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考评价体系谈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策略

2021-05-31 18:57沈于红
文教资料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考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沈于红

摘   要: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中考必考科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南京市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中考评价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基于中考评价体系,就如何有效提高中考复习效率问题,作者结合毕业班的教学经历谈谈中考复习课中的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考复习   教学策略   中考评价体系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国情国策四大领域的相关内容,通过三年六册教材的统筹安排,旨在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树立清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南京市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强调试题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必备的学习素养和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陶行知先生曾说:“要教给学生半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在中考备考过程中,教师只有立足《课程标准》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深入研究教材,归纳总结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特点,利用好《中考指导书》,方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严格把握好中考复习的要求,理清复习思路,才能更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复习迎考,提高复习教学效率,实现中考复习的优化。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自2016年秋起,《思想品德》教材正式改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并在全国投入使用。与此同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中考评价方案也有所改进。其中,试卷的分值、考试时间和题型比例与往年相同:满分60分,与历史学科合场分卷考试,涵盖15题单项选择题和2大题非选择题。变化明显的是非选择题的评价方案,依据表现性评价的基本理念,形成了“两个领域、三个维度、七个核心指标”的评价体系,一改以往只重视学科素养考查,强调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实现了学科素养和学习素养的有机融合。基于当前的中考评价标准,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今后的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课提出了 一些见解。

一、精读教材,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熟練掌握书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前提和关键。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考查知识面广,内容多,小到如何正确与教师交往,大到如何共圆中国梦,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往往会造成“今天背,明天忘”“只会背,不会用”的不良局面。在一轮复习中如何高效地将琐碎的知识点整合成知识体系,让学生在掌握考点的基础上理清考点间的联系,是教师首要解决的难题。

1.利用知识框架,系统把握考点。

知识体系的构建要以教材为依据,遵循从面到点的原则,按照“版块—专题—考点”的思路,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结构化。2020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共考查学生54个考点,涵盖道德、心理、法律、国情四大版块,涉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上下共六本教材,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树状图等将知识点串联起来,整合成知识体系,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夯实基础。

以法律版块为例:法治教育内容贯穿整个初中年段,法律知识在七下、八上、八下、九上四本教材中都有涉及:七年级下册重点介绍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八年级上册引导学生学会辨别违法行为,区分违法与犯罪;八年级下册突出宪法权威教育;九年级从国情出发强调如何建设法治国家。教师在讲解法律知识时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入手,将内容分解为三大专题:认识法律—宪法权威—全面依法治国,构建法律版块的知识框架(参见图1),进而逐一讲解知识点,有效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2.理清概念间的差异,做好知识分类。

在系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对重要内容的识记,理清相似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做好知识点的分类与归纳。真正做到“由大及小,再由小及大”,实现点面结合,全面扎实地把握好基础知识。在2020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中,笔者将知识点归纳为八大类:“基本、基础”类;“根本”类;“核心”类;“最”类;“数字”类;“体现、关系”类;“本质、主导、关键”类及“前提、首先、特有、目标”类,帮助学生培养分类意识,把握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做到“零疏漏,零误差”。

例如,在“核心”类知识点归纳中,笔者突出强调: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法治,司法改革的核心是公正司法,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在“数字”类知识点归纳中,明确了两个中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自信,五大发展理念及党在历史上几次重要的会议(党的十五大,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上作出的相应战略布局等具体内容。重点做好“根本”类和“基本”类的知识对比(参见图2),将相似概念重点区分,精准掌握每个知识点。

