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新知

2021-05-25 10:44刘香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民歌课程标准

刘香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7-342

在新课程初中音乐教学中,为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我们要做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的教学理念。那么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以下是一些浅见:

一、重视美育的作用

美育是音乐教学的根本,也是新课程改革要求达到的目标与共识。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真布置教材内容,有效上好课。课程标准降低了知识技能要求,淡化了技能训练,强化了审美、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专门设立了“聆听与鉴赏”学习领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突破。

“聆听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欣赏和音乐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大胆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在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及文化艺术素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这是一个带有方向性的变革,是对音乐教育的正本清源。

音乐作为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在人的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优势是培养人的创造精神。为此,音乐课程标准设置了“活动与创编”学习领域。课程标准鲜明地提出:“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创造包括两类学习内容,其一是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其二是运用音乐材料创作音乐,这种创作与音乐创作有关,但区别于专业创作。如在《音乐鉴赏》-生活之音一课,要求学生在欣赏谭盾的“水乐”中找寻灵感,结合生活中最常见、常用的纸来创造“纸乐”。在《绚丽的世界音乐-乐器篇》中,能够设计出心目中的乐器。

二、根据初中学生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措施

初中生对音体美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此,我们认真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课程标准将“面向全体学生”作为一项根本的指导思想,强调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将“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必然会带来教学难度的降低,拆除门槛,敞开音乐艺术的大门,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也必然要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感知发展的规律,确定内容标准的要求。

比如《音乐鉴赏》一书全书容量较大,在《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曲艺篇》中,可则选广东地区学生较熟悉也容易接受的“粤曲、粤剧”作为教学内容。因为语言上的沟通障碍降低了,学生更易接受这些所熟悉的内容,也就更有兴趣了解更多内容。

三、研究学生情况,灵活施教教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潮流的不断改变,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先从导语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导语是教师导入新课的语言,是课堂讲课的第一个环节。俗语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时,课前就有听到同学说民歌没意思,土里土气的,不喜欢听,没兴趣欣赏。然而老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资料,设计方法。上课一开始,老师就出示两句乐谱:一句是《王大娘釘缸》的民歌,另一句是《好汉歌》,先让同学们视唱,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异同点,然后说明,《好汉歌》是以《王大娘钉缸》民歌为基础,演变加工而成的。这说明民歌是音乐创作的源泉,它在音乐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后,教师提出要求,这节课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几首民歌,这样,同学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课则上得很顺利。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认真领会课改理念,分析学生的爱好心理。为完成大纲的要求,真实实现教学目的。我们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多实践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自己欣赏作品并能够评价作品。老师在其中只不过起着引导作用。记得前些年,社会上流行的低浅音乐,低级趣味较浓的流行音乐,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乐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调不高的、艺术性差的音乐,使正在成长发育的学生误以为这是“音乐艺术的时代性”,而那些优美的,艺术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学生看来总是平淡无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关键是要使学生划清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一部音乐作品,如果学生要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学生就必须能够从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为这是衡量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基础。因而学会这些,只有通过音乐欣赏课这条途径,并且把研究音乐作品的题材、内容、体裁、风格、情绪、曲式等表现手段这一环节作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技能,深入地认识音乐作品的内容美、形式美、情绪美、表现美,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平; 音乐欣赏的心理感知及其培养[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05期; 44-45

[2]赵宋光主编.《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3]《中小学音乐教育》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云南省广南县旧莫乡昔板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民歌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畲族民歌:《朋友,请你喝杯酒》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钢琴音诗化的广西壮族民歌音乐浅析
从叛逆到妥协的音乐巨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浅谈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特征
穿花衣 唱民歌
莫文蔚:民歌也可以很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