑郁伴发激越、运动性不安、精神病性症状(如关系妄想、嫉妒妄想等)和疼痛等更为多见,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3]。

很多研究认为,虽然围绝经期抑郁在临床表现上较其他类型抑郁症更为复杂,但通常的抑郁症对策应对围绝经期抑郁也有较好的效果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一线抗抑郁药物均可对围绝经期抑郁进行有效治疗,再联合体育锻炼、心理治疗等可能进一步提升疗效[4]。

围绝经期抑郁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大多数的都可以恢复身体机能。本文采取新型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方法,力图彻底解除患者的病痛烦恼,氨溴酸西酞普兰是一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药物,可以通过防止神经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来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水平。神经突触中有更多的5¯羟色胺可用,这意味着神经突触以更轻松地传递信息。本次还发现,传统抗抑郁药的副作用比较大。如现代临床医疗常用的氯米帕明,可能伴随有头晕、恶心、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与其他一些抗抑郁药相比,氨溴酸西酞普兰改善情绪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轻,对降低患者负面情绪,提高认知水平,调理患者身心都有较好的效果,更适合围绝经期妇女使用[5]。

综上所述,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起积极作用,可作为优选抗抑郁药物提供给围绝经期抑郁症妇女使用。

猜你喜欢
西酞普兰副作用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别被副作用吓倒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