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柏”是否要还原为“柽柏”

2021-05-30 05:48夏松平
学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还原水经注异文

摘要: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收入了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文中有云:“绝(多生怪柏。”然而,考察《水经注·三峡》的早期版本和文献引用,文中的“怪柏”大都写作“柽柏”。因此有人认为:“早日还原这一文本的本来面貌。”但是,本文认为,基于古诗文中的异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等五点原因,“怪柏”不需要还原为“柽柏”。

关键词:水经注;三峡;怪柏;柽柏;异文;还原

全國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6月第1版)收入了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文中有云: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教材注明,《水经注·三峡》一文节选自《水经注校证》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然而,考察《水经注·三峡》的早期版本和文献引用,文中的“怪柏”大都写作“柽柏”。例如,宋刻本、明抄宋本、明刻本、清代校刻朱谋?笺本、清朝早期重要校本、18世纪四大家之一沈炳巽各本等六类《水经注·三峡》版本都写作“柽柏”;明代曹学佺《蜀中广记》、周圣楷《楚宝》、陈天定辑《古今小品》等书对《水经注·三峡》所作的文献引用也都写作“柽柏”。

毋庸讳言,从版本学的角度来看,在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柽柏”比“怪柏”应该更为接近这一文本的本来面貌。那么,作为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其八年级上册收入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怪柏”是否要还原为“柽柏”?

对此,有人认为:“作为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我们期待能本着‘求真的探求精神,早日还原这一文本的本来面貌。”但是,通过学习、梳理和思考相关文献,笔者认为,“怪柏”不需要还原为“柽柏”。理由如下:

第一,古诗文中的异文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例如,唐朝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末句,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李太白文集》、日本静嘉堂藏宋刻本《李太白文集》等中作“随君直到夜郎西”,而在元刻本《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宋杨齐贤集注、元萧士赟删补)和清代以来影响极大的王琦辑注本《李太白全集》等中作“随风直到夜郎西”;先秦佚名“苛政猛于虎”的故事,在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礼记》、《四部丛刊》影宋本《礼记》等中作“使子路问之”,而在唐石经《礼记》、宋监本《礼记》等中作“使子贡问之”。

同理,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三峡》的“绝多生柽柏/怪柏”句,在上述六类版本中作“柽柏”,在下列三类版本中作“怪柏”:18世纪四大家之二赵一清各本在“绝多生柽柏”句下注云:“一清按:《御览》引此文作‘怪柏。”18世纪四大家之三全祖望各本在“绝多生怪柏”句下注云:“今按赵作‘柽。”18世纪四大家之四戴震各本在“绝多生怪柏”句下注云:“案:怪,近刻讹作‘柽。”因此,“柽柏”与“怪柏”也是《水经注·三峡》存在异文的一种正常的现象,并非“今人大多对此习焉不察”,并非“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明确的校正”。

第二,语文教材选文用字不仅要考虑版本之“源”,而且要考虑版本之“流”。

唐朝初年政治家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的版本,历来有两个系统:一为《旧唐书·魏征传》和《贞观政要》所载文本;一为《古文观止》所代表的后世选本。这两个版本系统的差别很多、很大,其中之一就是在第一个版本系统中或作“胡越为一体”或作“吴越为一体”,在第二个版本系统中只作“吴越为一体”。

比较《谏太宗十思疏》的两个版本系统,确如黄灵庚先生所说,“胡越”说较为符合“魏征谏疏的原意”。然而,民国时期的语文教材多采用其第一个版本系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语文教材均采用其第二个版本系统。为了教材的顺畅衔接,避免引发教学分歧,现在的全国统编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下册第八单元收入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也采用了其第二个版本系统,沿用了通行的“吴越”说。

