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研学课程的整体开发与实施

2021-05-24 09:54吴小丽
中小学德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研学阳光评价

吴小丽

摘    要

阳光研学课程围绕办学理念,以“学在小北自博雅”“玩在小北理自明”“书读小北人自华”“行在小北志高远”四大主题,整合统领“5+N”研学、阅读研学、旅游研学以及节气研学内容,通过分班教学、年级教学、教师走班等创新实施方式,激发学生的研学主体自觉,深化研学体验,培养有品质、有智识、有格局、有底蕴的阳光小北人。

关 键 词

研学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21)05-00-04

小北路小学作为一所有百年积淀但又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校,于2017年在广州市率先试验了“5+N”研学,随后相继开发了阅读研学、旅行研学、节气研学。四年时间里,学校不断在实践中丰富与拓展研学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形成了系统性的“阳光研学课程”。这一课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力求融合和延伸国家课程,着力培养有品质、有智识、有格局、有底蕴的阳光小北人。

一、围绕“阳光”办学理念,设计研学课程目标与框架

“阳光研学课程”是围绕小北路小学“让生命充满阳光”的办学理念,在国家基础性课程,以及立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素养课程基础上所开发的特色课程。课程以“学在小北自博雅”“玩在小北理自明”“书读小北人自华”“行在小北志高远”四大主题,统领“5+N”研学、阅读研学、旅游研学以及节气研学四大部分(见表1)。

“5+N”研学,即通过5天实践周课程,力求从认识生命、感受生活、关注自然、认知科学、审视文化、树立自我六个维度,为学生打开认识生活的一扇窗,从而对学生产生无限深远(N)的影响,塑造有品质的阳光小北人。阅读研学,力求让让每个孩子遇见美好、涵养生命气象,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智慧之窗,塑造有智識的阳光小北人。读万卷书不忘行万里路,旅游研学重在开拓学生视野,为孩子们开启一扇认识世界的窗口,旨在塑造有格局的阳光小北人。节气研学则立足传统文化,力求将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趣味,为孩子们开启一扇传统文化的窗口,塑造有底蕴的阳光小北人。

四大研学主题各有侧重和独特内涵,又相辅相成,整合各类研学活动,力求殊途同归。即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有品质、有智识、有格局、有底蕴的阳光小北人。

二、整合多元活动主题,构建多维度研学课程内容

“阳光研学课程”整合多种研学内容,各具特色、各有重点,力求让学习深度发生,使得每一个孩子都能实现阳光成长。

“5+N”研学观照认识生命、感受生活、关注自然、认知科学、审视文化、树立自我六个维度,以生活中常见的小事物为突破口,采取研究性学习形式。学校以年级为单位,围绕不同的目标指向,设计了不同研学项目主题和研究专题。

一年级指向“认识生命”,以“我是快乐小学生”为研学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小蚂蚁”研究专题;二年级指向“感受生活”,以“我是生活小能手”为研学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小巧手”研究专题;三年级则指向“关注自然”,以“我是科学小达人”为研学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米粒”研究专题;四年级指向“认知科学”,以“我是国防小卫士手”为研学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小飞机”研究专题;五年级指向“审视文化”,以“我是地道广州人”为研学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红棉”研究专题;六年级指向“树立自我”,以“我是阳光小北人”为研学项目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小钱罐”研究专题。以此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研学情境,让学习深度发生,对孩子产生无限深远(N)的影响,从而塑造有生活品质的阳光小北人。

阅读是丰盈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研学旨在让每个孩子遇见美好、涵养生命气象,为孩子们开启一扇智慧之窗,塑造有智识的阳光小北人。它不同于日常阅读教学,更不等同于简单的看课外书。各年级精心选定适合的、经典的共读篇目,以一个月为周期,分为启动、共读、深研、分享四个阶段实施。力求培养学生深度阅读、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探究性阅读的习惯。研学阅读课程立足学科的交叉融合,呈现出全学科覆盖的研读过程。

例如,在“童心向党承精神 红色经典伴成长”阅读研学主题月活动中,各年级立足本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点、兴趣点,选择了不同的红色阅读书目,包括《闪闪的红星》《铁道游击队》《两个小八路》等。以一年级《闪闪的红星》阅读研学为例,在启动阶段多管齐下:老师利用国旗下讲话,宣讲活动意义和活动安排,并邀请革命老英雄来校做专场“故事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共读阶段则注重家校联动,各学科教师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课内教学,指导学生的阅读活动,家长则根据学校下发的《致家长一封信》,积极配合活动,开展亲子共读;在深研阶段,我们以“阅读研学单”为抓手,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度研读作品;在分享阶段,则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唱唱红色歌曲、讲讲红色故事、演演红色故事、绘绘红色路线图等,鼓励学生分享、表达阅读感悟,深化研学价值。

旅游研学则将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大课堂,旨在开拓学生视野,为孩子们开启一扇认识世界的新窗口,塑造有格局的阳光小北人。学校通过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指导手册,从春游、秋游开始,延伸至暑假、寒假,让孩子走进社会大课堂。学生带着“研学卡”,通过前置学习、深度研学、行动研学,展开研学探究。

