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的议论段写作教学

2021-05-30 10:48左高超
学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

摘要:基于课文解读进行议论段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以写促思,以思促写,相辅相承。议论段是形成议论文论证力量的主要部件,然而,当前中学生议论段的写作主要存在论证不严谨、观点片面、缺少深度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在日常作文训练中,一线教师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归因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以促进学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和核心素养的提升与达成。

关键词:议论段;归因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

一篇优秀议论文最大的特色在于以丰富的论据、自洽的逻辑和严谨的语言形成强大的论证力量,而形成这种论证力量的部件就是议论文的议论段。[1]议论段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议论文品质的主阵地,议论段不严谨、片面、肤浅,没有论证力量,整篇文章也就失去了光彩。基于此,为了矫正学生的这些写作问题,笔者提出三种指向高阶思维训练的议论段写作教学策略,以期为广大一线教师的写作教学助力。

一、归因思维

学生往往把积累事例素材当作是写好议论文的关键,事例论证是学生作文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也是教师检测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学生作文中追求罗列事例的趋势愈加显明,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素材运用要出奇出新。这种做法本无可厚非,却有失偏颇,正如“一万只白天鹅也无法证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一样,事例论证只是不完全归纳法的一种枚举法,极容易走向“轻率概括”的谬误,导致论证不严谨。比如,笔者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曾就“志向与人生”为题组织学生进行议论段的写作训练。学生推选了一份最佳例文,如下:

志向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此言得之。毛泽东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终成一代伟业;老愚公老而弥坚立志搬走两座大山,寒来暑往,持之以恒,终于感动天帝;司马迁身遭横祸而意志不衰,立志完成史书彪炳史册;史铁生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坚持写作绽放生命异彩。试想,倘若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是贪图眼前的安逸或者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又怎能走出生命的低谷,迈向人生的成功?

从形式上看,学生的议论段结构较为完整,有论点有论据,有道理论证也有事例论证;事例论证中素材较为丰富,句式比较整齐;可见,学生的文笔较佳、素材积累较为丰富。然而,从内容上推敲似乎说服力不够,因为不管是毛泽东还是老愚公亦或是司马迁和史铁生,他们的成功固然与志向有关,但是也有其他因素,比如个人智力、外在机遇、他人帮助等等。于是,笔者以这个论证段的修改为契机,设计了一个“基于培养学生归因思维”的议论段写作训练课。课堂上,笔者先向学生呈现了两种修改方案:

(修改1)志向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此言得之。毛泽东少年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终成一代伟业;老愚公老而弥坚立志搬走两座大山,寒来暑往,持之以恒,终于感动天帝;司马迁身遭横祸而意志不衰,立志完成史书彪炳史册;史铁生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坚持写作绽放生命异彩。试想,倘若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即使他们拥有过人的天赋、良好的机遇甚至外物的相助,也很难走出生命的低谷,迈向人生的成功。

(修改2)志向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古人云,有志者事竟成,此言得之。史铁生身残志坚,不向命运低头,坚持写作终究绽放生命的异彩。倘若他没有坚强的志向,即使他天赋异禀也很难走出命运的漩涡;倘若他没有坚强的志向,即使有亲友相助、高人指点也可能意志消沉、走向堕落;倘若他没有坚强的志向,即使机遇来临,也不会垂青于他这样一个没有准备的人。可见,志向于人生是多么的重要!

笔者让学生对修改前后的3个议论段比较优劣,学生很快发现修改后的两个议论段的优点:既突出了“志向”的重要性又兼顾了“人生成功”的其他因素,这样的论证比较严谨。接着,笔者又让学生比较修改后的两个议论段的异同。经过一番讨论,同学们认为两个修改段各有优点:前者保持了原段事例丰富的优点又避开了论证不严謹的缺点,此法适于素材积累丰富的同学运用;后者更加突出强调的“志向”与“成功的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更加凸显了“志向”的重要性,此法适合素材积累不太丰富的同学运用。

据此,笔者引领学生总结矫正论证不严谨的方法:社会现实是复杂的,多因一果现象很普遍。运用归因思维,找到事物或现象产生的几个主要原因,按照“绿叶衬红花”的方式进行分析论证,让“论点”做“红花”,其他因素充当“绿叶”,在不否认“绿叶”作用的前提下凸显“红花”的重要性,以此来保证论证的严谨性。

二、辩证思维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辩证思维的核心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避免片面化、极端化的思想倾向。受传统、生活阅历及认知视野的局限,中学生的认知极易滑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谬误,这种静态的、孤立的看问题的思维模式应该得到矫正。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联系的、发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比如,在教授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后,笔者将同学们曾经写过的一篇有关“要不要拒过洋节”的作文拿出来,并摘抄其中比较典型的两个议论段向同学们展示:

(例1)拒过洋节,着实可笑!想以拒绝外来文化的方式寻找自信就是最大的不自信。近百年来,中国的哪一次进步不是依靠吸收外来文化?如果洋节需要抵制,洋装需不需要抵制?飞机、轮船、汽车、电脑哪个不是外来文明的产物?只有拥有“兼容并包”的心态,才能发展我中华。试想汉唐两宋,如果也抱有狭隘的民族主义的话,还会有那璀璨的汉唐文化和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吗?明清两朝闭关锁国而走向衰落,不就是抵制外来文明的前车之鉴吗?拒过洋节,我看应该慎重。

(例2)拒过洋节,从我做起!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何须崇洋媚外而丢失传统?近年来,大肆炒作各种洋节、宣扬外来文化从而导致民族文化的式微,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早就应该被纠正;一味地崇洋媚外,造成对自己国家的自卑,只看到人家好,看不到祖国的好,甚至觉得外国的月亮也比自己的圆,久而久之,国将不国。试想,一个失去本民族特色的中国还是真正的中国吗?失去本民族认同感的民族还会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吗?所以,担负民族振兴重担的我们,应该从拒过洋节做起。拒过洋节,振兴中华!

