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

2021-05-24 07:54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阿替普胺碘酮溶栓

刘 干

(合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 401520)

急性心肌梗死指的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中断,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的一种情况,甚至可造成心肌坏死,病情进展极快,致残、致死率均较高。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措施为开通闭塞血管,恢复正常的血流,例如静脉溶栓治疗。近年来,溶栓药物种类不断增加,如何选择有效药物实施溶栓治疗,最大程度提升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是一项重要内容[1]。本文以胺碘酮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为内容展开评价,同时选择我院收治的78 例患者实施不同措施进行治疗,详细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9月-2020 年9月我院确诊并治疗的78 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试验组与参照组,各组纳入39 例。参照组中年龄为52~84 岁(均龄是68.07±3.27 岁),男女患者各有20 例、19例。试验组中年龄为54.82岁(均龄是68.04±3.81岁),男女患者各有21 例、18 例。两组一般资料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纳入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78 例入组对象均是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病情与临床对于心脑血疾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相符;(3)通过超声心电图检测确诊,依从性较高;(4)心肌缺血后胸痛症状持续时间≥30 min[2]。

1.2.2 排除标准 (1)存在胺碘酮、阿替普酶过敏;(2)肝、肾功能存在障碍;(3)语言功能、听力功能、精神障碍;(4)免疫性疾病;(5)肿瘤疾病;(6)传染性及血液性疾病;(7)合并有脑出血与及心源性休克。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以后,均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给予心电图检查,监测血压、血糖、水电解质及酸碱情况、血氧饱和度等。以此为基础,参照组采取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取胺碘酮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具体治疗情况如下:

胺碘酮:给予山东信谊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胺碘酮(H37021456)治疗,初始剂量是每次0.2 g,每日3 次,根据病情增减,维持剂量是每日1 次,连续2 周。

阿替普酶:给予德国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S20020035)治疗,最大剂量是每日100 mg。对于疾病发作6 h 内的患者,首次静注15 mg,30 min 后再次静注50 mg,剩余35 mg 在60 min 内静注。对于发作6 ~12 h的患者,首次静注10 mg,随后60 min 给予50 mg,剩余在120 min 内静注[3]。

1.4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包括无效(心电图检查异常,症状无改善)、有效(心电图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稳定,但是有异常Q 波存在,T 波有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显效(心电图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正常,遗留Q 波,临床症状消失),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心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后给予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功能情况,指标包括L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S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以及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凝血功能:分别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的5 mL 静脉血(空腹12 h 以上),对血液标本进行抗凝处理后分离血浆,通过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凝血指标,包括Fib(纤维蛋白原)、D¯D(D¯二聚体)、PT(血浆的凝血酶原用时)以及APTT(活化部分的凝血活酶用时)。

1.5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通过SPSS 19.0 软件进行分析,包括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前者以百分率表示,取χ2检验,后者以(± s)进行表示,取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效果评估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心功能水平对比

对比治疗前后的超声心电图检查结果得知,接受药物治疗前,试验组和参照组间的LVEF、LVESV 以及LVEDV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药物治疗后,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 s)

表2 两组心功能比较(± s)

组别 n LVEF/% LVESV/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9 42.38±5.28 52.42±6.38 162.36±6.23 141.29±5.38参照组 39 42.52±5.17 48.78±6.41 162.31±6.28 147.28±5.78 t 0.1183 2.5134 0.0352 4.7373 P 0.9061 0.0141 0.9719 0.0000组别 n LVEDV/mm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39 41.38±3.27 30.28±2.16参照组 39 41.08±3.53 32.57±2.37 t 0.3381 4.4598 P 0.7362 0.0000

2.3 凝血功能水平分析

经分析发现,试验组与参照组在接受药物治疗前的APTT、Fib、D¯D、以及PT 水平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经药物治疗后出现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s)

表3 两组凝血功能水平比较(± s)

凝血指标 时间 试验组(n=39) 参照组(n=39) t P APTT/s 治疗前 28.31±5.29 28.83±5.48 0.1807 0.8573治疗后 22.37±4.16 25.01±4.73 2.6173 0.0107 Fib/(g·L¯1) 治疗前 4.28±0.48 4.27±0.41 0.0989 0.9215治疗后 3.02±0.21 3.48±0.28 8.2077 0.0000 D¯D/(ng·mL¯1) 治疗前 221.38±42.19 221.41±42.37 0.0041 0.9967治疗后 151.34±23.11 164.32±22.07 2.5366 0.0132 PT/s 治疗前 10.37±3.15 10.29±3.24 0.5661 0.5726治疗后 14.28±2.84 12.71±2.69 2.5064 0.0143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发生率、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板块糜烂,导致血小板聚集后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进而造成管腔阻塞是发生该疾病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该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不断增加,在70 万的新增病例中有40 万例会因为抢救无效死亡[4]。对于该病的治疗,关键点是疏通阻塞动脉,修复心肌损伤,常用措施包括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介入治疗、溶栓治疗[5]。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介入治疗的手术费用较高,且风险大,对于技术操作的要求较高,因而应用存在一定限制。静脉溶栓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有点,临床应用率较高[6]。

阿替普酶是一种内源性酶,可有效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促使转换成为溶栓酶,具有较强的局部溶栓作用,极易实现溶栓治疗效果。此外,阿替普酶的使用剂量越大,治疗效果越为显著,但是会增加损伤血管壁造成出血风险,因此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并发症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7]。心肌梗死常合并存在心律失常情况,可造成心脏收缩不同步,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光谱作用,可抑制心肌复极以及K+离子通道,从而降低电冲动速度,可对肾上腺素受体进行非竞争性抑制,有效扩张冠脉及周围动脉。联合胺碘酮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还可改善凝血功能,可促进预后改善。

综上所述,相较于仅给予急性心肌梗死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而言,同时联合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减轻疾病对于患者的损害,可恢复心功能,同时还可改善凝血功能,对促进疾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高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阿替普胺碘酮溶栓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及机制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