二、关注生活,研究社会热点,提高思维能力。

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能力,还包括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从学科的角度出发,运用学科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念、作出独立的价值判断。紧密结合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紧扣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是道德与法治中考命题的一大特点。纵观近年来中考试题的材料,都取自近一年国内外的重大时事,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诸多方面,涉及我们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重大方针和政策。例如2019年的中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有:新中国成立70周年、港珠澳大桥通车、电商法正式实施、脱贫攻坚战、甘祖昌夫妇和“158”温暖班组的故事等都是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事件,也与学科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适时引入社会热点、恰当地讲解新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1.利用社会热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中考复习课中若教师抽象、单一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就无法深入地理解考点,只能死记硬背,出现花了很多时间、背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考不好的现象。所以,教师在中考复习课中要将考点和社会新闻相结合,利用生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文化自信”这一考点时,教师可以展示《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等独具中国特色的影片,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了解我国电影行业的巨大飞跃,激发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2.选取重大时政新闻,进行专项复习。

教师可以分类总结近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新闻,按专题进行专项复习。笔者将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国内、国际的重大时事做了汇总,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作为主观性试题的素材,运用到课堂中,帮助学生利用知识分析现象。主要包括以下专题: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二、建设生态文明,共享蓝天白云;三、维护民族团结,期盼祖国统一;四、培养规则意识,落实依法治国;五、以人为本,全民战“疫”等。每个专题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新闻素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以人为本,全民战“疫”》这一专题中,教师除了给学生补充的新闻事件之外,还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所见所闻补充素材,加深对“关爱生命,活出生命的精彩”“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国家认同感”等考点的理解,引导学生找到“热点”的精髓,并运用知识加以剖析。

三、明确规范,掌握解题技巧,加强习题训练。

在中考复习中必要的习题训练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对历年中考试题的模拟练习,一是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做到查漏补缺;二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能够摸索出一些中考试题的特征和规律,掌握解题方法,积累考试经验,培养自己的“题感”。道德与法治学科在中考试题中主要考查两大类题型: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也称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种题型各有特点及解题技巧,在中考复习中教师要“因题施教”,引导学生“重视审题,讲求方法,学会做题”。

1.客观性试题:强化知识、掌握技巧、细心答题。

近年来,道德与法治中考客观性试题呈现出材料多、知识广、综合性强的三大特点,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更高。15条单项选择题主要包含时政题、知识型试题、能力型试题三大类,其中能力型试题占比最高,学生往往在这类试题中失分最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能力型试题的训练,培养审题意识,不仅要审题干还要审设问、审选项,首先是审设问,要明确设问的要求,是选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问意义就不能选方法,是个人层面还是国家层面,做到问什么选什么。其次是审选项,学生要运用基础知识和价值观排除有概念性和原则性错误的选项,理清题干和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排除与材料无关不符的选项,最终找到最佳答案。

2.主观性试题:明确要求、注重规范、耐心答题。

主观性试题在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中占有一半的分值,往往以两大题四小问的形式出现,容量大、分值高、设问灵活、综合性强,一直是学生的重灾区,失分明显。随着主观性试题评价方案的改进,学科素养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指标,而是强调学习素养与学科素养的有机统一。笔者对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南京市道德与法治中考试题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统计,发现知识运用的考查比重在下降。與此同时,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越来越高,比如全面辩证的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归纳演绎能力等。要求教师在把握好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依照对往年试题的归纳,主观性试题主要分为常规类和变式类两大类。常规类主要是根据设问的要求分为体现类(是什么)、原因类(为什么)和方法类(怎么做)。在常规设问的基础上还有一些变式,比如图表题、活动探究题、关系题等。不同类型的材料题在答案的表述及要求上也是有所差异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归纳整理(参见表1)。不论是哪类设问,学生都要认真审题、读懂材料、明确要求,做到有针对性地答题,完整、规范地表述答案。

表1   材料题答案的表述及要求

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课的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程,教师只有依据国情、学情等改变策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能力,方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实现学科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小叶,刘玉芸.例谈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视域的主观性试题设计[J].初中政治教学参考,2019(35):49-52.

[2]杨乐全.浅论初中道德与法治中考复习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44):123-124.

猜你喜欢
中考复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
中考数学复习有效性之我见
语文中考复习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