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的对比翻译报告

2021-05-31 17:01高轩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比翻译

高轩

摘   要: 本文通过对比《吾国与吾民》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以周领顺教授的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作为指导,提出在翻译实践中应注意使用多种翻译手法结合,提升文学功底和增加对作品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研究等方法提升译者翻译水平的观点。

关键词: 《吾国与吾民》   翻译   对比

一、《吾国与吾民》与黄嘉德

《吾国与吾民》是林语堂的一部散文集,也是林语堂第一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英文著作。林语堂先生在这本书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生动描繪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人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用犀利睿智的视角剖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特质,向西方社会展示了真实而丰富的中华民族形象。

黄嘉德(1908—1993),福建晋江潘湖田洋人,著名作家、翻译家、大学教授,笔名蓝萍心、默然。1908年10月15日生于潘湖田洋。1931年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毕业,先后担任圣约翰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文理学院副院长、文学院副院长等职位。译作有《萧伯纳传》、萧伯纳的《乡村求爱》等。1936年至1949年,黄嘉德与弟弟黄嘉音在上海创办西风社,担任主编兼发行人,并聘请林语堂为顾问,出版《西风月刊》《西风副刊》《西书精华》等刊物,积极介绍西方文化。

刘洋通过对比认为黄嘉德译本较多使用口语化表达、成语及四字词组和文化负载词以展现译文词语的丰富性;在句子层面运用较多隐性补偿的手段以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反映了译者尽力向读者靠拢的归化翻译策略;在篇章层面讲究对仗工整、平衡对称,凸显了汉语的形式之美,达到了结构紧凑、对称的审美效果[4](35-37)。

林语堂先生在《吾国与吾民》中用坦率幽默的笔调、睿智通达的语言描绘出了中国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与向往,以及中国的社会、文艺与生活情趣[5]。在本书第二章,他用中国人的深刻认识剖析了中国人,分析了中国人的几种性格,把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社会环境紧紧相连,认为在社会认同下的部分事物有些看起来是美德,也可能是中国人顽固在根底的恶习。

二、黄嘉德译本和笔者自译的对比分析

下面本文将选取《吾国与吾民》第二章部分内容,将黄嘉德译本与笔者自译进行对比分析,借此找出笔者翻译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翻译过程中的注意点。

例1:

原文:“CHARACTER” is a typically English word. Apart from the English, few nations have laid such stress on character in their ideal of education and manhood as the Chinese.

笔者译:“性格”是一个典型的英语单词。除了英国人以外,很少有国家像中国人这样重视性格中理想的教育和男子气概。

黄译:德性“CHARACTER”是一个纯粹英国典型的字,除了英国以外,在他们的教育和人格理想上把德性看得像中国那样之着重的国家恐怕是很少很少。

在本段中,黄德嘉先生将“CHARACTER”译作德性。首先,黄先对这一单词做了解释,而不是直接替代,可以让有英语基础的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单词的意思,也避免了翻译时解释不充分的问题。德性这一词汇因为所处时代不同,在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指人的道德品性,相比“性格”略微含有褒义。如果用现代词汇就可以考虑翻译做品性、品格。

例2:

原文:The Great Learning, the Confucian primer: with which Chinese schoolboys used to begin their first lesson at school, defines the “great learning” as consisting of the attainment of a “dear character”, which is almost an impossible English expression, but by which is meant the illumination of understanding, developed and cultivated through knowledge.

笔者译:《大学》是儒家的初级读本:中国学生在学校的第一节课就是从这本书开始的。他把“大学”定义为“亲爱的性格”这几乎不可能用英语表达,但是是通过知识开发和培育而产生的理解。

黄译:《大学》是孔教的入门书籍,中国学童初入学常自读此书开始,它把“大学之道”定义为“在明明德”,这样的意义殆不可用英语来解释,只可说是智识的培育发展而达于智慧的领悟。

在本段中,黄德嘉先生先是把schoolboy翻译作学童,从时代背景来看要比学生这个词更加贴合实际也更加准确。紧接着黄将第二个great learning翻译作“大学之道”,把dear character翻译作“在明明德”意思准确、表达清晰,也印证了全文将character翻译为德性的准确性,体现了黄嘉德先生的文学功底。他的翻译充分体现了林语堂先生主张的“信达雅”的翻译理论,相较之下笔者的译文是单纯的直译,并没有充分还原出作者原本的意图,甚至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觉。其实这里从《大学》中寻找与dear character相对应的译句,便可以想到译作“在明明德”会更有韵味。

例3:

原文:That patience is a noble virtue of the Chinese people no one who knows them will gainsay. There is so much of this virtue that it has almost become a vice with them.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put up with more tyranny, anarchy and misrule than any Western people will ever put up with, and seem to have regarded them as part of the laws of nature.

笔者译:耐心是中国人民的一种高尚美德,没有人会否认。耐心得过分,幾乎成了他们的恶习。中国人民所忍受的暴君、混乱和暴政,比任何西方国家人民所能忍受的都要多,而且他们似乎把这些视为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黄译:忍耐为中国人民之一大美德,无人能猜想其有受批驳之虞。实际上,它所应受批驳的方面,直可视为恶行。中国人民曾忍受暴君、虐政、无政府种种惨痛,远过于西方人所能忍受者,且颇有视此等痛苦为自然法则之意,即中国人所谓天意也。

例4:

原文:Jesus said, “Blessed are the meek, for they shall inherit the earth”, and I am not sure but that Chinese patience has enabled us to inherit half a continent and keep it. The Chinese also inculcate it consciously as a high moral virtue.

笔者译:耶稣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可以继续使用地球。”中国人也有意识地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来灌输。

黄译:基督说:“可祝福哉,温良谦恭,惟是乃能承受此世界。”吾不敢深信此言。中国真以忍耐德性承受此半洲土地守而有之乎?