例如,“阳光小北广府行 旅游研学向未来”主题旅游研学,旨在让学生领略、感悟广府文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分年级前往不同的地点,如越秀公园、岭南印象园、广东省博物馆、宝墨园等文化景点、场馆,开展研学活动。五年级“品味广府文化之走进西关”研学前,老师提前发放任务单,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了解西关文化,并提出自己的兴趣点、疑惑点。研学当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重走陈家祠、荔枝湾等经典景点,品尝泮溪酒家的传统茶点。其中,最具创意的是五年级组发挥学科联动优势,结合学校传统项目——造纸,在美术老师的带领下,学生现场体验从制作绘画用纸到描绘制作画册的过程。如此,将学校传统项目教育与陈家祠博大精深的广府文化有机融合,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学生道德成长。

节气研学更是尊重儿童天性,以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有趣味性为宗旨,立足文化传承,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开展专题式研学和自主学习。力求深入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尊重规律、顺应自然、尊重生命,增长见识,提高生活品质,塑造有底蕴的阳光小北人。

这一研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调查、查找资料,以及制作各种形式的成果汇报等方式,让学生在游戏和趣味呈现中享受乐趣,丰富生活情趣,获得人生感悟和启迪。例如,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春分有立蛋的习俗。孩子在体验立蛋过程中了解到:“早在4000年前,我国就有“春分立蛋”庆祝春天到来的活动。”有的孩子还查找了资料:“有关天文专家表示,鸡蛋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一天竖立起来,而且立稳的鸡蛋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保持十几天不倒。”既收获了乐趣更明晓了事理,在自主学习中涵养文化自信。

三、激发研学主体自觉,创新研学课程实施方式

阳光研学课程实施,力求实现基础教育内容及形式的深度变革,使学习环境不再局限于教室,突破单一、有限、平面化的校园生活空间,创造打通校内外,连接家庭,走进自然,走向生活世界的立体学习场景。这要求研学过程打破学科界限,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打通学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我们进行了多种尝试。

课程教学形式采用全新的三段教学法,即任务驱动、体验感悟、合作探究。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围绕任务走入教师创设的研学情境,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和小组成员的交流中碰撞、激发自身的智慧;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学生在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过程中,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例如,在四年级“小飞机”研学项目中,学生围绕“飞机”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研学活动:自主了解乘机安全知识,交流认识外国机票,方便出行;小组合作设计飞行菜单,并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动手制作营养美味的飞机餐;学跳飞机操,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探秘纸飞机,了解飞机飞行原理,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邀请南方飞行总队团委讲授航空科普知识,了解祖国国防科技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参观广东科学中心,通过展览内容和互动体验形式,在动手参与、亲身体验中接受科学的熏陶。

同时,课程实施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形式:教师着手构建分班教学、年级教学、教师走班三大模式,让学生实行选课制。即学生对本年级所开设的课程进行自由选择,以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愿望,激发其自主学习精神。这促进了课程内容的整合丰富,各学科组从教学内容出发,结合分班教学、年级教学、教师走班三大模式,创设了大、中、小三级课型。

大课型主要采用分班教学,由两位教师分工协同,一位是主讲人,主要负责课程内容的实施,另一位是协同人,协助主讲人实施教学内容。中级课型针对年级教学模式,涉及音乐、体育、劳动等实践性较强的活动,着力打通年级界限实施研学。例如,二年级“小巧手”专题研究中,本年级200名学生聚集操场,共同学习扇子舞《中国功夫》,完成大课间《小手律动》,开展“自理大比拼”……学校作为广州市家长学校,拥有雄厚的家长资源和悠久的家长进课堂传统。研学活动聘请家长面向全年级学生,讲授相关专业知识。小课型则采用教师走班方式,对同一研学内容,教师面向本年级各班巡回教学,从而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阳光研学课程的多样化实施,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老师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自己能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课程?这些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由此,教师从关注学科教学转向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真正将学生放在“正中央”。

四、构建多元主体评价,深化研学课程价值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开发和实施进行质量分析和监控的过程,也是对课程进行跟踪管理的过程。行之有效的课程评价将发挥诊断、反馈、改进等功能,促进学校不断调整、丰富和完善课程设计与实施,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阳光研学课程具有鲜明的活动性、实践性、生活性等特征,评价过程本身便具有丰富的德育价值。

具体有言,阳光研学课程采用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建构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评价机制,以评促学,协同多元主体,共同培养有品质、有智识、有格局、有底蕴的阳光小北人。

这一研学项目评价关注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科学探究、成果展示四个重要环节,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研学过程中的态度、行为表现、学习方式等,作出自我评价,并写下“我的感悟与收获”。同时,将表格发给老师和家长,通过“老师的评价与希望”“爸爸妈妈有话说”栏目,进行教师和家长评价。如此,發挥师生、家长多元主体的评价作用,共同促进学生的研学反思和行为改进,更好地实现有品质、有智识、有格局、有底蕴的阳光成长。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研学阳光评价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快乐研学之旅
走,出发!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走在阳光路上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