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年情系红船的三口之家

2021-05-27 17:18一润
妇女生活 2021年5期
关键词:南湖嘉兴红船

一润

100年前,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一艘小船上宣告成立,从此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在嘉兴,有一个特别的家庭,父亲是红船守护人,母亲和女儿都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金牌讲解员——

他主要负责红船的保护、维修及岛上的园林绿化。他说,他熟悉岛上的一草一木,就算闭着眼睛掉到水里,游上岸也知道是哪里

2021年3月10日,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内,金牌讲解员张一正带着讲解团队在演练。“今年正值建党100周年,预计会有非常多的团体来南湖景区和红船参观,我们这段时间都在修炼内功,为接待做准备。”演练间隙,张一气喘吁吁接受笔者采访。张一是南湖革命景区老员工张新志、徐金巧夫妇的女儿,从小就跟着父母围着红船转,对红船再熟悉不过了。

最先与红船结缘的是张一的母亲徐金巧。徐金巧原本是嘉兴市京剧院的当家花旦,1984年,京剧院解体,当时26岁的徐金巧应聘到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从一名京剧演员到一名讲解员,她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张一对母亲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我妈特别能吃苦。她常常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我,每天还挤出时间学习。”

张新志比徐金巧晚一年到南湖革命纪念馆。作为文保工作者,他对红船满怀崇敬,主要负责红船的保护、维修及岛上的园林绿化。从1985年到2018年,张新志一待就是33年,被人亲切地称为“岛主”。张新志说,他熟悉湖心岛上的一草一木,就算闭着眼睛掉到水里,游上岸也知道是哪里。

关于建党和红船的那段历史,张新志早已熟烂于心。当年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开。因特殊原因,会议被迫中断。后来在一大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下,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开会地点在距湖心岛200米的湖中央,为掩人耳目,还准备了麻将牌,如有船靠近,代表们就假装打麻将,王会悟在船头放哨。就在那艘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艘普通的游船从此成了中国著名的红船。张新志说,由于年代久远,早已找不到当年举行会议的那艘船,现在停在南湖上的这艘船,是根据董必武、王会悟等同志的回忆和相关史料记载,于1959年仿制重造的。

“一般的木質船很难保存这么多年。但南湖红船不一样,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张新志说,他入职南湖革命纪念馆,后担任纪念馆陈列文保部副主任,一直负责红船的维修保护工作。张新志说他至今仍无法忘怀上班第一天,师傅说把红船交给他守护的情景:“虽然知道担子很重,但感到特别自豪和振奋。”然而,守护红船的艰辛和挑战,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红船要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每次维修,张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将船上的1000多个大小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来清洗晒干,再刷上七八遍桐油,确保桐油渗透进去防腐防蛀

湖心岛四周环水,冬天寒气逼人,夏天酷暑难耐,但无论天气如何变化,张新志都一直坚守在红船旁。

细心的人会发现,张新志腰有些弯,走路时偶尔会趔趄一下,上台阶时格外小心。同事和家人都清楚,这个病根是张新志多年工作落下的。南湖没建水闸时,一到夏天就发大水,为了让游客如愿瞻仰红船,张新志和同事一起填沙包、铺跳板。徐金巧说,20多年前一个夜晚,女儿正发高烧,张新志从电视里得知台风要来便立马赶往南湖景区,带头跳入湖中,死劲拽牢红船,用绳索加固。2006年的“七一”前夕,因强台风袭击嘉兴,张新志和同事7天7夜不离岛,一直守护红船,每天就吃泡面。2010年春节下大雪,张新志脱下衣服跳入冰冷的湖中,为红船清理积雪,回到岸上时身体都快冻僵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新志对天气格外敏感。一遇到恶劣天气,他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立即给值班人员打电话或者索性赶到景区。对此,他笑道:“已经成了职业病。”

对于张新志而言,他最重要的工作,是每天如同照顾新生婴儿一般细致呵护红船。“日晒雨淋,红船长年浸在水里易腐烂,所以要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每年都必须拆开上油保养。”每次维修,张新志和同事都需要将船上的1000多个大小零件小心翼翼地拆下来清洗晒干,再刷上七八遍桐油,确保桐油渗透进去防腐防蛀。“修红船要在暴晒的露天,我们于是便在酷暑时节的正午,一遍又一遍地刷桐油,常常挥汗如雨。”每年历时50天左右的修补养护,红船焕然一新,张新志却要脱一层皮。

30多年来,从曾经的“门外汉”到令人敬佩的“红船医生”,张新志不断创新维修技术,结合现代和传统工艺,实现修旧如旧。他的徒弟李少敏赞叹:“师傅手把手地教我,如今我对红船所有部件都十分了解,一眼就可以看出哪块木板变形了、哪块木板需要重新上漆、哪个零件需要更换。”

“红船是我们的宝贝,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守护好一天。”每天早晨8点,张新志准时出现在南湖老渡口,登上船头向湖心岛驶去。来到红船前,他反复打量,审视着每一个细节——红船是否偏离位置、船体是否有损坏、船舱卫生是否整洁。这样的习惯他坚持了30多年,以确保红船不出任何问题。

张一时常听母亲说:“你爸风里来雨里去,对待红船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多年来,张新志被景区喻为顶呱呱的 “红船医生”,获得省劳动模范、“最美浙江人物”等荣誉。2018年11月,张新志光荣退休。退休前一天,他走到红船旁,先环视一圈后再进入船内,里里外外、角角落落仔细巡视一番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那天回到家,徐金巧发现丈夫眼睛红红的,嘴里一直喃喃自语:“好在女儿成了咱的接力人,我也放心了。”

“父母将讲好红船故事的接力棒传到我手里,我必须加倍努力,做一个问不倒的讲解员,将红船精神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传播好!”

