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班主任在家校合作中的沟通问题与对策

2021-05-31 18:32王静茹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沟通对策

王静茹

摘   要: 家校沟通不仅是家校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还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有效的家校沟通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建立和谐的家校关系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当前中学家校沟通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提高沟通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 家校合作   沟通   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展和突变的关键时期,不仅需要汲取各种知识,还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中学生来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缺一不可,要使两方面教育发挥最大效能,家校合作是必然选择。为确保家校合作有效进行,家校双方需要建立稳定且友好的关系。

一、沟通在家校合作中的重要性

家校沟通是家庭成员和教师关于学生教育问题产生的联系,两者在某些沟通载体下,彼此互换思想、观念、计划等内容,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和谐的环境和更有利的条件的活动[1](67)。沟通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桥梁,在家校合作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

(一)传递和分享信息,增进相互了解。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2](319)。它的主要目的是信息传递,在家校合作中,缺少沟通会造成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信息失真。家校之间有效的沟通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学校通过开展多种家校活动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这些方式向家長反映学校的情况和学生的在校表现。借助有效的沟通渠道,家长进行积极的信息表达和反馈,使教师能及时了解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和思想动态,在沟通过程中,家校双方互相增进了解、达成共识、统一思想,为教育好学生做准备。

(二)增强家校凝聚力,构建和谐关系。家校沟通是家校关系的“粘合剂”。沟通有助于消除关系中的分裂因素,并且建立统一。良好的家校沟通使得家校之间的情感交流愉快且健康,消除家校双方之间的隔阂,缓解负面情绪,避免产生家校矛盾。有效而开放的沟通可以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事务,在参与过程中了解学校并信任学校,强化教师和家长的主人翁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并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凝聚力。在家校合作中,家长不仅协助学校教育学生,还对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起重大作用。学校和家长沟通合作不但能给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直接利益,还能帮助学校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引导和培养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家校和学校相互坦诚地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信息,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家庭和学校合作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学生,不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此之外,中学生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有个别学生存在负面心理倾向,不愿和家长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开展家校沟通活动,班主任可以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反映给家长,家长可以将更多有关学生的信息传递给教师。家校双方一起交流,探讨学生问题的形成原因,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订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案,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克服负面心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家校合作中的沟通问题

(一)沟通缺乏积极性。家庭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在学生身上,家庭和学校积极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但事实上,有些家长在具体合作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不主动甚至不配合与教师沟通。其一,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学校就应当承担教育学生的全部责任,因此自身对于教育孩子的事务置若罔闻。其二,有些学生的家庭背景特殊,可能是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孩子。家长忙于工作无暇参与家校合作,家里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三,有些家长对家校沟通的理解存在误区。有一部分家长认为,教师与他们沟通则代表孩子的成绩出了问题或者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因为很多学校的家校沟通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只有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学校和教师才与家庭进行沟通。这样的沟通缺乏计划性,而且沟通的内容仅围绕学生发生的问题,不能涵盖全面,影响沟通的效率。

(二)沟通内容具有局限性。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主要围绕学生的成绩进行,并且沟通内容浅层化。以《家校合作中校长与家长的认知差异》调查为例,数据显示,教师和家长在沟通内容重点方面认知差异不大,即家校双方的沟通内容相对集中和单一。其中双方首先沟通的是“孩子的学习状况”,其次是“孩子的在校纪律、行为规范”,再次是“孩子的个性与人际交往”[3](42-45)。显然,家校沟通的重点内容是孩子的学习问题和行为问题,很少涉及学生的其他方面,有关教师和学校的方面被提及的次数更是寥寥无几,导致家校双方不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对学生的认识方面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事务,一方面不符合建立新型家校关系的要求,另一方面不利于家校形成合力教育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对家长的沟通指导内容大都是相似的,没有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缺少个性化的指导,源于教师对学生家庭情况缺乏了解。

(三)沟通形式单一化。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沟通形式多样化是必然趋势。但是,当前中学在家校沟通形式上大多以家长会和电话联系为主。初高中阶段属于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有些学校为了保证更多的上课时间,会压缩举行家长会的时间。班级内学生数量多,班主任逐个家访进行沟通的可行性不高。因此,大部分教师和家长会选择电话联系,这种沟通方式时效性强。但是,沟通内容很难通过手机三言两语地表达清楚,非面谈的形式不一定能恰当地表现出沟通的态度,不免会降低沟通的有效性,容易产生误解。其他沟通形式存在形式主义现象,未能真正发挥作用,例如,有些家长会仅传达学校通知,家长并没有实质性参与学校管理。沟通形式单一化致使家长无法深度参与家校合作。

