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教学法在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24 07:53王中林通讯作者
医药前沿 2021年6期
关键词:考核成绩病例案例

王中林,刘 丽(通讯作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麻醉科 重庆 402160)

麻醉在临床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麻醉学科也是医学院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但近年来从麻醉专业教学效果来看情况不尽人意,主要因麻醉专业知识复杂、学习难度大,单一刻板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学方法创新势在必行[1]。经我学院教学实践,病例分析教学法效果理想,即在麻醉专业教学过程中选择典型教学案例,围绕案例展开教学设计,使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并增强教学内容的发散性[2]。本次研究则通过对照试验展开病例分析教学法实际应用效果探究,以期实现科学教学方法的推广,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学院麻醉专业2018 级两个班级92 名学生,按照教学方法差异进行分组,对照组(n=45)、研究组(n=47)。对照组中有男生23 例、女生22 例,学生年龄19 ~21(20.03±0.37)岁;研究组中有男生24例、女生23 例,学生年龄18 ~21(19.98±0.3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两组由相同老师进行授课,研究持续1 个学期。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即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与流程展开麻醉专业相关知识教学,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课件,课堂中按照流程为学生逐一讲解知识,并预留课后作业,指导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研究组采用病例分析教学法,具体教学如下:①教学准备环节,病例分析教学主要以临床典型案例为基础与线索,将知识与具体实践方法融合在一起,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教学准备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十分关键,教师需对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进行透彻分析,全面汇总案例信息资料,做出综合整理,选择其中精髓与关键部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有限实践展示案例、讲解案例;并可利用微课提前将案例信息与预习内容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做足课前准备,广泛与案例相关信息、资料,作为课堂讨论中的信息基础。②讨论环节,病例讨论是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核心环节,通过对病例内容的了解以及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合作能力的关键阶段。具体步骤如下:结合教学内容与案例布置自主谈论任务与所需解决问题;观察学生讨论情况,给予针对性指导;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形成良好讨论氛围。③反馈环节,就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与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突破学生讨论中遗留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构建系统性知识体系;并经过师生双方的课堂评价,对教学以及学习进行改进,发挥优化教学的作用。

1.3 观察指标

成绩比较,期末汇总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操考核成绩,展开对比分析,两项考试满分均为100 分;

教学满意度对比,学习结束后展开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学生,反馈对教师教学满意情况,问卷共包含4部分内容:基础知识教学、综合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实操能力提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代表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s)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成绩比较

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及实操考核成绩相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成绩比较(± s,分)

表1 两组成绩比较(± s,分)

组别 例数 理论考核成绩 实操考核成绩研究组 47 91.86±4.33 87.73±5.29对照组 45 82.15±6.21 73.46±7.39 t 8.7306 10.6852 P 0.0000 0.0000

2.2 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学生对基础知识教学(45 例/95.47%)、能力培养(44 例/93.26%)、学习兴趣发展(42 例/89.36%)、实操能力提升(45/95.74%)四个维度教学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麻醉学是用于临床重症监测治疗、生命机能调控以及疼痛治疗的重要学科,具有技术密集特点,对于人才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麻醉专业通常利用麻醉药物进行患者诊治,其需要详细了解药理学、外科手术、内科学等多类学科知识,以确保麻醉有效、用药安全,鉴于麻醉专业的学习难度,近年来医学类高校也将麻醉人才培养作为重点[3]。但从人才培养效果来看,受教学方法影响,人才能力发展与素质提升均受到阻碍,诸多院校并未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在教学过程中以理论学习为主,导致理论、实践衔接不畅,学生“纸上谈兵”、实际操作漏洞百出,严格违背了麻醉人才培养要求[4]。

有报道指出麻醉人才应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以及专业技巧,这是对人才最基本的要求,因此,需要人才培养阶段扎实掌握理论知识、进行丰富的临床实践操作,而传统教学方法由于过度以理论为主,难以实现[5]。病例分析教学法的提出使麻醉专业教学的诸多难题得到了解决。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对照实验中选择两个班级,研究组接受病例分析法教学,教学后理论考核与实操考核成绩均有所提升,且与对照组相比,学生对于教学工作的满意度也显著提高。

分析原因可知,传统教学方法中课堂由教师主导,学生学习中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知识体系的建构往往是教师的想法,导致教学不仅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发展需求,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深入开发学生潜力。而在病例分析教学法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基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给出典型案例,学生根据能力以及学习需要展开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始终发挥着自身在学习中的作用与价值,真正将学生变为学习主体,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源动力;并加速学生能力发展,对于知识的分析、理解等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减少了教师的干预与对学生思考的束缚,使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且教学中高度关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问题,规避理论与实践脱节情况,为学生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利途径[6]。

但在看到病例分析教学法具有良好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队伍也应清晰的认识到教学方法的改变对于学生以及教师都有了新的要求,学生需正确认识学习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在学习中端正态度、摆正位置;教师则应在日常中积累丰富的文献资料,不断强化自身知识水平与知识储备,并自觉的通过实践锻炼丰富实操经验,以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7¯8]。

综上所述,与常规教学方法相比,病例分析教学法效果更佳,有助于提高教学服务质量与学生成绩,值得应用于麻醉专业教学实践中。

猜你喜欢
考核成绩病例案例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基于OSCE的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践技能结业考核成绩分析
“病例”和“病历”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一例犬中毒急诊病例的诊治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