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5-24 07:54连小霞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脂肪肝肝功能组间

连小霞,孙 甜

(大埔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广东 梅州 514299)

肝细胞中因多种因素发生脂肪堆积情况,称为脂肪肝。临床上脂肪肝发生率明显提升,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脂肪肝疾病在早期无显著症状,影响临床症状准确性。脂肪肝常伴有发胖、乏力等情况,因此极易出现误诊情况[1]。不良饮食习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均可引发脂肪肝,如不能尽早诊断和治疗,病情会持续发展,成为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对患者人群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因此尽早诊断脂肪肝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80 例2017 年2 月—2020 年2 月我院就诊的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有46 例,女性有34 例,年龄25 ~70 岁,年龄均数为(47.32±2.16)岁;纳入80 例2017 年2 月—2020 年2 月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体检的人员作为参照组,其中男性有52 例,女性有28 例,年龄26 ~70 岁,年龄均数为(47.21±2.29)岁;组间一般资料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纳入标准:(1)实验组人员均经临床相关肝组织活检诊断,确诊为脂肪肝的人员;(2)全部患者了解本组研究,并自愿签署医院提供的协议,保证积极配合研究进行;(3)我院伦理委员会了解研究内容,并予以支持和批准。

排除标准:(1)伴有精神异常的患者;(2)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存在肝脏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4)对研究了解,但不能全程参与的患者。

1.2 方法

对全部研究人员均实施肝功能与血清学指标水平检测。抽取所有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抽取5 mL 血液标本,对其进行离心,离心时间为5 min,转速为3 000 转/min,将血清进行分离,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进行检验,使用酶法对TC、TG、LDL¯C、HDL¯C 水平进行测定,应用速率法对血清指标AST、ALT、r¯GGT 水平进行测定。

1.3 判定指标

对各人员的血清学指标水平、肝功能指标水平等进行检验。肝功能指标水平:TC 处于5.23 ~5.72 mmol/L 之间、TG 处于0.56 ~2.20 mmol/L 之间、LDL¯C 处于3.14 mmol/L 之下、HDL¯C 处于1.04 mmol/L 之上。血清学指标水平:AST 处于0 ~50 U/L 之间、ALT 处于0 ~40 U/L 之间、r¯GGT 处于0 ~60 U/L 之间。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运用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表示方式为(%)率;运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表示方式为(± s)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人员的血清学指标

参照组T C、T G 水平较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LDL¯C、HDL¯C 水平经比较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s,mmol/L)

表1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s,mmol/L)

组别 n TC TG LDL¯C HDL¯C实验组 80 6.42±1.26 2.65±1.52 1.32±0.58 3.14±1.32参照组 80 4.31±1.03 1.18±0.54 1.28±0.54 2.78±1.28 t 11.5965 8.1509 0.4514 1.7512 P 0.0000 0.0000 0.6523 0.0819

2.2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实验组AST、ALT、r¯GGT 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s,U/L)

表2 两组血清学指标水平比较(± s,U/L)

组别 n AST ALT r¯GGT实验组 80 51.65±8.24 57.38±15.41 78.48±28.12参照组 80 21.16±4.13 24.32±4.21 27.64±7.41 t 29.5875 18.5103 15.6371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现今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显著改变,食用大量油炸食品、快餐等人数明显增多,导致人体中堆积大量脂肪,进而发生脂肪肝,如不能第一时间进行治疗,极易发生糖尿病、病毒性肝炎、脑梗等情况[3]。脂肪肝的发生会使肝脏出现纤维化,进而发生肝硬化,严重可致死。有关资料显示,脂肪肝患者早期未获得有效救治,对影响肝脏功能,因肝纤维化造成血液中脂质堆积,对心脑血管造成影响,进而发生心血管问题。长时间存在脂肪肝的患者,其极易与脑梗死、糖尿病、心肌梗死等疾病合并发生,其发生率比正常人员要高。因此早期诊断对脂肪肝情况进行准确显示,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和改善[4]。

一般情况下,轻度脂肪肝无明显异常情况,中度、重度脂肪肝病程变长,其主要的症状发生明显改变。因造成脂肪肝的因素不同,临床上相关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性,主要包含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右上腹或者上腹部疼痛、饮食后腹胀等,不适症状在饮食运动后更为明显[5]。还会出现疲劳乏力、体重减轻等情况。化验检查结果为肝脏组织肿大,肝区存在压痛,脾脏肿大等情况,少数人员会出现出血倾向,如大便颜色变黑、鼻出血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下肢水肿、腹水等,还伴有低钾、低钠情况,少数脂肪肝患者存在缺乏维生素症状。如周围神经炎、口角炎、皮肤瘀斑、舌炎、角化过度等情况[6]。长时间以来,脂肪肝确诊常采取肝脏活性组织检查,肝组织穿刺活检具有一定创伤性和风险,会使患者出现不接受情况,不利于充分进行检验。其检验中存在取样误差、变异观察等情况,会对病理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使用无创性诊断方法对肝纤维化进行诊断,对有价值的指标进行检测,主要包含影像学检测和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等。其中血清指标检测属于无创方法,大多数研究结果显示与细胞外基质合成、分解等存在直接关系[5]。

对脂肪肝进行活体组织检验为诊断金标准,此种检查需要对患者的肝脏进行穿刺获取样本,因此会严重损伤肝脏组织,极易出现感染、出血等情况,影响临床治疗配合度。肝功能指标检查、血清学指标检查主要经血液提取,对人体中AST、ALT 指标实施检验。ALT、AST属于肝功能指标检查的主要项目,一般在肝细胞中存在,ALT 在细胞质中存在,AST 在肝细胞细胞质线粒体中存在,肝细胞一旦受损,检验血清时会出现ALT,严重损伤的患者会检测出AST 指标。针对TG、TC 而言,其可充分反应脂代谢水平,在人体脂肪过量不能代谢时,血液中TG、TC 水平明显上升,因此为脂肪肝诊断提供重要数据。脂肪肝患者病情发展,其对肝脏功能的损伤程度加大,有利于AST 进入血液中,使各血清指标水平提升,血清指标可作为肝功能是否损伤的判断指标,其指标水平越高证实肝功能损伤越严重[7]。

在脂蛋白代谢中肝脏具有中心枢纽的作用,肝病发生时存在脂蛋白分解和合成障碍,肝功能衰竭患者十分明显。进而发生TG 异常情况,血浆胆固醇脂含量明显降低,其胆汁淤积性肝病时,血浆游离胆固醇、总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脂肪肝患者存在各类高脂血症。

结果显示,参照组TC、TG 水平低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LDL¯C、HDL¯C 水平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AST、ALT、r¯GGT 水平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对血清学指标和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可对脂肪肝患者作出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脂肪肝肝功能组间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如何快速消除脂肪肝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拉米夫定在乳腺癌化疗期间对肝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