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红色文化”策略 在高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中的应用

2021-05-30 14:55王丽芳阳代军俸云谢丹妮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创作

王丽芳 阳代军 俸云 谢丹妮

【摘 要】本文分析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指出创作导向是红色文化与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融点”,论述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策略: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建设一支理论型、研究型、创作型课程思政队伍;把握课程建设主战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加强红色文化入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创作+红色文化”策略常态化,形成鲜明的专业立德树人特色;实现“创作+红色文化”向“创作+文化”课程思政进阶等,以助力高职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和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关键词】“创作+红色文化” 高职新闻传播专业 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3-0137-04

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是重要的文化素养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也是新闻传媒类专业开展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开展作品创作的富矿。红色文化长期以来主要作为思政课程以及第二课堂的重要教学资源存在。近年来,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复旦大学、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传媒院校结合文化资源开展创作的教学实践,进一步促使高校师生成为弘扬社会主旋律的重要传播力量。在高职新闻传播类课程的教学中,以创作为导向,以项目为依托,找准红色文化与高职新闻传播专业的“融点”,是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政治性属性及塑造新媒体时代新闻从业人员工匠精神的需要。“创作+红色文化”组合的策略,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的引擎,是促进学生专业核心技能提升的有效途径,更为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赋能,符合新闻传播学专业育人特色需求。

一、红色文化资源在高职新闻传播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红色文化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指出,新闻学科建设不单是一个新闻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新闻跟政治密切相关,新闻从业人员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红色文化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及第二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高校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相对薄弱。在当今复杂的政治国际环境下,高校作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摇篮,必须重视红色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固本铸魂作用,自觉将红色文化学习与应用纳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导政治素养相对薄弱的高职生学四史、知党史、感党恩,使其知所来明所去,在历史和榜样的熏陶下,有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用红色文化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人文素养、道德修养,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积极传播国家政策方针、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

(二)红色文化有助于重塑新媒体时代传播人才的价值信念

新媒体时代,部分新闻工作者存在以下不良传播倾向:在网红经济的影响下,人文精神、工匠精神缺失;在自媒体内容生产模式的影响下,缺少“三贴近”精神,闭门造车,专攻摘编;在快餐化倾向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由原来的精品创作、内容为王转向追逐流量。

新媒体时代,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主要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宣传岗位、文化传媒公司的影音作品创作、新媒体编辑及自媒体创业等具有公共传播性质的岗位或方向就业的新媒体从业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红色文化作为高职新闻传播人才的重要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加强价值引领,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教育,比本科院校更具紧迫性。将包括红色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融入专业教学资源中,以美化人,以文育人,重塑学生的理想信念,能够为新媒体时代的传媒行业把好人才关、源头关和质量关。

二、创作导向是红色文化与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有效“融点”

(一)创作导向促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红色文化学习的效度

创作导向,主要是以课程作为主战场,将各类红色文化故事大赛、红色影视作品创作、红色诗歌创作、红色征文活动等创作项目与《媒体创意》《影视概论》《创意短视频创作》《广告策划与创意》等课程相结合,将红色文化调研报告写作、红色文化纪录片、先锋榜样报道、公益广告等创作项目与《新闻采写基础》《电视新闻实务》《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积极开展研究性、参与式、情境式、体验式、实践性等深度学习。将原本显性的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思政,更能触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促使学生改被动学习为主动钻研,从而增加红色文化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保证课程思政的自然性、生动性和有效性。

以笔者所在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为例,教学团队以《媒体创意》课程为载体做了一个教学实验,即: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理想照耀中国 ”红色诗歌创作,结果发现这些平时不喜欢文本阅读和理论学习的高职学生,为了确保史料准确,自主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性学习,不仅从红色电影、红色诗歌、红色歌曲、历史纪录片、领袖讲话精神中汲取营养,还打卡学习强国App、人民网、新华社网站,积极前往邓颖超纪念馆、湘江战役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烈士陵园等本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调查研究,同时查阅了很多四史书籍、主动参加各类红色文化学习讲座,最后创作出近300首感情真挚、主题深刻的作品。其中,学生以扶贫英雄黄文秀为题材创作的《你的秀美人生》《战地黄花》分别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二等奖,《红色》获得国家级三等奖。此次参赛的774所院校大部分为新闻传播类院校,参赛学生共创作了两万多件作品为建党百年献礼,规模大、影响深。这次实验证明,创作模式使高职学生创作活力十足且其创作和创新能力不输名校学子。

(二)创作导向促进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发展,凸显新闻传播学科特色

新闻专业的核心技能主要是从业所需要的内容原创及创新传播的能力、企事业单位文化的宣传推广能力,因此加强创作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根本途径。此外,创作导向符合高职学生爱动手、重技能的学情特点,更符合新闻传播专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专业属性。

