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应用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1-05-24 05:41李玉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患肢黏度血浆

李玉文

(莒县浮来山街道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511)

肩手综合征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有一定影响。该病发病后需尽早治疗,并做好康复锻炼,以控制疾病发展,改善生活质量。在康复锻炼同时,做好按摩、主被动运动指导以及日常生活指导等,可有效避免肌肉瘢痕化、萎缩化,并改善患者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1]。该次研究选取 2018 年 1 月—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32 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对象, 对其实施康复锻炼,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32 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确诊为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次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 因脑外伤等其他原因所致肩手综合征;存在严重脏器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32 例患者中男19 例、女 13 例,年龄 60~79 岁,平均年龄(68.36±2.17)岁。

1.2 方法

32 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强化康复锻炼,具体措施如下。 (1)康复锻炼。 根据患者不同体位开展对应康复锻炼:①健侧卧位时,辅助患者将患肢肩部前伸并放置于背屈位,但需避免完全背屈,指导患者手握毛巾卷并伸展肘关节、背屈腕关节;②平卧位时,指导患者将患肢置于掌伸位并张开手指,于患肢下垫一软枕以促进机体血液有效回流;③患侧卧位时,需拉出前伸患肢并放置于掌伸位,指导患者伸展腕部,并向外旋转前臂;指导患者伸直上肢,前伸肩胛骨、掌心向健侧,于患肢下垫一软垫,取患者前伸体位,掌心向健侧;④坐位时,放置一高度适宜的桌板于患者面前, 将患肢放于桌板上以避免腕关节掌屈、患肢悬空;⑤仰卧位时,于患者肩胛骨下放置一软垫,取其前伸位,背伸腕关节,指导患者手指伸直并外展,要求患侧上肢远端高于患者心脏水平。(2)体位变化。患者卧床时,需指导其定期、正确进行左右侧翻身,若能够取坐位需及时坐起。 对于能够站立的患者,可指导其开展“卧位-坐位-站位”转化训练。 患者取卧位时,可指导其进行四肢关节被动、主动训练。(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及康复状况,循序渐进地指导患者自行洗漱、穿衣、进食。(4)被动训练。对患者肩部、肘部、腕部、手指关节行被动运动。 (5)针刺。患者取坐位,屈曲肘关节,将其腕关节暴露,取养老穴行针刺治疗。 以75%乙醇行对养老穴周围1 cm 消毒,以1 寸毫针斜刺1 cm 并将针尖朝向患者肘关节,得气后行提插捻转强刺激,并持续1 min,以患者肘部、手指放射痛为度。 以上持续干预8 周。

1.3 观察指标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其中血管功能指标包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1、P 物质、缓激肽;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干预后,患者 CGRP、缓激肽、血浆内皮素-1、P物质均显著低于干预前,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干预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表1 患者干预前、后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比较()

组别CGRP(ng/L)一氧化氮(μmol/L)缓激肽(ng/mL)P 物质(ng/mL)血浆内皮素-1(ng/L)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34.46±6.21 28.96±4.34 4.107 0.000 51.54±3.87 62.45±4.53 10.359 0.000 6.88±1.43 4.68±1.02 7.08 0.000 38.46±7.82 26.45±4.58 7.497 0.000 70.15±5.82 60.14±4.65 7.601 0.000

2.2 比较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干预后,患者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表2 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比较()

组别 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全血还原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干预前干预后t 值P 值47.25±2.36 40.12±1.79 13.617 0.000 66.37±3.25 55.65±2.47 14.856 0.000 7.62±1.44 6.12±1.24 4.465 0.000 1.78±0.29 1.46±0.23 4.891 0.000

3 讨 论

肩手综合征是常见的中风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 西医分期标准为:Ⅰ期表现为肩部疼痛及活动不利,手部肿胀且伴有皮肤发热、潮红;Ⅱ期表现为肩部自发性疼痛, 且患侧手部肌肉萎缩明显,经X 线检查可知手部出现骨质疏松样改变;Ⅲ期表现为手部畸形,出现不可逆损伤。因此,患者发病后需及时展开救治及护理,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同时,亦需尽早开展康复锻炼以稳定患者体征、改善其生活质量[2]。

针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康复锻炼对改善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通过康复锻炼,能加速机体静脉、淋巴回流,有效减轻机体组织水肿情况[3]。同时,对患者开展主被动运动能促进肌肉收缩,进而扩张肌肉间隙的脉管,改善上肢静脉回流,有效避免肌肉瘢痕化、萎缩化[4]。干预后检测患者的血管功能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作为临床参考依据,了解患者的康复效果。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的CGRP、缓激肽、 血浆内皮素-1、P 物质、 一氧化氮分别为 (28.96±4.34)ng/L、(4.68±1.02)ng/mL、(60.14±4.65)ng/L、(26.45±4.58)ng/mL、(62.45±4.53)μmol/L,均优于干预前的(34.46±6.21)ng/L、 (6.88 ±1.43)ng/mL、 (70.15 ±5.82)ng/L、(38.46±7.82)ng/mL、(51.54±3.87)μmol/L;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分别为(1.46±0.23)mPa·s、(6.12±1.24)mPa·s、(55.65±2.47)%、(40.12±1.79)%,均优于干预前的(1.78±0.29)mPa·s、(7.62±1.44)mPa·s、(66.37±3.25)%、(47.25±2.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为血管内皮细胞敏感指标,对于监测患者血管功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氧化氮水平越高、血浆内皮素-1 水平越低表明患者血管功能越佳。 CGRP、缓激肽、P 物质等指标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血小板聚集率、血细胞比容)较干预前降低,表明干预效果明显。 王瑞瑜[5]与徐展琼[6]的研究结果表明, 相较于采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对照组,开展功能锻炼的干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绪状态等评分均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该文结果与上述相似,可作为参考。

综上所述,强化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锻炼,能够改善患者血管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情况,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患肢黏度血浆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空气波压力仪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指导对促进乳腺癌手术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血黏度高怎么办
乳腺癌术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