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选择题中的应用

2021-05-30 05:44李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1年25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

李欢

摘要:本文作者在教学中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初三班的学生在语法选择这道题上失分十分严重,因此尝试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梳理与语法选择题相关的知识点,结果发现,两个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这道题上的得分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法选择题;思维导图;语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21)S1-0098-03

引言

在本学期期末考试的两周前,笔者对自己所任教的初三级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期末英语模拟测试,希望通过测试来看看目前学生还存在的问题,以便制订更为有效的期末复习计划。结果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在语法选择这道题上失分十分严重,于是,笔者开始总结自己的做题方法和技巧,并尝试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其梳理出来,教授给学生。下面,笔者将结合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来阐述自己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法选择题的解题之中。

思维导图的含义和优点

1.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心像图或心智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根据人脑特征设计的一种以直观形象图示来标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维记忆的方法,指将相关的词或者图形围绕着词的中心,结构化、框架化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充分发挥联想,促进师生交流,有效整合课程学习,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2.思维导图的特点

赵佳指出,思维导图具有以下三大优点:一是直观性强,即将抽象思维具象化,这也是思维导图教学法的最大优点;二是线索性强,即知识点一环扣一环,学生根据线索快速厘清学习思路;三是兼顾趣味性,但使用者须根据自身需要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导图的软件对思维导图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进行设计,使思维导图富有趣味性。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选择题型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有助于厘清考点以及初步建立与“语法选择”考点相关的语法体系

笔者通过分析初三第一学期“英语双语报”中所有的“语法选择”题(总计18道)以及近三年广州市中考卷的“语法选择”题(2019—2021年),发现广州英语“语法选择”题型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冠词、介词、数词以及连词这八大词性。为了方便学生对这些考点有个直观的印象,笔者利用“XMind”软件,提前创建了一张思维导图(如下页图1),并利用XMind的“配色功能”改变各个节点所在方框的颜色,用以凸显这些节点。

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来阐述自己当时是如何在课堂上呈现这一思维导图的。

以英语双语报Unit 3的一篇语法选择教学为例。上课伊始,笔者跟学生们玩了一个互动的小游戏,即让学生认真观察这篇语法选择题里的所有选项并让大家判断每一题的考点。接着,笔者让学生总结出这道语法选择题的全部考点。最后,笔者再呈现提前做好的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很快就在脑海中有了一个清晰的画面,知道这个题型主要考查哪些语法点。例如,第一题是考“动词”,那我们就可以调动跟动词有关的知识点。然而英语中,关于动词的知识点又相当多,学生很难一下子就想到应该调动动词的哪些知识点。基于此,笔者接着又尝试增加思维导图中动词的分支来帮助学生梳理有关动词的知识点,厘清做题思路。

2.利用思维导图,串联归纳语法选择题相关的语法知识,厘清做题思路

众所周知,英语语法知识错综复杂,不仅多而且分散,倘若不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学生很难掌握这些语法点。下面笔者将以“动词”这一考点为例,接着上文的分析,继续探讨笔者当时如何借用思维导图,将“动词”的相关语法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梳理语法点,明确做题思路,进而提高学生做题准确率。

首先,通过上面对选项的分析,学生已经知道了在这道语法选择题中,共有3道动词题(分别是题号1、题号2以及题号15)。

选项:

( ) 1. A. mean B. meaning C. means D. were meant

( ) 3. A. travels B. travelling C. travel D. travelled

( ) 15.   A. go

B. to go  C. going

D. went

語篇:

“Hou sheng ke wei”is a Chinese idiom(成语). It 1 young people, full of young spirit, will often surpass elders....

In ancient times,the great thinker Confucius often 3 through all the states, teaching....

Then he asked the carriage driver 15 around the childs castle.

那么面对动词这个点,我们应该做哪些思考呢?或者说我们首先要调动动词的哪些知识呢?针对这一问题,在课堂上,笔者带着学生一起梳理有关“动词”的知识点。

第一,面对动词,我们首先要判定“挖空处”是填“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所谓“谓语动词”就是在句中充当谓语,其特点是紧跟主语之后,有人称、数、时态的变化。而“非谓语动词”就是在句中不充当谓语,没有人称、数、时态的变化。于是,我们在动词的右边增加了两个分支,即“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如图2)。

学生根据这一思路,回看第一题所在的原文“It  1  young people, full of young spirit, will often surpass elders.”,很显然,挖空处要填谓语动词,因为它紧跟主语“it”之后。接着,学生又会思考:既然我确定了这要填“谓语动词”,那我又该选哪个?选项中的A.mean、C.means、D.were meant都是谓语动词。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带学生梳理了有关“谓语动词”的知识点(如下页图3)。

通过图3,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了在“谓语动词”里,有两个需要关注的点:一是“时态”;二是“语态”。另外,每个点也对应着不同的语法知识。把这些知识点放在题目中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从时态上分析,这个句子(“...It  1  young people, full of young spirit, will often surpass elders.),是一个“主句+宾从”的结构,现在宾语从句用了“will surpass”这一形式,这是一般将来时的结构,而宾语从句的时态是由主句的时态决定的,这就说明主句一定是“一般现在时”,所以,可以排除D选项,而又因主语是第三人称,根据主谓一致的原则,就只能选C。另一方面,从语态上看,主语“it”和谓语动词“mean”是主动的关系,所以不能选用被动语态,排除D,又因主语是单数,根据主谓一致的原则,所以排除A,最后也只能选C。

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题三也考的也是谓语动词,利用图3之“时态”对应的线索即“找时间标志词”,我们很快在题三中找到了“in ancient times”这一时间标志词,于是,我们就能判定这个“挖空处”要用过去时,而选项中只有D是过去时,所以,这道题就选D。

关于题号15(Then he asked the carriage driver 15 around the childs castle.),通过观察题号15所在的句子,根据图3给出的做题思路,回到原句里看,我们会发现这个句子中已经存在谓语动词“asked”。由于这个句子中没有连词,所以由英语的句法知識可知“这是一个简单句”,这就意味着这个句子就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因此,我们可以判断,这道题考查的是动词中的“非谓语动词”,既然这样,我们就有必要对非谓语动词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于是,笔者在图3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图4,增加了非谓语动词的部分(见图4中深色阴影部分)。

再将图4中有关非谓语动词的知识运用到题15中,我们会发现这道题应该选“B”,考查的是非谓语动词中“to do”的用法,以及“ask sb. to do”这一固定搭配。

至此,笔者就带着学生梳理出了英语语法选择题中有关“动词”的语法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通过线条、方框、括号的方式变得系统化,最后变成了一幅直观而又简洁的思维导图。

在上述的案例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思维导图在破解这种语法选择题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语法选择题的做题思路,明确语法选择的考点,构建相应的英语语法知识体系,还能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英语语法思维,促进学习自主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思维导图呈现的过程性,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让思维导图真正帮助学生在中考英语语法选择题上获得高分。

参考文献:

[1]冯截江,王欢.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8):145+147.

[2]赵佳.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名师在线,2019(06):77-78.

[3]王化敏.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2020,20(19):168-171.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究
学海无涯“图”作舟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