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5-24 05:41毛丹丹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1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脑出血护理人员

毛丹丹

(山东省单县东大医院康复科,山东菏泽 274300)

脑出血是一类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疾病,发病人群主要为中老年人群。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脑出血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 脑出血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各类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在为脑出血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期间,为其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也十分重要,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现在临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脑出血患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但术后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因此,临床需要提高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康复护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1]。 该文选择该院2019 年1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88 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康复护理对其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88 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该研究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成两组,每组44 例。 对照组:男性 28 例,女性 16 例;年龄 44~80 岁,平均(66.44±11.7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8 例,脑干出血10例,丘脑出血5 例,脑叶出血11 例。 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 18 例;年龄 45~79 岁,平均(66.24±11.91)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出血16 例,脑干出血11 例,丘脑出血5 例, 脑叶出血12 例。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全部及早接受手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具体内容如下: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患者介绍脑出血的基本知识,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治疗疾病,缓解其焦虑与恐惧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因脑出血发病急,预后效果不佳,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护理人员需要安抚患者家属,为其提供指导, 使患者家属可以正确给予患者家庭陪护,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加快疾病康复速度;确保病房内部的整洁与舒适,配置完善各项生活设备及便民配套设施, 为患者提供杂志与报纸等文化读物,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 因脑出血患者的病情较危重,变化速度快,所以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变情况, 和患者家属保持沟通,若出现异常马上汇报医生。

研究组患者术后采用康复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护理人员辅助患者进行被动体位训练,在平时休息期间患者的四肢需要保持于基本功能位,但是下肢大关节不可出现过度外旋,双足支撑床面期间保持下垂自然,同时踝关节不可内旋,若有需要应给予患者矫形支撑用具,防止关节或是韧带出现损伤。 每天按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尽可能减少俯卧时间,防止压迫患者的肺部导致呼吸不畅,当患者侧卧时需要保持健侧卧位,同时选择软垫保护足跟与踝骨[2]。依照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为其提供被动或是主动训练,主观意识模糊,且肌力评价处于0 级的患者需要接受完全被动训练,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关节进行保护,协助其接受适当屈伸运动,若患者肌力评价处于1~2 级,护理人员需稍加辅助帮助其接受自主运动, 选择肌肉收缩锻炼,慢慢减少辅助用力,若患者肌力评价处于3 级,能够接受完全主动运动练习,护理人员仍需要在四周进行保护,防止患者跌伤,若患者肌力评价处于4 级,则可接受抗阻力主动运动练习[3]。 患者接受关节与肌肉运动期间,需要配合相应的体位转换运动,从平卧位转化成为坐位,帮助锻炼其协调功能,指导患者进行坐起运动期间不可过快,防止出现低血压,若患者的坐位训练能够顺利完成, 可以慢慢从坐位到站位练习,再慢慢进行床周运动,若患者肌力评价处于4 级,可直接从卧位转化成为站位练习,同时强化健侧肢体肌力恢复练习[4]。 护理人员需要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在患者入院时给予其健康宣传教育,纠正以往患者对于疾病的错误认知,向患者及家属强调康复治疗的作用,及时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鼓励其积极面对康复治疗,调整不良心态,在需要时利用播放柔和音乐或是娱乐节目帮助其放松心情,但是需要加强保护脑出血患者听觉神经,音频与视频声音不可过大。 按时检查患者的视觉神经,通过弱光手电筒照射测量患者瞳孔反应度,每次照射时间≤3 min,告知患者多多闭眼休息,利用手指注意力训练帮助对患者眼部功能进行训练,在患者感受到疲劳时马上停止训练。 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接受发声训练,从单音节开始,慢慢过渡到词组与短句, 帮助患者语言功能获得恢复,在发声训练期间通过压舌片按摩患者舌部,强化患者的声音发出,该训练可与吞咽功能训练一起进行,促进患者进食能力的快速恢复[5]。

两组患者均接受2 个月的护理。

1.3 观察指标

(1)选择欧洲卒中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对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估,得分和神经功能呈正相关[6]。

(2)选择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对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得分和生活能力呈正相关[7]。

(3) 选择 Fugl-Meyer 量表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对两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得分和运动功能呈正相关[8]。

(4)为两组脑出血患者发放该院自制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问卷,指导患者主观并且真实的评价护理满意度[9]。 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功能评分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分]

组别FMA 评分ESS 评分 MBZ 评分研究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80.18±3.78 74.03±3.77 7.641 0.000 80.51±4.22 74.28±4.23 6.916 0.000 79.07±5.17 70.08±5.16 8.164 0.000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7%,高于对照组的 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脑出血是一类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发出血症状的疾病,其发生和血管老化、高血脂、高血压、吸烟及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可因情绪激动及费劲用力等突然发病,死亡率非常高,患者即使幸存也会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包括运动障碍、认知障碍及言语障碍等。近年来,我国脑出血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老年人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大部分脑出血患者会丧失生活及运动能力,部分患者生活无法自理,长期处在被照顾的状态下,为患者的家庭与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早期康复护理将尽早提供康复治疗作为目标,指导患者积极参加康复护理,最大化获得患者家属和社会的支持,躯体康复与心理康复并用,使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改善。 脑出血的复发几率较高,所以患者和家属需要高度重视该病。 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并在其病情稳定之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尽快恢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率。脑出血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能够缩短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的时间, 减少患者身体功能障碍的程度,同时帮助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脑出血术后给予患者良好的康复护理,特别是肢体功能训练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帮助患者进一步认识术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提高临床依从性,从而保证康复锻炼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于临床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脑出血患者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生活功能,具有推行价值。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脑出血护理人员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三维管理在促进护理人员医疗设备规范使用及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