《拿来主义》为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提供了典范,有效发展了学生的辩证思维品质。此时,让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审视上面两个议论段,同学们很快发现问题所在——以偏概全,观点片面。然后笔者让学生研究矫正方案,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①洋节、外来文化中有糟粕有精华,应该辩证看待,不能一味排斥或接受;②对洋节、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要积极吸收,糟粕部分果断抛弃;③吸收洋节、外来文化精华部分的同时也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传统,做到兼容并包、和谐发展。紧接着,笔者让学生对以上段落做修改或改写,修改效果良好,笔者选择其中一个示范如下:

洋节,过与不过,请慎下定论。洋节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油奶蜜糖,一概拒绝或全盘接受都是不可取的。正如鸦片,它可以令瘾君子堕落,也可以化为治病疗伤的方剂,每个事物都有其利与弊的两面。对待洋节,我们亦应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视之。对那些宣扬迷信、含有不健康因子的外来节日,我们应该果断拒绝;而富有平等、和平理念的外来节日,我们大可欣然接受。好比五一国际劳动节,其对生命的尊重、对劳动价值的褒扬精神也是我国大力提倡的,我们将其纳入传统节日不也适得其所吗?因而,我认为,对洋节应当区别对待,发扬其有利一面、改造或摒弃其不利一面方为上策。

据此,笔者引领学生总结矫正观点片面的方法:对待一个有争议的现象发议论,应该采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在看到其有利一面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不利的一面,两相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三、批判性思维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缺乏主见、缺乏创新是当前中学生习作中的顽疾。究其原因则是学生思维固化、僵化,缺乏想象力和质疑精神。笔者运用文献分析法整理近年来有关作文教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缺乏反省意识”是当前作文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2]这种反省意识的缺乏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缺失,从而造成学生作文浮于表面、缺少深度的现状。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增强思维品质的深刻性。因此,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教师应积极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来矫正作文深度的缺失。

在教授《报任安书》一文时,针对“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一段作者的观点,笔者提出让学生以“逆境与人才”为切入点进行议论段写作训练。学生们经过一番写作、讨论,推荐以下文段为优秀范例:

有时候,逆境反而更能出人才。正所谓“不幸是天才的进升阶梯”,逆境因其充满艰难与困苦而更能考验和磨炼人的精神和意志。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饱受贫困、孤独、疾病的摧残,28岁那年的双耳失聪更是将他打入无尽的痛苦之渊;但为了实现心中的音乐梦想,他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比顽强的意志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最终创作出《命运交响曲》等传世名作。所以,逆境有时也是一方磨刀石,唯有在逆境面前迎难而上,才能成就不留悔恨的人生!

很明显,学生的范文是顺着《报任安书》的思路展开的,这样写,很容易造成流于肤浅、“千篇一律”的局面。针对学生的范文,笔者没有马上点评,而是趁机提出一个问题让全体同学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逆境与顺境相比,哪一个更利于人才的发展?听到筆者的问题,同学们先是一阵沉默,然后陷入一场激烈的讨论之中。经过讨论,同学们的观点基本达成一致:与逆境相比,顺境更利于人才的培养;逆境中人才的涌现大都是人才自身努力奋斗的结果,不是逆境的功劳,我们不能因此赞颂逆境,相反,我们应该为人才的发展创造更好更积极的环境。紧接着,笔者让学生试着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模式对范文进行修改。笔者选择其中一个示范如下:

逆境在每个人面前都意味着一场磨难。在逆境面前,几人能够幸免,又有几人能够逆流而上,走出命运的低谷?不要说贝多芬因双耳失聪才创作出传世名作《命运交响曲》,也不要说曹雪芹因衣食无着才写出旷世之作《红楼梦》;谁又敢说耳聪目明的贝多芬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作品,衣食无忧的曹雪芹不能写出更加完整的《红楼梦》呢?不要因为逆境之下涌现几位杰出人才就无视逆境的弊端,在21世纪“人才至上”的理念之下,我们要为人才的培养多一点帮助少一点磨难。

显然,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写作更加深刻、更具说服力。当然,任何一种思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交相作用于写作之中的,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过程也有助于其他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升。

要之,基于课文解读进行议论段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写作是语言运用的过程也是思维呈现的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以思维来矫正作文的偏失,以写作来促进思维的发展,不失为一种双赢的写作训练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褚树荣:《如何写好规范的议论段》,《中学语文》2016年第26期。

[2]莫娟:《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资源运用的研究》,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学位论文。

(作者:左高超,山东省滨州实验中学教师)

[责编张应中]

猜你喜欢
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
唯物辩证思维在《生态学》教学中的应用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基于辩证思维的高中数学解题再认识
日本当代艺术家保科丰巳的创作路径探寻
浅析当代大学生如何辩证的看待网络技术的发展
民族复兴视域下科技创新环境培育与优化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