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时代意蕴、内容范畴与实践理路

2021-05-25 08:34高燕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教育观时代

高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青年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1]青年是推動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生力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教育工作,既善于发动青年和重用青年,又善于领导和培养青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倾心关切青年成长,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为青年成长成才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2]

一、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时代意蕴

何谓青年?青年是对一个群体的称谓,是对一个年龄阶段的社会性特征描述,是一种精神文化编码,是一个社会中青春、活力、希望的实体标注。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把15~44周岁的人定义为青年,中国共青团把14到30周岁称为青年。青年不仅仅是一种年龄标志,而是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一个阶段年龄范畴的人所组成的、作为社会生产预备队的一个特殊群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反映了时代发展对青年发展的现实需求,揭示了青年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是新时代青年成长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新时代诠释新内涵。党的十九大用“五个时代”和“三个意味着”对新时代做了界定,标志着中国青年的时代定义和特征发生了变化,自信、创新、开放、文明成为新时代青年的形象表达[3],青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要求他们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强化本领。青年须在时代命题中明确任务使命,找出现实差距,明确奋斗方向,找准角色定位,将自身发展与时代要求相契合,将个人成才融入时代发展的伟大行动之中,以中国梦激荡青年梦。

新使命呼唤新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变化对青年教育提出新的时代命题,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年教育要与时俱进;在全球经济文化互联、互通的时代背景下,青年教育要开放包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要把艰苦奋斗贯穿于青年教育的始终;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就要求青年教育要有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青年教育是培养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要把握时代要求,要遵循青年发展规律,要引领青年成长,要锻炼青年品格,要塑造青年形象,要升华青年价值。

二、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内容范畴

习近平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常常以自身成长经历对青年进行谆谆教诲,由此形成很多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这些教育思想情真意切,既立意深远、逻辑严谨、内涵丰富,又兼具较强实践性,既有对青年历史责任与使命的深刻把握,也有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既有对青年特点的深刻揭示,也有对青年作为的充分肯定;既有对系统培养青年发展的方法指导,也有对青年自身发展的辩证思考。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既有宏大叙事的目标指引,又有细致入微的能力要求;既有理论总结,又饱含教育深情。

首先,青年历史定位。青年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未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将在当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实现。百年奋斗,一朝梦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地落在当代青年身上,新时代青年如何把握历史定位与时代使命,将个人奋斗与时代发展紧密融合是青年的任务,也是每一个教育者的责任。理解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是正确把握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前提。

其次,青年成长目标。“有理想”是对新时代青年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原则,是青年成长的导向指引,是青年奋斗的精神动力,是青年对时代发展的理性认同,是青年教育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要培养有理想的时代青年,就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文化自信的教育,加强中国梦的宣传[4],让青年自觉把个人奋斗融于时代发展洪流之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不懈努力。

“有本领”是“有理想”的外化表现,是行为范式,是能力体现,是青年优势。习近平要求青年爱学习、肯钻研、有创意,不但要向书本学习,更要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提升自身本领;有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敢想敢为。

“有担当”既是一种使命,也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包括脚踏实地、勇于担责、真学实干。“有担当”是前面两者的确证与体现。这就要求青年在社会实践中砥砺奋斗,不怕艰苦,不怕挫折,敢于向人民负责,向历史负责。

“三有”青年强调了青年及青年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是习近平青年发展目标教育思想的高度总结,是青年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激励青年一代勤于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投身社会实践。[5]

再次,青年工作思想。青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加强协同形成合力。青年教育既要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也要强化青年的主体作用。青年教育要契合青年发展需求,把握青年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科学施教。

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成长,支持广大青年建功立业。共青团要肩负起党赋予的光荣职责,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6]青年教育不是单个部门的任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最后,青年创新思想。青年教育应因势利导进行方法和范式的创新。“变”是辩证哲学的核心要义,是青年教育的不变要求。

