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理解“赴荆门”

2021-05-30 05:48刘添喜
学语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王昭君荆门杜甫

摘要:杜甫《咏怀古迹(其三)》首联存有争议,有人说是杜甫本人赴荆门;有人说是杜甫构想群山万壑赴荆门;笔者从全诗的理解出发,引入《文心雕龙》中的“神思说”,认为是杜甫的神思跨越山水,穿越时空,奔赴昭君村感怀。

关键词:咏怀古迹;杜甫;王昭君;荆门

《咏怀古迹(其三)》是杜甫旅居夔州时的作品,借咏明妃村、怀念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此诗学界争议颇多,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就有不同解释,而这些不同解读也创造了比较的空间。

一、“我”临荆门说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解释该句:“言我登历山水以入荆门,适睹明妃生长之村犹在。”[1]他认为是杜甫穿越群山万壑,渡过千山万水奔赴荆门,途中恰巧寻觅到王昭君的村落。陈贻焮先生也持相同的看法:“乘船从千山万壑的长江前往荆门,途经秭归,那里还有出过古代著名美人的昭君村。”[2]

关于荆门,陈贻焮先生说:“唐人多呼荆州为荆门,……此诗中的‘荆门亦然。”[3]其理解的荆门不是教材注释所言的“山名”,而是荆州。荆州,西带川秦,东瞰吴越,自古以来是水路出川的交通要道。而明妃村在杜甫居住的夔州和东边的荆门之间。自汉至唐,历经风雨云烟,万千村落消失无踪,昭君村仍长存人间,又凑巧被杜甫遇见。这种机缘巧合的相遇触动诗人的诗情,诗中流露出艰苦跋涉后得偿所愿的欣喜、庆幸的情态。然而,有学者说这种解读不妥,会让诗句了无意蕴,且与下句连接突兀。[4]同时,杜甫有没有前往昭君村尚存争议。

二、“群山万壑”说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收录廖仲安先生《〈咏怀古迹(其三)〉赏析》一文,文章认为杜甫在夔州白帝城创作《咏怀古迹》,没有亲自前往昭君村。他是站在高处,东望荆门山及昭君村,构想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的雄奇景象。

支持“群山万壑”为赴荆门主体的学者不在少数。清代吴瞻泰说:“发端突兀,……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5]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引朱瀚的话说:“起处,见钟灵毓秀而出佳人,有几许珍惜。”[6]萧涤非先生也说:“赴字极生动,写三峡连山,势若奔赴。美其人,故奇其地。”[7]

赴荆门的对象究竟是谁?笔者在课堂上让学生相互讨论。大部分学生认可“群山万壑”一说。他们认为這种解读把山峦写活了。化静为动,化平为奇,千山飞腾,万水奔波,汇聚明妃村,又给读者带来“造化钟神秀”的感觉。王昭君是传奇女子,其出生自是不同凡响,自有一番天地气象。同时,这种解读表现出诗人构思的精巧,而这也符合杜甫晚年“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创作风格。

三、“神思”穿越说

尽管大多数人认可“群山万壑”为赴荆门的主体,但是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明代胡震亨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8]他认为如此壮阔的风景应该与英雄相配,与王昭君相配则不相称,不协调。

古人云:“诗无达诂。”对于诗歌的解读因时因人而有所差异,上述两种解读各有秋千,笔者在备课及上课的过程中,受到师长和学生的启迪,认为“赴荆门”的主体似乎可以理解为杜甫的神思。何为神思?所谓神思简而言之就是心思。

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神思是作者创作的关要,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是驭文谋篇的首要方法。奇妙的神思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与外物交接,与天地沟通,从而让作者达到神游物外的境界。

在诗歌创作中,杜甫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他的神思打破时空的约束,自由穿越时间与空间之中,跨越群山万壑,趟过千山万水,穿越到明妃村感怀。这让他如同身临其境,从而生发感慨。其后,杜甫的神思更是飘飞远扬,直抵大漠深处的昭君墓,他的神思萦绕在茫茫大漠中不甘被黄昏吞噬的孤独的青冢,更是幻想听到昭君“环佩空归”的灵魂之音。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写到:“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他赞扬李白天马行空的构想,高超绝伦的才思,其实同为伟大诗人的杜甫的“思”何尝不是无敌,何尝不是远远超越常人。杜甫的神思与学力有着密切联系。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通过读书孕育学养,学养涵养气质,气质催生神思。在《咏怀古迹(其三)》中,他的神思穿越飞扬,展示了伟大诗人那超凡脱俗的神妙之思。

参考文献:

[1]唐汝询:《唐诗解》,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89页。

[2][3]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30页,第964页。

[4]曾坤:《咏怀古迹(其三)备课拾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第28期。

[5]吴瞻泰:《杜诗提要》,黄山书社2015年,第296页。

[6]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第1503页。

[7]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56页。

[8]陈增杰:《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405页。

(作者:刘添喜,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教师)

[责编崔达送]

猜你喜欢
王昭君荆门杜甫
昭君戏中王昭君与刘文龙故事合流现象研究
浅论王昭君诗词中“怨”的艺术特征
能源管理系统在荆门石化的应用
杜甫改诗
明妃王昭君
杜甫与五柳鱼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
菊逢盛世,韵满荆门 第十二届中国(荆门)菊花展览会侧记
《李白·渡荆门送别》
行书·李白《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