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才子周信芳

2021-05-25 08:30王环环
记者观察 2021年5期
关键词:周信芳麒麟京剧

王环环

周信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麒派艺术创始人,名士楚,字信芳,艺名麒麟童,浙江慈城人。1895年1月14日出生于江苏清江浦(淮安市清浦区),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8日逝世。

在京剧艺术上,周信芳勇于革新创造,反对墨守成规,博采孙菊仙、谭鑫培等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加以变化,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麒派”。他的表演从剧情和人物出发,自然真实,富于时代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此外,在话剧、影视等方面,周信芳亦有不俗的表现。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1895年1月14日,周信芳出生于江苏清江浦。他的祖上曾是官宦人家,父亲周慰堂因迷恋京戏而选择从艺,唱旦角,取艺名“金琴仙”,母亲俞桂仙也是京戏艺人。周信芳从小就跟着父母隨戏班在江湖漂泊,耳濡目染,使他和京戏特别亲近,厮熟。

在周信芳5岁的时候,周慰堂随戏班到杭州唱戏,他见儿子天资聪明,就让他拜在著名文武老生陈长兴门下练功学戏。

陈长兴是杭嘉湖文武老生兼花脸,拿手戏有《焚绵山》《独木关》《芦花荡》等。陈长兴为周信芳开蒙,第一出戏是《黄金台》,周信芳一日便得其韵;接着又教他《一捧雪》《庆顶珠》等。第二年,周信芳便在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以“小童串”露演了《黄金台》,观众对他的聪明慧黠甚为赞赏,于是初登舞台,周信芳便一炮打响。那年周信芳虚岁7岁,所以父亲给他取了一个艺名,叫做“七灵童”。

之后,周信芳又师从王玉芳学老生戏,同李春来学武生戏,他们的悉心教导为周信芳的京剧表演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

不久,京剧名家王鸿寿,也就是梨园行赫赫有名的“三麻子”来到杭州,筹建蓉华班,听说“七灵童”很是了得,于是悄悄来到戏园看周信芳演戏。那天周信芳演的是《朱砂痣》,又叫做《天降麒麟》,而周信芳演的正是那个天赐的麒麟儿韩玉印。王鸿寿见这孩子功底扎实,便和周信芳父亲周慰堂商量,希望收周信芳为徒,去蓉华班演戏。

王鸿寿得此徒儿,甚是喜爱,百般呵护。演了一阵娃娃生后,王鸿寿开始教周信芳演正戏,第一出戏是《翠屏山》,虽然人小刀长,但是周信芳依然能舞得满台生风,“七灵童”从此声名远扬。

1907年,周信芳12岁,到上海的丹桂第一台演出,戏园专门请了一位擅长书法的老先生来写海报,也许是因为方言的关系,老先生把“七灵童”听成了“麒麟童”。那天晚上,周信芳的演出相当成功。第二天,上海的《申报》和《时报》都刊登了“麒麟童”在丹桂第一台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大家这才发现海报上的名字写错了。于是再找人重新写,不料遭到了戏院门口众多观众的抵制,大家叫嚷着要看“麒麟童”,不看“七灵童”,于是班主只得将错就错,再把名字改回去。从此,“麒麟童”这个名字就在上海扎下了根。

“麒麟童”声名大振的同时,周信芳的学习从未止步,他似海绵般吸收着各家之所长。

后来,周信芳又迷恋上了谭派。当时,在北京喜连成科班搭班学艺的周信芳正在新新舞台与冯志奎搭班,恰逢新新舞台老板请谭鑫培来唱大轴戏,使周信芳有机会与这位伶界大王同台。周信芳每天认真地观摩谭鑫培的演出,还雇了马车到他下榻的旅馆登门求教,恭恭敬敬地向他学了《御碑亭》《桑园寄子》《打棍出箱》等谭派名剧。

此外,他还向张和福老先生学《打棍出箱》等戏,向刘双全先生学《凤鸣关》《定军山》等靠把戏,遇潘连奎先生,又向他学《六陪大审》《盗宗卷》等念白戏。

有时,他同一个戏要向多人学习。比如《清风亭》,他早年向前辈郝寿昌学习,后在他的基础上编演了全本《清风亭》,而戏中张文秀拄拐杖的各种姿势却是从京剧名旦杨长寿、杨长喜那儿学习吸收的。