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剧,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7]因此,教育者应引领青年正确认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因势利导,鼓励青年创新,创造条件让青年在创新环境中学习与实践,让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物化为青年学习奋斗的自觉行为。

三、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实践理路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和培养的重要论述,信任青年,培养青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党蓬勃发展的不竭力量源泉。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继承和坚持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进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思想的新境界。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认真学习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重要讲话精神,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认真思索并深刻回答,青年工作为谁培养人、培养怎么样的青年和如何培养青年的时代命题。[8]

(一)始终坚持“党管青年”的原则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9]这一论断进一步为新时代青年教育工作明确了根本方向,进一步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青年”的宏大时代命题。

自古以来,每个国家、每个政党都会根据自己的发展要求来培养和选拔人才。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就依靠青年、代表青年,也赢得了青年。坚持“党管青年”是历史传统的秉持与发扬,也是对时代发展进行适应的主动担责。

坚持“党管青年”,是新时代中国应对复杂内外局势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不断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全国各族青年力量,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实现国家富強、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以课程思政改革为抓手

课程思政是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青年教育的主渠道。

深入探索课程思政的理念及方法,多场景多维度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传授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保证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频共振是每一个教育者应秉持的教学样态。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将青年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有机融合于每一堂课程之中,以德引行,以行化知,让青年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素养和政治觉悟。

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目标。针对青年的发展和教育工作,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

(三)以练就过硬本领为目标

习近平曾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民族复兴大任历史地落在当代青年身上。青年是苦练过硬本领、增长真才实学的黄金时期,教育者要把握这一关键时机,科学引领青年掌握学习方法,强化社会实践,知行合一。

改革开放正处于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重要阶段,我们的社会发展正面临许多重大挑战、重大变革、重大风险,青年人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努力奋进,掌握过硬本领,跟上时代节拍,避免陷入狂热而迷茫的无助和混乱。

青年强,则国家强。“强”体现在体魄、在知识、在素养、在心理。“强”不是蛮干,是实干,是巧干,是能干。青年要努力学习,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身。新时代青年必须有责任、有担当、有能力、有创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为引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砥砺奋斗。

(四)以创新创造能力培养为旨归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机,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品质。历史选择了青年,青年应用行动回答历史给予的答卷。新时代青年应敢想、敢做、敢拼、敢赢,敢于从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

教育者要利用青年敢想敢为的思想特点和锐意进取的行为品质,创设教育环境,进一步丰富青年想象力,培养青年敏锐的观察力,锻炼青年果敢的实践力,提升青年一往无前的创造力。

青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所在,青年终将成为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不仅科学地阐释了青年的时代地位和社会价值,而且进一步发掘了青年成长成才的规律。[10]新时代的教育者应该学会掌握这一理论,在澎湃的历史潮流中,引导好青年,教育好青年,让青年在奋斗中砥砺梦想,不负韶华。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2.

[2]蒋红,李驰宇.不忘初心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EB/OL].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2602255317091515180&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t=1566374797581&showmenu=false&ref_read_id=107f3013-ecb7-40f4-83b0-8ad9c5dfd892_1605491987156&pid=&ptype=-1&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

[3]胡志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成才思想的三重逻辑互动[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8):14.

[4]郝钰叶,杨淑湘.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的时代意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3.

[5]郝玉叶,杨淑湘.习近平新时代“三有”青年的时代意蕴[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0):3.

[6]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 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N].人民日报,2020-05-04(1).

[7]张桂华,吴恒仲.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观的哲学底蕴[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9(5):18.

[8]蒋红,李驰宇.不忘初心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EB/OL].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20.

[10]蒋红,李驰宇.不忘初心来时路 砥砺奋进新征程——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教育培养的重要论述[EB/OL].

[项目基金:本文为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ZX06);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共建课题“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系统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2020GZGJ271)。]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教育观时代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基于“学为中心”教育观的“5.2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探索及反思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学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育观形成的一般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