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2021-05-31 03:02覃秋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对分课堂思政课思政

覃秋燕

[摘           要]  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要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生源多样化特点,从评价主体、指标、方法、标准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打造高职思政课“金课”,让思政课“活”起来,以增强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关    键   词]  “对分课堂”;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06-02

一、“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复旦大学心理学博士张学新教授针对当前中国大学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中国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提出了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重塑。“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教师和学生各占一半,一半的课堂时间由教师进行讲授,另外一半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讨论、交互式学习;教学过程划分为讲授、内化吸收和讨论三个阶段,考核方法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考核,同时还关心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当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非常受教育者欢迎,在高教和基础教育中得到广泛认可、传播和应用,被誉为“魔力课堂”,目前已成为全国大中小教育教学改革热点和研究热点。

二、“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现状分析

高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高职思政课学生上课玩手机、睡觉等现象依然存在,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不高,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功能和作用没能充分体现出来。针对当前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大胆进行一些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带来教学效果评价的改变,然而,一直以来,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高职院校存在重技轻德的思想,高职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一直处于表面现象,认为谁都可以上思政课,上不了其他课程的就去上思政课,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也是采取全校统一的评价模式,特别是“技能竞赛论英雄”,以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绩的优劣作为考核教师的绩效以及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作为纯粹教学部门的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不公平的,这严重挫伤了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不全面

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主体既包括校内的学生、督导、系部领导、同行等人员,也包括用人单位特别是学生的实习单位,应该依托用人单位追踪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来进行综合评价。然而,当前一些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督导员、系部领导、同行等主体。评价主体不全面,不能充分体现思政课“细水长流”“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二)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

思政课是一门集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职业素养养成为一体的课程。因此,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评价相比,评价指标的设置要复杂得多,但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方便操作,评价标准全校采用统一模式。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基本都包含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50%两大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讨论20%、作业50%、考勤30%等方面。这些评价指标体现出比较注重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或淡化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所有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都包含这些评教指标,也就不能真正反映出“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过程的实质性考核,因此也就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三)评价方式方法单一

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如何涉及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当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基本上由教学管理部门组织校内人员,由任课班级学生、督导、系部领导及同行等,对任课教师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由于评价主体不全面,且评价方式单一,一旦评价主体出现状况就会严重影响到评价结果。比如,对于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有些教师放任自流,在期末的学生评教中教师会获得较高的分数,而课堂上经常批评违纪学生的教师,评教分数就比较低,有的学校也曾出现过一些教师因为受到情绪影响在同行评教中对个别教师打极低分数的情况,这种现象表明,易受评价主体情绪影响的单一评价方式,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公正。而且,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不同于专业课,它是一个渐进过程,除正常课堂教学外,还通过学生在校内的日常生活及校外的顶岗实习等活动来表现,通过这些表现可以判断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品质。因此,如果思政课的教学评价仅仅局限于校内的课堂评价,没有课堂外的评价、没有校外社会实践单位和用人单位的參与,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评价标准不规范

在高职院校里,思政部是一个纯粹的教学部门,很少有机会指导学生参加省级或国家级的技能竞赛,因此,以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情况来界定思政课教师的绩效是很不公平的。同时,由于一些教师对思政课的认识有偏差,认为思政课教师是课堂上动动嘴,下课了就“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轻松洒脱之士,认为思政课教师没有管理学生的压力,因此,一些高职院校虽然承认思政部是教学部门,但是思政课教师的绩效考核却不能划归一线教师类别,只能和图书管理员一样是属于学校“其他部门”,这种把思政课及思政课教师边缘化的评价标准,大大挫伤了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三、“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策略分析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要增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功能作用,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就必须加大学校教学改革的力度,特别是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国家领导人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生源多样化的特点及学校自身状况,构建科学合理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鼓励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调动高职学生努力学好思政课。

(一)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和重视过程性学习,因此,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涉及面要广,它既需要看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点的了解和掌握,看思政课教师在授课中是否真正做到既教书也育人,还要看高职学生通过学习他的行为养成如何。所以思政课教学效果质量评价的主体范围既包括校内的学生、督导员、同行等,也包括實习单位及社会实践相关部门。况且,学生思想行为的养成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的,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表现也是教学效果的延伸,所以要扩大评价主体。因此,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应该形成校内外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反应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坚持评价指标多元化

“00后”的大学生个性张扬、自主性很强,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自主消化吸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很适合“00后”大学生这种个性化学习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指标的设置应该多元化,要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来构建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兼顾终结性、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就学生学习成绩这方面评价来说,评价指标应该是多元的,它应该包含有考勤、作业、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参与课堂互动情况等方面内容,特别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它应该是学生平时成绩的一个很重要的衡量指标,因为增加这一评价指标,可以有效刺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避免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自说自话,也可以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睡”不良现象。

(三)坚持评价方法多元化

根据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方法应该坚持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对分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对于低要求学生,如五年一贯制、3+2或2+3学制的学生,用达标式考核让他们能够保底通过,对于高要求者如学制三年的普高学生,要以开放性考核给他们更多的展示空间,更好地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四)坚持评价标准多元化

提高高职思政课教学时效性关键是教师。高职院校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因此,高职思政课的教学评价标准,不能采用全校的统一标准,更不能以“技能竞赛”论英雄,而应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单独制订思政课教学效果评价标准,同时还应该根据思政课教师承担的课程教学任务以及在参与学校第二课堂建设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来界定思政课教师在学校的地位,并给予思政课教师与其他教学部门一线教师同等的待遇,借以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稳定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

四、结束语

总之,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思政课课程特点及高职学生特点和需求,从评价主体、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索构建符合思政课教学要求和学生需要的教学评价体系,以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感染力,真正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带,刘芳娜,刘军.对分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7):29.

[2]陈瑞丰.对分课堂: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6(3).

[3]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

[4]杜艳飞,张学新.“对分课堂”: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5]吴爱萍.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思考: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视角[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6):38.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对分课堂思政课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