剧评家朱瘦竹先生曾在《南派做工老生的古今两宗匠》对周信芳如是评价道:“麒麟童的身上,台步像小孟七,髯口功夫像苏廷奎,做派像三麻子,武生戏像李吉瑞、李春来、王金元,老头儿戏像马德成,小生戏像龙小云……”

周信芳收各家之长熔于一炉,以自己的创意进行熔炼锻造,构建成了麒派艺术的巍巍大厦。

积极突破,锐意进取

辉煌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周信芳的个人魄力。

在表演艺术渐趋成熟、目臻完美的时候,意外也突如其来:周信芳的嗓子哑了。对一个以唱为主的须生演员来说,“倒仓”(注:戏曲演员在青春发育时嗓音变化或变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此,有的人不得不改行,有的人则或靠耍花腔来遮丑。但周信芳并未从此一蹶不振,面对如此困局,他决心闯出一条新路来。

他冷静地分析了自己的嗓音条件,经过反复思考,最后决定在唱腔上做出改变——学“黄钟大吕之音”。为此,他坚持不懈地下大力气练气,做到发声气足洪亮,咬文喷口有力,又特别在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方面努力学习,确切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气质。经过长期的钻研和探索,周信芳不仅没有受到“倒仓”的限制,反而形成了苍劲强烈、韵味纯厚的特色,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与此同时,为了使舞台表演更完美,周信芳也极为重视文学阅读,从中华经典书籍中汲取生生不息的养分。他读书讲究“学以致用”,“我买书是很‘功利主义的,是为了替我的演戏找参考资料我才买的。选购的范围基本上是属于文史一类的,八九不离十。有些书买回来即使不能‘立即生效,可是搁在那里也不碍眼,说不定哪天会用得着它。”

在周信芳书房里的书架上,经史、古今文学家的专集、昆曲传奇等古典戏曲资料、“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书刊等摆得琳琅满目。周信芳从纷繁热闹的舞台、排练场回来,喜欢待在书斋这个宁静的世界。他说:“家居无俚,我总是泡在书房里与书为伴的。这本翻翻,那本看看,漫无题旨,开卷有益。”

他的勤于读书在他的演艺生涯中起到了极其重要而明显的积极作用,比如帮助他解决了许多艺术创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他在编演《萧何月下追韩信》这出戏时,发现一般的剧本里初荐时,刘邦封韩信的官职是理廒官,又往往解释为管理粮仓的人员。堂堂相国郑重推荐,竟封这样的小官,他感觉有点疑问。于是他专门研读《史记·淮阴侯传》和《汉书·食货志》等史书,考据萧何初荐、二荐韩信时,刘邦给韩信所封官职的情况。《史记·淮阴侯传》中有“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的话。他据此判断当时封的官应为连敖,《史记集解》云,连敖即典客,虽然没有说明具体是什么官职,但是肯定不是粮仓管理人员,而是一个不太低的职位。二次保荐时,刘邦封韩信为治粟都尉,据《汉书·食货志》所说“桑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斡天下盐铁”,这是相当高的官职了。这样戏就顺了,说明刘邦对萧何的保荐还是给予一定重视的,只是胸怀壮志的韩信仍感雄心未酬,远谋深虑的萧何亦感韩信还未得重用,这就把刘、萧、韩三人之间的复杂关系深刻地表现了出来。

不限于行,广泛涉猎

周信芳的艺术视野非常广阔,京剧研习之外,他也曾涉猎其他门类的艺术,诸如话剧、电影等,并从中汲取艺术营养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表演,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与话剧结缘

与话剧的缘分还要从好友田汉说起。

1923年秋天,周信芳偶然见到一本叫《南国半月刊》的杂志,他发现这个刊物的主编正是著名的戏剧家田汉。周信芳久慕其大名,便順着刊物封底所印的地址寻访而去。二人彼此仰慕已久,一见如故,遂成莫逆之交。