例5:

原文:Once Hanshan asked Shihteh: “If one slanders me, insults me, sneers at me, despises me, injures me, hates me, and deceives me, what should I do?  Shihteh replied: “Only bear with him, yield to him, let him, avoid him, endure him, respect him, and ignore him. And after a few years, you just look at him.”

笔者译:有一次寒山问拾得:“如果有人诽谤我,侮辱我,嘲笑我,轻视我,伤害我,憎恨我,欺骗我,我该怎么办?”拾得回答说:“只要宽容他,顺从他,让他,避开他,忍受他,尊重他,忽略他。几年后,看他怎么样。”

黄译:一日,寒山谓拾得:“今有人侮我,辱我,冷笑笑我,藐视目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诈谲欺我,则奈何?”拾得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作他,聋聋作哑,默然置他,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

在例3中,黄嘉德先生将patience翻译作忍耐,是结合上下文做出的选择,笔者对于这一点就比较欠缺,未能联系下文暴君暴政对人民的影响。在语言方面,黄将笔者翻译的“没有人会否认”译作“无人能猜想及有受批驳之虞”,将“而且他们似乎把这些视为自然法则的一部分”译作“且颇有视此等痛苦为自然法则之意”,展现出文字的魅力,让读者拥有良好的阅读体验。虽然这些文字在现代看来有些晦涩,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更易于读者接受。

例4和例5也体现出同样的问题,抛开耶稣的话不谈,黄的翻译“中国真以忍耐德性承受此半洲土地守而有之乎?”相较于笔者的“中国人也有意识地把它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美德来灌输”,更加易于读者理解,却也有意识地增加了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例7中黄译采用了多个连续的短句,对仗工整,由此可见,黄嘉德先生的译本在周领顺教授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上偏向“读者/社会”一端,充分展现了译者的“社会性”。笔者的翻译虽不如前者辞藻华丽,却能体现出笔者翻译过程中的“语言性”[7],更加便于读者们理解原文的意思。

例6:

原文:In any major campaign silver bullets have always won,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the conquering hero may make a majestic triumphal return to the capital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the boom of guns.

笔者译:在任何重大战役中,银弹总是获胜,尽管获胜的英雄可能会在枪炮轰鸣的伴奏下庄严凯旋地返回首都。

黄译:历次较大内战总是大洋钿操了胜算,尽管让胜利的大帅炮声隆隆中威风凛凛的凯旋,内幕还不是托了大洋钿的福不成。

在本段中,针对silver bullet这个词,黄嘉德先生将它翻译成大洋钿,非常精巧,首先大洋钿符合上下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即金钱控制战争的走向,也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更重要的是大洋钿是一个能反映出当时军阀作风的物品,笔者想要在此方面达到这种标准需要在翻译以前做足准备,对作品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所进步。

针对某些抽象物品的翻译,往往采取直译的方式反而会造成歧义。这种时候选择一些拥有同样意义的具有时代特点的物品会更加通俗易懂,也更加能够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对这一类物品的运用要增加对时代背景的了解,才能在翻译实践中信手拈来。

例7:

原文:He wants leisure, and leisure he can have in China, and he is as happy as a bird if he has met a monk in a bamboo-covered yard and enjoyed another of lifes leisurely half-days.

笔者译:他想要闲暇时光,那在中国有大把的闲暇时光,他会像小鸟一样快乐,他会在一个竹子覆盖的院子里遇到一个和尚,并享受另一个悠闲的半日生活。

黄译:他想过闲暇的生活,而闲暇时间在中国也不稀罕,他将愉悦如小鸟,若它能: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在例7中,体现了同样的问题,即笔者的文化储备不足。“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一句出自唐朝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僧舍》,由此可见笔者在平时不仅需要加强翻译手法的训练,还要适当注意积累锻炼文学功底,才能对文章中古诗词的翻译更加熟练。这一点对于译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古文与现代白话相去甚远,如果翻译不当就会导致翻译的重大失误,读起来前言不搭后语,让整篇文章的翻译功亏一篑。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照比较《吾国与吾民》黄嘉德先生的译本和笔者自译,发现了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问题,也意识到了自身翻译存在的不足。

笔者的译文以直译为主,常常不能非常流利地表述出作者的意思,有时甚至会导致读者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分析原因后发现除翻译手法单一之外,笔者的文学功底和对作品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的研究也是有所欠缺的。另外,笔者需要注意的是对个别定义性的单词需要联系上下文反复推敲斟酌,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笔者需要在以后翻译实践中注意对作品背景的研究、作者背景的研究,以及在平时增加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高文学水平。

对于翻译专业的学生与爱好英语的人士,把自译文本与名家译本比较是提高翻译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平时增加翻译经验固然重要,但是翻译实践过后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才能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避免类似的错误,让自己的翻译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马丽.多元系统论视阈下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中译本的描述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https: //baike. baidu. com/item/圍城/2068378?fr=aladdin.

[3]https://baike.baidu.com/item/林语堂/384149?fr=alad-din.

[4]刘洋.《吾国与吾民》黄嘉德中译本翻译风格评析——以郝志东、沈益洪合译本为对比参照[J].海外英语,2019(22).

[5]https: //baike. baidu. com/item/吾国与吾民/2937412?fr=aladdin.

[6]周沫.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对林语堂My Country and My People两个中文译本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27-129.

[7]周领顺.译者行为批评:理论框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8]黄嘉德,译.吾国与吾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Lin Yutang.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M]. Beijing Review,2000.

[10]孔标.林语堂译者主体性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对比翻译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学改革与实用型翻译人才的培养
浅析跨文化交际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