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5-24 07:54李丹红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皮质醇肌瘤出血量

李丹红,陈 灿,王 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心医院<深圳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产科 广东 深圳 518102)

子宫肌瘤在女性生殖器病变中十分常见,属于良性肿瘤,高发年龄为30 ~50 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痛经、月经量增多等[1]。子宫肌瘤病变能够改变子宫功能及解剖结构,对患者的生育功能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不孕。现阶段,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多以外科手术为主,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最为普遍,相较于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可保留患者生育功能,但该手术方式亦属于侵入式操作,易损伤患者卵巢功能,进而影响受孕[2]。随着外科微创技术的完善,腹腔镜微创手术被逐渐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均收获了十分理想的治疗效果。本次选取111 例子宫肌瘤患者,探讨应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确切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111 例于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2 例,观察组79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6 ~35(30.46±2.07)岁;肿瘤直径3.3 ~6.9(5.04±0.69)cm;单发11 例,多发21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7 ~36(30.73±2.12)岁;肿瘤直径3.4 ~7.1(5.28±0.65)cm;单发24 例,多发55 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肿瘤数量<4 个;肿瘤直径<8 cm;均位于肌壁间、浆膜下或两者之间;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癌;肌瘤在宫颈或黏膜处。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后于腹部耻骨联合处作横切口,找到肿瘤确切位置,明确大小,切开肿胀部位显露肌瘤,予以钝性分离,电凝止血,缝合切口,逐层关腹,术毕。观察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全麻后建立CO2气腹,于左、右下腹5 cm 处及脐部正中作切口并分置Trocar,腹腔镜经脐部切口置入,手术器械经下腹部切口置入。通过举宫器明确肿瘤所处位置,边缘处及肿瘤假膜层先后注射30%垂体后叶素,打开子宫肌层,用齿抓钳钳住所分离瘤体,钝性分离假包膜及瘤体,瘤蒂电凝止血,鱼骨线缝合关闭瘤腔,棒球式缝合浆肌层,扩大脐部切口达2 cm,从脐部切口处用“削苹果”方式取出肌瘤。冲洗腹腔并将气腹排空,逐个缝合穿刺点,术毕。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住院、肛门排气等时间及术中出血量;(2)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应激反应指标并比较,包括醛固酮、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3)比较两组术后盆腔感染率、镇痛用药使用率、1 年妊娠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计量、计数资料分别应用(± s)、(%)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及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观察组 79 92.76±35.41 98.54±30.25 20.24±5.38 3.42±1.03对照组 32 117.32±68.26 84.47±27.07 30.72±6.86 4.95±1.31 t 2.486 2.285 8.565 6.538 P 0.014 0.024 0.000 0.000

2.2 比较两组应激反应指标

两组术前醛固酮、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应激反应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术后醛固酮、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s,ng/L)

表2 两组应激反应指标对比(± s,ng/L)

组别 例数 醛固酮 皮质醇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79 230.78±17.74 245.64±14.72 10.74±1.41 18.75±4.29对照组 32 230.35±22.29 268.27±14.53 10.41±1.25 23.02±4.37 t 0.107 7.364 1.153 4.725 P 0.915 0.000 0.252 0.000组别 例数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术前 术后 术前 术后观察组 79 324.73±25.51 346.32±21.33 453.02±10.12 566.81±21.15对照组 32 324.47±22.72 369.82±25.68 453.43±9.13 616.43±19.73 t 0.050 4.951 0.199 11.409 P 0.960 0.000 0.843 0.000

2.3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

观察组术后盆腔感染率及镇痛用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1 年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对比[n(%)]

3.讨论

目前,我国子宫肌瘤发病率呈现出日益年轻化趋势,对广大育龄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威胁[3]。子宫肌瘤患者早期多倾向于药物治疗,但无法取得较稳定的远期疗效,因此,手术治疗仍是最有效途径。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能够在直视下快速切除肿瘤,较为方便,且手术操作不受肿瘤数量、大小的限制[4]。但开腹手术存在出血量大、切口大的缺陷,围术期易出现诸多并发症,对术后恢复产生消极影响[5]。因此,探索更具安全性、有效性的手术治疗方案成为了目前重点研究问题。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在微创技术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手术方式,该术式具有微创性,手术器械不会对患者盆腔环境造成较大干扰,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生育功能,对患者术后康复助益良多[6]。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住院及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盆腔感染率及镇痛用药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1 年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将其出血量少、损伤轻微等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得以大幅缩短,且有助于其成功受孕[7]。但该手术方式对术者操作技术要求相对较高,且受术野小的限制会增加手术时间。手术属于应激源的一种,会加速患者合成分解类激素,进而出现血压、血糖升高,机体会呈现出炎性应激状态,进而弱化患者自我修复功能[8]。本次观察组术后醛固酮、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应激反应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机体炎性状态较对照组更轻微,这得益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小、对机体损伤小,因此,白细胞增加幅度小,对患者机体刺激更低,减少了茶酚胺分泌量,降低了交感神经兴奋度,最终抑制了各项应激反应因子的上升幅度。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出血量更少,损伤更小,且安全性高,有助于术后快速恢复,具有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皮质醇肌瘤出血量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