1927年,周信芳应田汉之邀加入了南国社。在南国社,周信芳学习话剧,接受了新文艺思想,并开始研读鲁迅的作品。同年12月,南国社在上海艺术大学的小剧场举行“鱼龙会”演出,周信芳和欧阳予倩合演了六幕京剧《潘金莲》。这是京剧演员与话剧演员同台演出的一次盛举。周信芳精湛的演技博得了观众和行家的好评。

1940年1月23日,孤岛上海的进步人士为了救济难民,联合举办了慈善义演。周信芳领导的移风社也积极参与共事,与一些文化界人士联合演出了话剧《雷雨》。周信芳扮演主角周朴园,其他演员大多为移风社演员,还有一部分则是文化界、电影界、新闻界人士。周信芳充分发挥了他演京剧时擅长做工的长处,以丰富的表情、神态刻画周朴园这一人物的复杂性格。

演出结束后,反映极为强烈。报纸上发表评论,称赞周信芳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周信芳自己感受也很深,他对别人说:“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和角色的内心活动,话剧在这方面抓得很紧,演员的体会也深,京剧如果也能够这样,那就好了。”

探索和创造银幕形象

周信芳爱看电影。上个世纪20年代起,上海已拥有很多电影院,大量的进口外国影片和国产影片首映的地方往往就在上海。周信芳演戏之余,经常会与田汉等朋友一起去看电影。

周信芳说,从电影里他学到不少表演艺术和技巧,从而把它们融化到自己的表演中去。比如,他演《坐楼杀惜》,演到宋江杀了阎惜娇后站起身来,身体稍稍摇晃一下,然后右手拾起地上的匕首,放在鼻子边一嗅,若有所悟,接着做向前刺的动作,左手好像去抓人,踮起脚尖。这样抓了三次,再小步向前,随着锣鼓经,脚步踉跄,眼冲恍惚……这一段描摹人物内心恐惧心理的表演就是从美国电影明星罗纳德·考尔门那里学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周信芳的表演艺术更加炉火纯青。他经常率团到各地巡演,认真总结艺术经验,整理加工了一批代表作品,并编演了不少新戏。1956年2月,周信芳把整理加工好的《宋士杰》拍摄成戏曲艺术片,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应云卫、刘琼导演,黄绍芬摄影。

这是周信芳首次拍摄的影片,也是一次重要的探索。因为这个剧组有不少演员没有拍过影片,对镜头不太适应,所以周信芳主张拍摄之前先排戏,使电影导演、摄影师与演员有一个相互磨合的过程。他非常尊重电影导演,他对导演说:“舞台演出照舞台的样子做,拍电影就得按电影的样子做,你尽管提出要求来。”另外,他还积极帮助导演和拍摄人员深入地了解戏曲表演的特点,抓准表演中的精彩部分,充分运用电影的长处来展现出京剧舞台上的风采。

在整个排戏和拍摄的过程中,周信芳始终严于律己,对待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尽管他已年逾花甲,但根据戏的要求,该翻滚的照样翻滚,该扑跌的照样扑跌,丝毫也不马虎。

1961年下半年,文化部和全国文联又决定为周信芳拍摄一部彩色影片《周信芳的舞台艺术》。这部片子包括《徐策跑城》和《下书杀惜》两出戏,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应云卫、杨小仲导演。在周信芳与全体摄制人员的努力之下,影片拍摄亦取得了圆满成功。

影片《宋士杰》《周信芳的舞台艺术》用电影手段记录下了周信芳的精彩表演和舞台形象,尽现出麒派艺术的特异风采,为世人留下了一份绝版珍品。而周信芳的一生,就像他的京剧,激昂豪迈,雄伟苍劲,有阳刚之气的壮美;又像他带给人的印象,苍劲朴质,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周信芳麒麟京剧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国产操作系统银河麒麟V10发布
《京剧人设》
大师排练也不含糊
清溪麒麟製作
扛鼎之作 麒麟980本季度量产
“戏子”和名媛的传奇恋歌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Life of Student
周信芳旧藏反响热烈
周信芳坚持拍背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