(四)沟通中双方地位不平等。当前,在家校关系中还存在双方地位不平等的个别现象。有些教师不能把控好自己在家校关系当中的地位,可能在处理家校问题时过于强势,教师占主导地位而忽视家长的地位,造成家长主体性地位缺失和教师的自我性放大。在这种条件的家校沟通中,教师占沟通的主动权,家长在教师的主导下配合。这种沟通是单向的沟通,即一方作为信息发送者发送或传递信息,另一方被当做被动的信息接收器,仅接收信息,没有反馈意见的机会。既不能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又使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没有参与感。这样不平等的单向沟通在建立家校关系当中是无效的,会隐匿家校之间的问题,不利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

三、家校合作中的沟通策略

(一)引导家长参与沟通。班主任作为家校合作中与家长密切联系的一员,应当针对缺乏沟通意愿的家长采取具体的方法。首先,引导家长正确认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桥梁,沟通被赋予非常重要的意义。班主任应当带领家长学习有关家校合作的理论知识,理解家校合作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家校沟通的重要性,创新家校沟通的理念,确保后期沟通的效率。其次,为家长参与提供平台。班主任应当开展多种多样的家校合作活动,为家长参与沟通打造全方位的沟通平台,促进家长和教师、家长和学校及家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最后,及时反馈信息给家长。信息反馈是促进信息沟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根据家长提出的问题或非言语的线索做出反应,这种反馈常用于面对面的交流。班主任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家长可以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推动单向沟通向双向沟通转变。

(二)丰富沟通内容。在沟通内容上,家校双方均重视学生的成绩和行为问题,而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全面发展的基础,况且,中学生正处于心理迅速发展和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树立,需要家长或教师进行引导,在家校沟通中应当注意这一点。

沟通内容不局限于学生本身,还可以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中学班主任可以开展由家长主持的主题班会,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座谈,与其他家长分享成功案例和教育经验,共同探讨适用的家庭教育方案,以便那些在家庭教育方面无所适从的家长汲取经验。

(三)拓宽沟通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宽沟通渠道。将家校沟通信息的时效性高和信息量大的特点与现代网络传播技術的便捷和承载量大的优势相结合,实现高效的家校沟通。例如,有些家长因特殊情况不能来学校参加家长会时,班主任可以开启网络会议与现场会议同步,保证每位家长都能及时了解会议内容。

另一方面,确保沟通渠道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组织协调各班家校沟通的问题,确保沟通形式多样化且真实实施。学校可以设立信息平台,公开信息接受家长监督,家长可以在平台上发表意见进行交流,促使学校行政更透明、决策更民主、管理更科学。

(四)与家长保持平等的沟通。尊重和平等是家校合作的前提条件。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学生方面是伙伴关系,为共同的目标努力,两者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双方在家校合作中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参与。其一,教师应当树立家校平等的理念,在沟通中不以权威者、主导者的身份单方面地表达。其二,家长应摆正自己在合作关系当中的地位,不过于强势或自卑,也不横加干涉学校事务或视教师为绝对权威,在沟通中秉承平等的理念提出意见[4](6-8)。教师和家长应当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正确行使权力和履行责任,保证平等交流。

(五)强化沟通技能。精湛的沟通技巧往往能帮助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建立家校合作关系的“催化剂”。因此,掌握沟通技巧对于教师来说十分重要。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地位,并将家长放在同等地位。其次,要深入了解沟通对象,学会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提前做好沟通计划。再次,要积极、认真地倾听对方的建议,并且在回答时要注意采用直接、清楚的言语表达。最后,在灵活采用沟通技巧的同时注意沟通的态度,选择适当的沟通气氛和时机[5](317)。

参考文献:

[1]马忠虎.家校合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3]郁琴芳.家校合作中校长与家长的认知差异——基于上海市146所公办学校的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4(05).

[4]蔡艺玮.家校合作中家长主体性的缺失与引导[J].教学与管理,2019(35).

[5]孙绵涛.教育组织行为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沟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