同理,北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三峡》的版本,据胡适统计有九大类。“绝多生柽柏/怪柏”句在清朝前期以前的六类版本中写作“柽柏”,这更为本真;但是在清朝前期以后的三类版本中或提到或写作“怪柏”,这更为通行。再说,以后对郦道元《水经注》的大量的整理研究多以戴震的殿本《水经注》为底本。因此,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收入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沿用“怪柏”说,也是考虑到文本的通行性。

第三,改动原作,有可能效果更好。

郦道元《三峡》中,第三段写春冬三峡之景。“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柽/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极为精练的四字,状写了四种景物,且各具特色,由景境导出了作者的心境。因此,“怪柏”比“柽柏”更能突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更能与“素湍”“绿潭”“悬泉”“瀑布”的构词方式保持一致,更能与一句话四字写四物的“清荣峻茂”相呼应。

第四,教材注释作出自某本,并非字字遵从某本,有时会根据语文教材长期沿用的版本微调。

诚然,教材虽然有时按照权威性原则出版本注释,但是并不完全遵从所选定版本的正文。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一些古诗文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于编者所选定的版本的面貌,而且这种面貌已经深入人心。因此,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会采取一些变通的方式,即部分诗文采取“通行”的面貌,允许个别文字来自其他可靠的版本或典籍,而与所选定的版本的正文有所不同。

例如,全国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收入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出自《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据此,民歌中的“坐我西阁床”应该为“坐我西间床”。但是,自清末明初起,语文教材收入北朝民歌《木兰诗》即多作“坐我西阁床”。因此,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收入北朝民歌《木兰诗》时,仍然作“坐我西阁床”。

同理,为尊重长期以来的教学习惯,过去各地语文教材收入郦道元《水经注·三峡》,虽然注释采自杨守敬、熊会贞合撰的《水经注疏》(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但是仍然把该书正文中的“檉柏”改成了“怪柏”。语文教材的“文选”性质是“不主一本,择善而从”,此乃编纂选本的通例,并非“硬改”。

第五,在教材中适当地引入异文,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辨析领会古人遣词用字的妙处。

全国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24课课后的“思考探究”第一题: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从版本的角度来看,“望南山”不为无据,汲古阁藏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见”字下有校勘记云“一作‘望”,而《文选》《艺文类聚》录此诗亦均作“望南山”;但从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望”字执着刻意,是有心而为;“见”字从容自若,是无意得之,且与“悠然”相契,终胜“望”字一筹。对于初中生来说,单看这“见”字,或许不容易体会其中的妙处,但引入异文“望”字作为比照对象,辨析二者在表意上的差别,“见”字之妙就不难领悟了。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如清人何焯就指出:“就一句而言,‘望字诚不若‘见字为近自然,然山气飞鸟皆望中所有,非复偶然见此也。‘悠然二字从上‘心远来。东坡之论不必附。”但终究不免强为之说。近世亦有主“望”字者,多在“南山”上下功夫,或以为象征寿考,或以为寓意丰收,但大都是故作新说,难以服众。

同理,就郦道元《水经注·三峡》,我们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有人认为,不但要把郦道元《水经注·三峡》中的“怪柏”要早日还原为“柽柏”,而且要把“柽柏”理解为柽树和柏树,这比把“柽柏”理解为柽柳更符合实际。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以这类异文问题作为教学或测评的切入点,相比于单一的简单的结论,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思维能力的锻炼,或许才是更为重要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作为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怪柏”不需要还原为“柽柏”。

参考文献:

[1]陈明洁:《“怪柏”应作“柽柏”——〈水经注·三峡〉异文考辨》,《语文学习》2021年第1期。

[2]陈恒舒:《谈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异文》,《中学语文教学》2020年第1期。

[3]朱于国:《略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注释的相关问题——兼答黄灵庚先生》,《语文学习》2020年第10期。

(作者:夏松平,安徽省宿松县第二中学高级教师)

[责编崔达送]

猜你喜欢
还原水经注异文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还原”范冰冰
收藏在“还原”中添趣
简析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罗定《龙龛道场铭》碑异文考辨
近二十年来《水经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