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及其高危因素分析

2021-05-24 07:54任荟璇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胎龄血氧早产儿

任荟璇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贵州 遵义 56300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的早产儿疾病,该疾病主要发生于低体重、早产儿中,该疾病属于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形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严重时可导致患者失明。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早产儿死亡率大大降低,存活率不断上升使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不断提升,严重损害了患儿的视力,并威胁早产儿的生理健康。由于目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机制并未明确,因此需要积极调查引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并提高早期诊断效率,及时给予治疗,从而降低患者致盲率,全面提升早产儿生命安全,降低高危因素发生。本次研究中对本院1112 例早产儿进行早期筛查,分析影响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2 月—2020 年8 月本院1112 例早产儿,对1112 例患儿按照视网膜病变筛查结果分为:病变组、未病变组,其中病变组120 例、未病变组992 例。所有早产儿家属均知晓并同意参与,患儿均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妊娠满28 周至不足37 周出现至少10 min 一次的规律宫缩;妊娠满28 周至不足37 周出现规律宫缩,伴宫颈缩短不小于75%,宫颈扩张2 cm 以上)[1],本次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接受筛查的早产儿中:男621 例、女491 例;出生胎龄26 ~35 周,平均为(31.2±1.3)周;出生体重为890 ~2543 g,平均为(1436.4±13.36)g。两组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 方法

收集1112 例操作早产儿临床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母体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胎妊娠、分娩方式、呼吸机使用情况等。

眼底筛查方法[2]:首次筛查时间为出生后的4 ~6周,检查前2 h 患者需要禁食,并在检查前1 h 进行散瞳操作,具体操作:使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每次1 滴,两次间隔时间为10 min,共使用三次,散瞳药水给药后对泪囊部位进行压迫,压迫2 ~3 min,当患者瞳孔扩大以后,让早产儿仰卧,并固定患者头部,进行眼部麻醉,使用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使用开睑器将眼睑拉开,随后使用妥布霉素滴眼液预防感染发生。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相关影响因素,包括胎龄、体重、吸氧等情况,并比较母体因素对早产儿健康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筛查结果分析

在1112 例早产儿中,筛查结果显示共有120 例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检出率为10.79%。

2.2 高危因素分析

相较于未病变早产儿,病变早产儿胎龄、体重、呼吸机使用因素等情况与其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高危因素影响分析

表1(续)

2.3 妊娠情况比较

两组妊娠妇女的妊娠情况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妊娠女性妊娠情况对比

3.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提升,早产儿往往伴有失明的风险,不仅对早产儿身心健康产生较大伤害,还会对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3]。近年来,我国临床视网膜病变筛查力度较大,临床上也逐渐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目的是为了能够尽快分析筛查结果,明确病变影响因素,尽快开展预防与处理措施,有效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对其视力产生较大影响[4]。但是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早产儿视网膜发育并未成熟,而且早产儿出生体重较低,视网膜周围存在大面积无血管区域,出生后发育血管处于高浓度氧状态,导致视网膜血管收缩,进而引起视网膜病变发生,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对早产儿视力产生极大的伤害[5]。

因此,有学者提出尽早做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分析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对高危新生儿做好预防工作,积极预防视网膜病变发生[6]。

在本次结果中,可以看出早产儿胎龄越小、体重越低使用呼吸机且大量输血、存在败血症的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机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早产儿胎龄较小、体重过低时,其肺部发育越不成熟,呼吸中枢也并不成熟,分娩后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暂停等症状[7]。另外早产儿贫血发生率相对较高,组织血氧浓度下降会进一步加重患儿缺氧症状,在接受大量输血或呼吸机通气后,早产儿血氧浓度显示升高,血氧浓度异常波动会引发视网膜病变出现,因此临床上十分重视血氧浓度,尽量避免其水平异常波动发生,尽量促使早产儿病情相对平稳,使得动脉血氧分压能够保持在相对稳定水平[8]。就本次研究而言,早产儿体重较低、胎龄较小、贫血、败血症等情况发生,均会导致视网膜病变发生,属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独立危险因素,这与相关报道内容相符合,而且有报道称,早产儿出现合并症越多,病情越严重,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对早产儿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建议临床上积极预防低体重早产儿发生视网膜病变,并严格控制吸氧、抑制不必要吸氧作为关键。针对体重低、大量输血、贫血严重、患有败血症早产儿视为重点关注对象。

综上,随着我国早产儿存活率不断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也显著上升,分析相关因素后发现,影响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包括胎龄、体重、贫血等,而母体健康状态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影响不大,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高危人群,加强早期预防措施,对合并多种并发症患儿需要及时诊治,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失明发生率,保证新生儿生命健康。

猜你喜欢
胎龄血氧早产儿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
乳腺血氧与多普勒联合检查在乳腺癌早期筛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