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2021-05-24 11:29俞娟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探索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摘 要:我国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始终把语文教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把握好传统文化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目标与定位,彰显和实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探索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1.05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新《课标》强调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当今,我国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旨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要求,在教学、研究体系中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命脉,彰显和实现语文课程“立德树人”和“以文化人”的独特功能。

一、传统文化教育的时代意义

1.立德树人的底气和底蕴

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其智慧光芒穿越千年,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构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价值体系,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立德树人的底氣和底蕴。

2.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内涵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还包括道德情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民俗礼仪、宗教信仰、历史哲学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语文教学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历史的角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传统文化是语文教育的根基,是语文教学的沃土。因此,我们要始终把语文教学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唯有这样,语文教学才有“源头活水”。

3.语文核心素养理念的落实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指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和关键内容,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和“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合理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资源相结合,在特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语文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认知、行为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识。

二、传统文化的教学价值

1.古诗文教学

中国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如《诗经》《楚辞》,它们是作者情感、阅历、品性、思维的呈现,蕴含着丰富的处世、修身、治国的智慧,也同样涵盖了家国情怀、道德情操、人文历史。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汲取古典诗文中的文化养分,有助于帮助学生陶冶高尚情操,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审美和文化品位,进而获得情感的升华和精神的洗礼。

在教学中,合理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情境教学法,借用古风歌曲或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构建场景或情境,以快速融入古诗文所表达的意蕴中。在课堂上可以采取“长课短教,多读精讲”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适当增加学生主体学习、自我体悟的时间。调动学生的“听”“读”“说”能力,以试读、熟读、背诵为步骤,通过接龙背、小组背等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古诗文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我们还要紧扣时代脉搏,立足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基点,做好经典古诗文拓展外化。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联系,并进行适当延伸和拓展,从而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立体的了解。

2.写作教学

站在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我们的写作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学立意,学选材,学构思,学表达,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学文化知识,学格局视野,学境界襟怀。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理念,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看待外面的世界,让学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积累。许多学生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写出来的作文语言平淡,选材不精,说理生硬,内容乏味,毫无思想价值。对传统文化质与量的积累,既能扩展学生的写作素材,也能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知识向写作能力转化。在具体方法上,教师可以通过指定诵读、摘抄经典、做读书笔记、写心得等,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做摘录、做笔记、写批注、写心得的好习惯,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拓宽传统文化知识面。

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我们要重点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优秀的语言文字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逐步让他们学会借鉴和应用,从而提升作文的品位和格调。可以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借用唐诗宋词,幻化出经典的妙词佳句,画龙点睛地表达情感,让作文的语言简练、隽永;鼓励学生用传统文化中的诗文名句、民俗谚语、人文典故等进行写作,这些内容可以使作文顿生亮色,观点得以升华,让作文展现出浓郁的文化意蕴。我们还要鼓励学生旁征博引,充实自己的作文素材,将饱含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的经典故事和文化名人身上充满意志的事例运用到作文中,充当事实论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提升文章的文化韵味。

3.文化实践活动

丰富多样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进一步领略民族文化魅力、开展文化实践的重要平台。发掘和利用时代性和地域性特色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校内,我们可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板报、宣传栏、校史馆、校园广播站等,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经典学习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征文、诵读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悟,陶冶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定期开展传统文化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引领学生品鉴古诗文精粹,解读人文历史,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在校外,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博物馆、纪念馆等,带领学生参观与体验,让他们感受历史,增长见识。还可以借助我国传统节日这个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寻访家乡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引导学生调查家乡的风俗文化,考察家乡的历史古迹,体验地方风土人情、民俗风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进而弘扬和传承优秀的乡土文化。

三、加强校本教研,探索高效教育教学模式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离不开课程研发、师资、资金等多方支持。一方面,学校要在人才引进、教师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交流等支持,并积极助推兄弟院校、片区和学术研究会的资源整合。另一方面,学校要鼓励教师加强校本教研,积极探索与校情、学情相符的切实有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模式,将区域性和特色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内容,从而打造成语文教学的一张特色名片。通过专家团队引领和学校教研团队自主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带领教研团队研讨课程单元教学目标、实施方式、评价标准等内容,研究教学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共同探讨高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新型语文课程教学模式。

总之,我们在语文课程中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时代、活在当下,就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贴近现实生活,走进学生心里,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熏染下,感悟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朽的思想和丰富的智慧,并融入自己的体验,塑就良好的品格与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 李华、苏旭《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践融合探究》,《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17期。

[2] 任翔《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1期。

[3] 王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年第6期。

(俞娟娟,1981年生,女,汉族,湖北十堰市人,毕业于湖北师范大学,学士学位,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探索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