以《媒体创意》课程为例,通过结合比赛设置“创作+红色文化”项目,教师为学生构建了由课堂链(理论学习)到校园链(创作演练)再到社会链(根据社会需求创作)的三链贯通的三级进阶学习模式,对应培养学生脑力(深入学习理论的能力、选材凝练主题的能力)、眼力(优秀作品鉴赏力)、笔力(开展文字创作和视频创新传播的能力)和脚力(深入实际调查红色文化的能力)等新闻传播专业的核心技能,同时在创作过程中厚植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也强化了学生的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原创精神等职业素养。

(三)创作导向强化专业教学产出能力,促进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红色文化要进入Z世代的视野之中,被新生代所喜闻乐见、实现代代传承,需要适合当下传播语境下的作品来成就。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质量,也需要拿精品力作来说话。“创作+红色文化”策略促使学生牢固树立产出意识、成果意识,激励他们以中华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传播为己任,主动深入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钻研创作方法、创新表达的形式和载体。作为年轻学子,他们更懂Z世代的喜好和容易接受的风格,他们用网络原住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创作出呼应时代的作品,更受同龄人的喜欢,更易引发用户共鸣。

三、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策略

“创作+红色文化”,创作是根本途径,红色文化则是创作的灵感及思政的源泉,两者相加既是新闻传播专业人才核心技能培养之要,也是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思政之基,可以实现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养的融合创新。不仅仅是高职,所有的高校新闻传播类专业都可以以创作为核心,加入红色文化创作项目,设计常态化、系统化、特色化的课程思政策略。

(一)发挥教师主力军作用,建设一支理论型、研究型、创作型课程思政队伍

构建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主要由“学术”“党建”双带头人、专任教师、思政课教师等组成,全员重视红色文化入课程的工作。通过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由带头人负责对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方向进行把关,思政课教师与专任教师共同负责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设计,推动党建和学术双融合、双促进,形成全员育人氛围。

一是开展红色文化创作理论研究、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团队教师要看原著、读原典,沉心静气研读和新闻专业密切相关的红色育人元素,为理论基础较薄弱、缺少系統学习能力的高职学生提供优质内容。二是深入开展教法改革,提升教师队伍课程思政能力。团队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形式和载体开展红色文化入课程的教育,使红色文化学习更加入脑入心。三是研究创作规律,以身作则参与创作。团队教师要主动参与红色故事大赛、红色故事微课、微党课创作,大力提升自身创作及创作指导的水平;总结具有推广和借鉴价值的作品原创和创新传播教学经验,通过发布新闻、教学动态,制作微课、建设在线课程、写作科研课题及论文、典型案例等形式对课程思政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发挥课程思政示范团队、课程思政示范专业、课程思政示范阵地的作用。

(二)把握课程建设主战场,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一要提升红色文化入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课程为核心,门门有思政、课课融入红色文化创作项目。新闻采写类课程可以增加报道身边最美共产党人、采访青春先进榜样、报道校内外先进事迹等实训项目,注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四力”(即自信力、洞察力、创新创造力和复兴贡献力)。媒体创意类、短视频创作类课程则主要布置红色文化视听创作和传播项目,促使学生主动宣传红色文化、弘扬社会正能量,同时提高学生运用创新体裁和创新渠道宣传和弘扬红色文化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编、播、策、拍、剪、传的专业核心技能。创新创业类课程则可以与红色创业大赛、文创大赛等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要设置循序渐进的创作项目。构建“课程(单类型创作项目)—综合实训(提升学生综合技能)—毕业设计创作(精品力作创作)”梯队,创作体裁按“诗歌、散文、广告语等文案创作—新媒体图文创作—微电影、短视频、纪录片等视听作品创作—图文音视频全面得到训练的主旋律毕业设计创作”的顺序,从易到难地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三要加强学生的创作观教育。通过近些年的优秀案例如《建国大业》《建党大业》《觉醒年代》《长津湖》等诸多精品力作,向学生阐释红色文化艺术创作的前提是深入学习和挖掘原素材,尊重史实,创作尊重历史、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强化学生的创作素养和职业素养。

(三)加强红色文化入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思政资源和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解决课程思政的“盐”的问题,加什么盐、加多少盐、如何加,都值得高度重视,因此教师应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在高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中的价值。

一是充分利用Z世代网络原住民的特点,探索媒介融合课程思政渠道。以超星云课程平台为主阵地,将超星课程思政平台上的四史学习图书资源、视频资源,学习强国上的要闻、新思想、党史、党纪、青春中国、时评、政法、影视栏目等图文音视频资源以及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的红色时政资源、先锋榜样资源等纳入学习范畴,供学生自主选择和拓展,满足其个性化学习需求;定期举办红色观影第二课堂、红色诗歌诵读兴趣小组、红色书籍读书沙龙、红色文化创作经验分享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建立线上线下互补、课内课外结合、现实与虚拟联结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

