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分析

2021-05-24 05:41吴丽丽张兴庆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外展冲击波肩周炎

吴丽丽,张兴庆

(1.鞍山卫生学校临床外科教研室,辽宁鞍山 11400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疼痛科,辽宁鞍山 114012)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损伤性炎症,即肩关节周围肌腱、肌肉、滑囊等软组织损伤,女性患者较多。 该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和肩部活动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1-2]。 治疗肩周炎的方法很多[3],非手术治疗起效慢,易复发,而手术对患者损伤较大,总体效果不理想。 发散式冲击波属于非侵入性技术,安全有效,备受国内外瞩目。 该文以2017 年2 月—2019 年3 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鞍山医院门诊收治的62 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62 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符合2007 年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第四届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肩周炎。排除标准:肩关节骨折、肩关节伴有结核、类风湿、严重骨质疏松等患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妊娠期妇女。 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患者知情并签同意书。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31 例。 观察组:男 11 例,女 20 例;年龄38~62 岁,平均(50.4±5.1)岁。 对照组:男 12 例,女 19例,年龄 39~65 岁,平均(51.5±4.9)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 患者可采用仰卧位,根据其病情选择性采用分离牵引、长轴牵引、向头侧滑动、前屈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前后向滑动、后前向滑动、侧方滑动、外展摆动、水平内收摆动、外旋摆动、内旋摆动等手法[4],15~20 min/次,1 次/d,5 d 为1 个疗程,间歇2 d 可行下一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操作中注意手法柔软有节律,尽量让患者舒适。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以肩部疼痛最明显的部位作为冲击波的治疗部位。采用Dornier Med Tech 聚焦冲击波治疗仪[Dornier MedTech(DMT),AR2 型,国食药监械(进)字 2012 第3211646 号],能量密度 0.18~0.25 mJ/mm,每次治疗冲击2 000 次,治疗结束后需休息30 min,无不适反应可离开。 治疗每周 2 次,持续 3 周,共 6 次。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 无痛为 0 分;轻度疼痛 1~3分;中度疼痛 4~6 分;重度疼痛 7~10 分。 分数越低表示疼痛感越低。

(2) 肩关节功能评定: 以关节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 ROM)为评定标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前屈上举、后伸、外展、内收程度,满分40 分。

(3)疗效标准:肩关节疼痛症状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活动幅度外展>150°,前屈>150°,内收>40°,后伸>30°为治愈;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外展 120°~150°, 前屈120°~150°,内收 30°~40°,后伸 30°~50°为显效。 疼痛症状稍减轻,肩关节活动功能得到改善,仍然受到限制但活动幅度未达到显效程度为有效;临床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肩关节活动无好转为无效[5-6]。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的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 VAS 评分比较[(),分]

表 1 两组 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 值P 值6.41±0.84 6.38±1.02 0.126 0.900 2.55±0.92 4.81±1.07 8.917 0.000 17.251 5.913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 高于对照组的 6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ROM 评分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ROM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 ROM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ROM 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 3 治疗前后 ROM 评分比较[(),分]

表 3 治疗前后 ROM 评分比较[(),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31)观察组(n=31)t 值P 值14.38±1.33 14.48±1.52 0.276 0.783 21.94±1.06 28.55±2.43 13.882 0.000 24.749 27.331 0.000 0.000

3 讨 论

肩周炎又称 “五十肩”, 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为主,伴有肩关节外展、外旋和内旋、后伸功能活动受限。该病的病因有肩关节慢性劳损、退行性变、肩部受伤等,导致肩关节周围韧带、肌腱的无菌性炎症[7]。 临床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应用抗炎镇痛药、局部封闭、物理治疗等[8],治疗周期长,易发生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在各种骨科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操作简单的治疗方法。冲击波进入人体后,表现出不同的机械应力效应。 拉应力有促进微循环作用,可松解肩部粘连,改善肩关节的活动度;压应力使细胞摄氧增加,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空化效应使闭塞的微细血管疏通,可有效松解粘连的软组织[9]。ESWT 通过抑制疼痛物质的释放,提高机体痛阈,缓解局部疼痛;ESWT 产生镇痛的累积效应和长期镇痛有关,经多次治疗后镇痛效果更明显。

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治疗,冲击波治疗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好的止痛效果,且操作简单,长期效果良好,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是,冲击波治疗次数、部位、冲击强度和频率方面没有统一的规范,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节松动术通过滑动、滚动、摆动、旋转、牵伸分离等手法,可促进肩关节活动,增大关节间隙,有利于肩部关节液产生和流动, 能改善肩关节营养代谢,松解粘连,促进炎症吸收与消散。

该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ROM 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高于对照组的67.74%。该研究的观察组经过治疗,疼痛改善显著,肩关节活动度恢复良好,说明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可靠。

综上所述,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效果明显、无创伤、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可快速有效地缓解肩周炎疼痛,改善患者肩功能,远期疗效好。发散式体外冲击波联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关节松动术,治疗前景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外展冲击波肩周炎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肩痛≠肩周炎!一起来正确认识肩周炎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不是所有的肩痛都是肩周炎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超级秀场 肩周炎复发
外展项目的运营和管理初探
郑州市出重拳打击“会外展”
你的肩膀担着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