徐金巧作为嘉兴南湖革命景区的第一代讲解员,从26岁干到56岁退休,整整30年,可以说把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南湖。“做讲解员其实不容易,必须得吃苦耐劳,大夏天晒太阳,冬天不能戴手套,没有节假日,但我觉得这份工作挺光荣的。”时隔多年,徐金巧依然清楚记得,一次,上海盲人旅游团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在听她讲解的同时,用手抚摸着红船的多个部位,连连赞叹:“共产党真了不起啊!”“那一刻,我更加认识到红船在世人心目中的分量,更感觉到作为一名红船讲解员的责任。”说起当时的情景,徐金巧仍然很激动。正是这样的一次次经历,让徐金巧认识到了自己工作的神圣,她工作之余更加努力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她还不断创新,带着徒弟们将讲解的内容编成板书、表演唱等形式。2006年,她更是将“红船精神”融入宣讲中,向前来瞻仰红船的游客讲述更为深刻的红船故事。很快,她成了南湖景区数一数二的红船“金牌讲解”。

“我在红船边长大,听着父母的红船故事成长,我也要成为一名红船人。”大二那年,张一光荣入党。2009年大学毕业,她悄悄瞒着父母报考南湖景区的讲解员,幸运地被录取了。之后,父母便成了张一的良师益友,一家三口聊天的话题时常与红船有关。

自从女儿来到红船旁,头几年徐金巧在前面带一个团,张一在后面也带一个团,母女讲解员成為红船旁的一道靓丽风景。张新志乐呵呵地说:“节假日与‘七一,是她们娘儿俩最忙碌的时候,我相对轻松点儿。”

“今后你要以岛为家,以馆为家。”父亲的叮嘱,张一铭记心头。讲解员兼导游,既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张一一天要带两三个团,凌晨4点就开始准备接待,每天要走2万步以上,近10公里路,晚上回到家身体累得像散架了一样,而且没有周末、节假日,偶尔有空闲时间,她也是去翻阅书籍,积累知识。为了游客“南湖的水容量有多少?”“最深处几米?”等一些问题,张一到处找资料,到相关部门求证。

并非科班出身的张一,学的是音乐专业,虽然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但是为了让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在参观中真正去接受和感悟,她想方设法用既好听又易懂的方式宣讲红色故事。张一创新讲解模式,根据参观团队的特点和需求讲解,她管这种方式叫因人施“讲”。有一次,张一接待一个音协专家团队,在去湖心岛的游船上,她发现整个团队的气氛有些沉闷,便即兴唱了一首《南湖采菱歌》,一下子就调动了整支团队的情绪,也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讲解员的工作看似重复单一,但要做好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张一说,每一批参观人员都是一张新的考卷,又都是不留情面的考官,讲解不仅要求“专”,而且还要“博”,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讲解中从容应对。为此,张一在办公桌、床头边堆满了一摞摞红色革命书籍,有空就翻看。

2017年“七一”央视现场直播,张一做讲解员。她大方得体,受到央视记者点赞。张一曾经接待过一个夕阳团,团员都是80岁上下的老人。从湖心岛前往南湖红船途中,在等待摆渡船的时候,几位老人聊起了退休后的幸福生活,由衷地感叹:“中国共产党真是伟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晚年呀!”张一情不自禁为这群老人唱了一曲《祝你平安》,惹得老人们纷纷向她竖起大拇指。2019年9月,浙江大学一批新党员来到南湖,面向红船举起拳头庄严宣誓。铿锵的语言,庄重的神情,让张一热泪盈眶。她觉得,在讲解员的岗位上,她真切地体会到了人生价值。

在嘉兴,张新志一家三口被外界亲切地称为“红船家庭”。母女俩先后为多个国家领导人讲解过“红船精神”,获得好评。2019年,张一参加全国首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获得专业组优秀讲解员称号。

“父母将讲好红船故事的接力棒传到我手里,我必须加倍努力,做一个问不倒的讲解员,将红船精神向全国甚至全世界传播好!”采访结束时,张一铿锵说道。

【编辑:潘金瑞】

猜你喜欢
南湖嘉兴红船
“红船”争霸赛
南湖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红船向未来
什么是红船精神?
嘉兴融沪记
初心依旧绕红船(辘轳体)
南湖早春(节选)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新性质及应用
嘉兴城区话的声母、韵母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