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科研平台”建设实践与探索

2021-05-31 03:02赵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日照市高职建设

赵黎

[摘           要]  科研平台是提高教师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是培养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举措。以山东省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阐述了科研平台建设的作用,明确职业院校建立科研平台的定位和性质,提出了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等提升科研平台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职业院校科研平台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科研平台;高职院校;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16-02

一、引言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明确提出:要对接科技发展趋势,以技术技能积累为纽带,建设集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技术服务于一体,资源共享、机制灵活、产出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平台,促进创新成果与核心技术产业化,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兼具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功能的技术技能平台,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1]。

从国家政策可以明确看出,国家对高职院校重新定位,其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重点服务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二、科研平台建设现状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是一所以水利为特色,以工科为优势的高职院校。2013年根据自身以水利工程、水利机械为主的学科专业特点,申请建立“日照市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获得山东省日照市批准。2015年日照市启动工程实验室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动力支撑。我院在“日照市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的基础上,成功申报获批了“日照市智能水工机械装备工程实验室”。通过以上两个科研平台的建设,实现了与日照市科技局、日照市发改委、日照市水利局、日照市水务集团和日照区域内的中小微企业科技合作交流,锻炼培养了“双师型”教师队伍,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助推日照区域经济发展。2018年获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山东省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服务领域由日照市扩大到山东省。通过7年建设,建成了具有国内先进的逆向三维设计软件实验室、VR机械零件仿真分析平台和先进水利机械重点实验室,已逐步成为我国区域性水工机械研究开发重点机构,为区域经济行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获国家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全国水利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山东省农林水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在《中国造纸》《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纸和纸业》《中华纸业》《中国教育教学》《造纸科学与技术》《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山东水利》等期刊上发表教科研论文50多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30多篇,EI收录5篇。

三、科研平台建设实践

(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根据科研创新平台发展目标和企业任务需求,在科研平台建设过程中,吸纳企业、行业科技专家、技能大师与青年教师一起,成立科研创新团队。通过名师引领、行业企业专家和技术技能大师的传帮带作用,以企业科研项目为依托,培养锻炼青年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应用研究能力,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逐步建成一支结构合理、梯次有序、理论知识扎实、技术技能过硬的专业“双师型”科研创新团队,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1]。

7年间,通过科研平台先后培养出国家级技术技能大师1名、山东省教学名师2名、青年技能教师1名,10名教师获“高级技师证书”,1名教师获“注册电气工程师”证书。

(二)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科技创新,打造本行业最优质产品,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企业要追求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企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以科研项目为引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参与完成整个科研项目。在科研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为走向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7年来,先后有300多名学生在科研平台实践锻炼,每名学生累计在平台工作的时间6个月左右,至少参加完成1项科研项目。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大赛获奖35项。2018年有11位学生被山东省教育厅认定为“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另有17位学生被教育厅列为2019年“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培育对象。同时有很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直接从事技术工作,有很多学生成功考进本科院校继续深造。因学生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不仅就业层次高、起薪高,而且一直供不应求[2]。

(三)促进专业和课程建设

科研平台所研究的课题和项目都来自国内外最前沿的课题和企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就掌握了学科前沿知识,同时充实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教师将丰富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历转化为课堂教学中的案例,编入教材、融入课程和专业建设之中,对促进专业和课程点建设有重要作用。7年来,新上智能制造專业(水利机械方向),完成省级精品共享资源课4门,完成在线课程建设2门[3]。

(四)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在科研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与企业共同进行技术攻关,联合开展新产品研发、设备及工艺改进等科研活动,促进团队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协同提升,增强科研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技术技能培训、技术指导等社会服务,更好地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同时吸纳企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学院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技术技能优势和协同合作优势,指导学生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4]。

7年来,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积极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主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20余项,完成企业设备技术改造、技术咨询、企业员工培训等社会服务100余次,为企业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四、科研平台建设的探索

(一)科研平台的性质

科研平台是面向某一特定行业,通过研发技术、设计产品、成果转化、工程技术服务等研发和服务性过程,锻炼提升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的组织形式,是政府为高校和行业、企业建立各方面合作关系的一个平台,是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的重要途径,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更高一级模式,在助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职院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二)科研平台的定位

科研平台主要服务对象是向行业中的中小微企业,而不是大型骨干企业。作为以高职院校为依托的科研平台,其科研方向应立足于区域性、地方性特定的实际目标或应用目标,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工程技术领域,研发目标定位应侧重于工程技术,而不是工程科学[5]。

(三)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建设

加强科学管理,促进科研平台健康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科研平台由政府主管,学校分管,实行学校领导下的平台主任负责制,建设期内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学校提供配套资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审议批准科研平台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审查批准经费预算。每年12月份科研平台给政府主管部门上报年度总结计划,平台主任负责聘请业内专家组建技术委员会,负责课题申报,对大型技术开发和服务项目进行指导。建设期满后平台独立运作,依托项目,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进行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平台的研发人员根据不同的项目随时进行聘用,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业余完成科研任务,收入与业绩挂钩。采用项目结算形式取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以此激励教师从事科研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通过多年“科研平台”建设,锻炼了师资队伍,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程建设,取得了一批有效的科研成果,培养了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推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登宏.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的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10-11.

[2]張弦.工匠精神视域下福建高职院校“双师三能”型教师队伍培养[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1):21-22.

[3]陈迎,赵婷.现代职业教育教师科研育人途径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4):36-37.

[4]张艳禾,刘爽,刘益民.加强科研平台建设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J].农业科技管理,2016(6):19-21.

[5]许劭艺.高职院校科研定位问题的分析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2):15-16.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日照市高职建设
寒露
古村街景
村居
1986—2015年日照市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山东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