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在全面性教育课程中的实践

2021-05-31 02:47李佳洋刘文利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2021年4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生活教育

李佳洋 刘文利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全面性教育;生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33-0028-03

【作者简介】1.李佳洋,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研究生在读;2.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面性教育,与其说是知识性的教育,其实更是一种生活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性教育中的每一个内容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式教学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成为反思型的实践者,即从自己亲身经历的失败和成功中获取经验与教训;培养社会能力和情感能力,形成对全面性教育的深层次理解,并且将其运用到生活中。参与式教学在全面性教育课程中的实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首先需要掌握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了解教学的重难点。其次,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状态,并通过日常的观察,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情境创设中突出情感的共鸣。最后,教师的提问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全面性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促进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形成。在全面性教育内容中,校园欺凌是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话题,在这一课的情境设置中,教师可以通过动画人物创设相应的校园欺凌情境,让学生融入教学活动。当学生以第三方的视角看待欺凌现象时,他们更容易做到公平、公正,从而进行理性的分析和理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以《珍爱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编)》八年级第二单元“人际关系”中的“歧视与欺凌”主题为例。在教学之初,教师通过分享活动了解到很多学生都遇到过不同程度的校园欺凌,但是很多学生对其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在讨论相关事件时甚至有开玩笑的成分。于是教师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动漫人物为主人公设置了多种欺凌情境,如《哆啦A梦》中的胖虎与大雄。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发生在胖虎与大雄之间的欺凌行为,引导学生分析其危害性并提出解决办法,促进学生的社会学习和情感学习。在面对敏感话题,特别是需要保护学生隐私时,用情境教学法引出话题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情感投入,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都会获得提升,进而产生丰富的求知欲望并提出各种学习需求。

二、创设充满信任的学习环境

全面性教育是基于课程,探讨性的认知、情感、身体和社会层面的意义的教学过程。在授课之前,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提升学生的安全感,学生的学习及分享技能才能得以培养。

以《珍爱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编)》八年级第一单元“人际关系”中的“家庭关系”主题为例。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自主阅读,找出自己最关心或者最好奇的内容与同学和教师分享,这是激活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的第一步。分享形式包括:提出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分享个人观点等。在主题教学的引导下,学生能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和总结问题。如在“家庭暴力”知识点的学习中,有的小组成员从爱、平等、责任、尊重和沟通等方面阐述他们对家庭的认识;有的小组成员从认识家庭暴力、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要反对家庭暴力、应对家庭暴力的方法和如何收集家庭暴力的证据几个方面阐述他们对家庭暴力的认识;最后,有小组提出“家庭暴力真的能预防吗”这一话题与同学及教师共同探讨。在全面性教育内容中,与“家庭暴力”一样敏感的话题比比皆是,这也是全面性教育的教学开展与其他课程相比的困难之处,只有在一个充分民主和尊重的环境中,学生才能够畅所欲言。教师使用参与式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设充满信任、积极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人际交往、情绪情感等社会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对文化背景做出回应

在每一堂性教育课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带着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认知进入课堂的。全面性教育不仅在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在地域之间、民族之间、地区之间,甚至是家庭之间都会存在文化差异。因此,在课堂中,教师需要意识到他们是怎样无意识地表述文化的,而这又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进而培养学生的文化回应能力。

建立同理心是培养学生习得正確的文化回应能力的内容之一。研究表明,角色扮演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同理心。角色扮演是让学生模仿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方式,从而体会不同角色的感受。这些场景虽然是模拟的,但情绪体验,如快乐、沮丧、感动、失望、愤怒等都是真实的。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模拟的角色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逐步建立起同理心。

以《珍爱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编)》八年级第二单元“价值观、权利、文化与性”中的“与性有关的价值观”主题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将价值观和知识点的学习与生活实践更好地结合,教师在这一主题中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如开展“令人难忘的春游”角色扮演活动。角色扮演的背景为:全班学生参加春游,由于时间原因,只能让部分学生去玩某个游戏项目,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理。在扮演过程中,有的学生扮演老师,有的学生扮演男、女同学。有的“老师”认为:男同学应该表现绅士风度,让女同学去玩;有的“同学”认为:这种处理方式其实是一种性别刻板印象;有的“老师”认为:随机打乱男女生安排游戏,每个组既有男生也有女生;还有的“女同学”认为:男生让女生先玩,女生也不一定乐意……角色扮演的背景源于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讨论兴趣,进而深入话题背后的文化差异。

四、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

人际关系是每个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误会或者冲突。帮助学生掌握建立积极人际关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选择将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

教师可以使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以《珍爱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编)》八年级第一单元“人际关系”中的“家庭关系”主题为例。教师先让学生自由形成小组围绕“什么是家庭关系”“家庭的基礎什么”“家庭的建立与维持”“如何解决家庭矛盾”这4个话题展开讨论。接着,教师选择了一个贴近学生家庭生活的情境进行教学,该情境描述了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不理想,回到家里又因为踩脏了地板而遭到妈妈责备,导致双方矛盾一触即发的故事。当教师引出这个故事后,学生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有学生因为回忆起过去的家庭事件而感到委屈、伤心。当听完学生的分享后,教师引入萨提亚的冰山理论,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冲突和误解。在课的最后,教师教授学生一些提高爱的能力的小技巧,如在家庭中主动向家庭成员表达爱、表示关心等;当出现分歧时,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聆听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等。参与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关联意识和目的意识,帮助学生将课堂的知识延伸到生活实践中。

五、解决发展阶段的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人从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的情感满足和情感支持,同伴之间的友谊变得更加亲密,爱情也将逐渐进入他们的生活。什么是爱情?学生能否谈恋爱?如何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这是学生将要面对的阶段性发展问题。

教师可以使用参与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解决阶段性的发展问题。以《珍爱生命——初中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试编)》八年级第一单元“人际关系”中的“爱情”主题为例。为帮助学生理解爱情,教师在教学之初使用“说说爱情关键词”的头脑风暴游戏,让学生说出自己认为的与爱情有关的词语。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包容、关心、互相吸引、理解、浪漫、亲密、信任、依赖、责任、支持、尊重、忠诚等词语说出他们理解的“爱情”。接着,教师让学生用以上的词汇描述并分享自己心中的爱情。有的学生认为爱情需要浪漫,有的认为需要忠诚,有的认为细水长流很重要,有的认为责任是重点,还有的认为相互理解是关键。面对学生的头脑风暴,教师不给予评判和定论,而是认可和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告诉学生:“虽然我们很难定义爱情是什么,但它是美妙的,也是丰富多元的。无论是面对友情还是爱情,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尊重自己、尊重他人、认真负责。”以此引导学生做出合理的选择,避免危险行为。

在全面性教育课程中,每堂课都有自身的特色,教学内容不同,采取的具体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就不同,需要教师善于总结分析、灵活掌握。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堂参与式教学干预研究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传递真爱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