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肉康复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肌力的影响

2021-05-24 05:41吴秀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肌纤维盆底肌力

吴秀芳

(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中医医院妇产科,山东临沂 276700)

分娩是多数女性必经的生理过程,而盆底肌肉功能障碍是经阴道分娩产妇的常见产后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产妇盆底肌肉组织受到损伤或是组织功能存在缺陷,导致产妇子宫脱垂及阴道壁膨出等,不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恢复。 盆底疾病虽不像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妇的生活,在折磨患者身体的同时,也会使其产生自卑与情绪沮丧、食欲下降、性欲减退等心理障碍,给产妇带来身心的双重痛苦[1]。 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妇盆底肌力有一定的恢复效果,但并不显著。 盆底肌肉康复仪是一种新型康复设备, 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力[2]。该研究以2018 年9 月—2019 年9 月该院收治的78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探讨盆底肌肉康复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的应用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8 例产妇。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经阴道分娩; 所有患者无相关家族遗传病史;患者不存在其他重大疾病。 排除标准:排除存在合并肝肾功能不全、 精神神经性疾病及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产前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排除交流能力不足患者[2]。该研究获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产妇均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 39 例。 常规组:年龄 20~40 岁,平均(26.51±2.14)岁;观察组:年龄 21~39 岁,平均(27.34±1.12)岁。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产后盆底康复训练。指导产妇反复收缩肛门及阴道,保持收缩3 s,随后放松,间隔10 s开始第2 次收缩,每组30 次,每天做3 组。

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康复仪治疗。 使用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AM1000B 型,苏械注准 20172212016)进行训练。在训练之前,应对产妇的盆底肌力水平进行检测,待产妇恶露排尽后,在其阴道内3~4 cm 处放置治疗仪探头,保持探头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指导产妇在最大程度上收缩及放松盆底肌,坚持至少1 min,并逐渐延长。

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盆底肌力改善情况。 盆底肌肌力可划分为 0~5 级共 6 个等级。 显效:盆底肌肌力提高,为 5级;有效:盆底肌肌力提高,为3~4 级;无效:盆底肌肌力未发生变化[3]。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从产妇的日常活动、精神状态、生命质量及社会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产妇生活质量高低程度与得分呈正比。

(3)盆底肌力水平对比。 采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检测产妇盆底肌Ⅰ类、Ⅱ类纤维肌电压及疲劳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44%, 高于常规组的7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盆底肌力改善情况[n(%)]

2.2 两组产妇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 2 生活质量评分[(),分]

表 2 生活质量评分[(),分]

组别 日常活动 精神状态 生命质量 社会功能常规组(n=39)观察组(n=39)t 值P 值1.47±0.31 3.52±0.89 13.584 0.000 1.58±0.31 3.61±0.87 13.726 0.000 1.24±0.41 3.83±0.91 16.205 0.000 1.63±0.18 3.94±0.75 18.703 0.000

2.3 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各项盆底肌力观察指标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盆底肌力水平()

表3 盆底肌力水平()

组别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μv)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常规组(n=39)观察组(n=39)t 值P 值4.71±1.27 8.24±1.38 11.754 0.000 5.32±1.18 8.15±1.52 9.184 0.000-0.02±0.01-0.06±0.01 17.664 0.000-0.02±0.01-0.03±0.01 22.079 0.000

3 讨 论

目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盆底肌功能锻炼,患者通过自主收缩盆底肌肉达到提高肌肉协调能力的目的。大部分产妇在分娩之后会出现盆底肌肌力降低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分娩产程过长或是胎儿过大等因素导致。如果不能在分娩后及时给予产妇盆底肌康复治疗,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4-5]。

盆底肌肉主要是指封闭盆骨底的肌肉群,该肌肉群组关联子宫、阴道、直肠及尿道等脏器,能够维持盆腔器官处于正常位置,对女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产妇妊娠及分娩期间会对阴道产生牵拉力,导致盆底肌肉出现撕裂,损伤血管及神经。 妊娠及分娩导致的盆底肌肉损伤通过一定的产后康复训练能够得到恢复,但如果产妇产后并未进行康复训练,盆底肌肉群松弛程度有所增加,则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对产妇的生命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给予产妇有效的产后康复训练,能够帮助其恢复盆底肌肉损伤,减少并发症发生。 传统的康复训练仅能帮助产妇收缩阴道及肛门[6],而产妇盆骨、腹壁及臀部不能用力,产妇不能准确找到需要进行训练的部位,导致康复效果不理想。 盆底肌肉康复仪是新型的盆底肌力训练仪器,操作简便,使用方便,能够反复应用。在产妇康复训练期间,康复仪的使用能够帮助产妇增强肌肉收缩及舒张时间,降低盆底肌纤维疲劳度,有效提高盆底肌纤维及电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子宫脱垂的发生几率,促使产妇盆底功能尽快恢复。

丁飞洋等[7]在其研究中选择112 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 56 例,A 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B 组采用盆底肌肉康复仪训练,随访6 个月,观察康复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B 组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总有效率、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A 组,B 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A 组。 由此可知,在产后盆底康复中应用盆底肌肉康复仪训练,能够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该文研究结果与丁飞洋的结论一致。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产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且观察组的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电压均高于常规组,而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常规组。 由此可知,给予产妇盆底肌肉康复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其盆底肌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盆底肌肉康复仪联合盆底康复训练能够帮助产妇尽快恢复盆底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提高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肌纤维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猪肌纤维类型与肉品质特性及影响猪肌纤维类型转化的研究进展
顶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一例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