二是注重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广西为例,广西具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包括湘江战役、百色起义等重大革命文化资源及韦拔群、韦延年、邓颖超、黄大年、黄文秀等英雄楷模资源,这些都有待师生通过查阅文献、开展实地调查、采风等方式进行深入挖掘,从中构建一手创作资源,将其作为学生源源不断创作的素材,凸显地方特色,服务地方文化发展。

三是注重富有新闻传播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新闻传播专业应挖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事业发展史等理论资源,英雄楷模与名记名家等榜样案例资源,时事新闻资源,已有红色文化视听作品资源,优秀App如学习强国、门户网站等互联网资源,最终建成红色文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创作时进行自主学习。

(四)“创作+红色文化”策略常态化,形成鲜明的专业立德树人特色

一是将“创作+红色文化”策略作为一个重要的高职新闻传播专业立德树人模式进行常态化建设,进专业、入课程。长期围绕重要命题、公益命题精心设计创作项目,将红色文化创作任务和《新闻采写基础》《电视新闻实务》《新媒体写作实务》《电视编导》《媒体创意》《毕业设计》《创意短视频制作》《手机与网络直播》等相关课程的考核、校内外各类红色文化创作赛事进行对接,以创促学、以赛促教,大力推动红色文化创作和传播实践,不断积累原创精品力作,形成鲜明的红色文化内容原创及创新传播特色。

二是对接社会服务,拓展横向项目。带领学生参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调研和梳理工作,发掘创作素材,用好地方资源,深度研究如何运用纪录片、创意短视频、微电影、动漫等受众喜欢的形式传播地方红色文化,为地方红色文化代言,提升院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

三是为学生打通投稿渠道、参赛渠道、发表和传播的渠道。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专业创作成果展示,提升学生创新传播红色文化作品的能力,拓展学生作品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对优秀作品的创作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增强其获得感和荣誉心,强化其责任担当,提高其创作热情。同时,畅通红色文化创作指导渠道,邀请创作专家、企业人士等开展校外联合指导,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

(五)实现“创作+红色文化”向“创作+文化”课程思政进阶

将红色文化入课程的“创作+红色文化”策略拓展为“创作+文化”策略,最终形成基于创作导向的“专业核心技能+文化浸润项目驱动”新闻传播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一是将中华优秀文化纳入课程思政的范畴。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會主旋律、中华优秀文化创作公益作品、文创作品,在三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上一展风采。

二是将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创作作为学生的重要创作任务。与就业进行有效对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全国性的广告大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等顶级广告赛事,用作品为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助力,全面提高高职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学生到知名企业的就业率。通过长期积累,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融媒体中心的学生参加2021年春季学期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其作品从全国22万个作品中脱颖而出,勇夺比赛全场大奖,问鼎冠军,这也是长期坚持创作导向的结果;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专业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斩获一等奖2项,一等奖获得者获得了众多企业伸来的就业橄榄枝。

三是将传播地方特色文化作为己任。长期坚持发掘区域文化资源,积累创作经验,深耕区域文化内容原创及创新传播,提升持续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能力。

总之,红色文化在高职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中,是非常珍贵、有价值的思政资源,理应得到充分重视。新闻传播专业要用准红色文化资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入课程变成必修课而非选修课,持之以恒地实践“创作+红色文化”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将学生培养成红色文化创作大军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为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交出新闻传播专业的特色答卷。

【参考文献】

[1]丁柏铨.新闻学科课程思政:特殊性、有效性及实施路径.[J]当代传播,2020(6).

[2]杜冰,储钰琦.中国传媒大学培养新时代优秀传媒人才[N].光明日报,2017-12-19(8).

[3]澎湃新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课程思政纪实:守正创新,弦歌不辍[EB/OL].(2019-10-30)[2021-11-10].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813292.

[4]秦雪冰,姚曦.做好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三个维度[EB/OL].(2019-7-2)[2021-11-10].http://edu.people.com.cn/n1/2019/0702/c1053-31207604.html.

[5]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网站.传媒学院开展第二次课程思政示范型公开课活动[EB/OL].(2021-6-9)[2021-11-10].http://ggxy.ncvt.net/info/1184/6256.htm.

注:2021年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立项项目“《媒体创意》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2021JG105)

【作者简介】王丽芳(1978— ),女,湖南邵阳人,中南大学文艺学硕士,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新闻传播教育及新媒体文化传播研究;阳代军(1975— ),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副院长、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研究;俸 云(1978— ),男,广西桂林人,中南民族大学学士,高级经济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为高职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研究;谢丹妮(1983— ),女,广西百色人,广西民族大学本科学历,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媒介素养和文化传播研究。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课程思政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