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背景下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学生就业心理探析

2021-05-31 03:02肖梦妮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铁路心理汽车

肖梦妮

[摘           要]  我国的高校扩招政策给很多学生带来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让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解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求职意向,在学校悠久的铁路背景下,新兴的汽车专业毕业生面临一定的迷茫与困惑。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探析了铁路背景下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心理新特点,并针对汽车专业培养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汽车专业;就业;心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50-02

为了解我校汽车专业学生目前的就业情况,为我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就业指导以及促进大学生就业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汽车技术学院2020届516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此次参与问卷调查的专业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与服务、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数控技术5个专业,问卷发放516份,回收497份,问卷回收率96.32%。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汽车专业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压力相当严峻,截至2020年3月初,就业率仅为28.24%。

一、汽车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

(一)就业的不对等认知造成就业认识失衡

基于学校的铁路背景,每年招生相对火爆,很多学生及家长均看重铁路专业,将进铁路局视为就业的唯一或最佳去处。在铁路背景下办学的汽车专业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寄希望于铁路、轨道类企业,将“铁饭碗”看得很重。根据问卷调查得知,想进国有企业的学生占82.44%,政府机构占48.09%,事业单位占52.67%,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分别占23.66%和25.19%,打算自主創业的占30.53%。在选择就业地点方面,有46.56%的学生选择留在广西本地工作,更有7.63%的学生只愿意去具体的某一个城市。从这两方面来匹配,学生对广西区外的企业或民营企业自动屏蔽,就业选择面缩小一大半。而在对就业形势方面,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了解情况达到85.6%,可见他们知晓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对于就业的选择依然不变,这对后期的就业动员和帮扶也会造成较大的困难。就业面变窄,就业形势压力大,对就业感到压力的学生占到了88.55%,但即使如此,学生依然坚持选择在广西及国企、事业单位等就业。

在2019年下半年,学校已经启动校园招聘,引进相当多企业,其中不乏各大铁路局、全国各地轨道公司以及广西本地其他企业,但是汽车专业学生签约也仅为28.24%。其中原因有二:(1)专业不对口,各大铁路局不招聘非铁路专业;(2)学生固执地等待南宁铁路局,错失企业面试的机会。

(二)就业过程中多种心理复杂交织

根据问卷调查可知,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相当复杂,38.32%的学生有自卑心理、15.27%的学生有自负心理、29.77%的学生有从众心理、62.6%的学生有矛盾心理、11.45%的学生有侥幸心理、55.73%的学生有随缘心理。众多学生在就业时纠结矛盾和佛系随缘,可见学生对自我的就业规划比较模糊。

渴望就业和非常渴望就业的学生占96.94%,可见学生的就业一向是很强烈的,但是有29.01%的学生在步入大三以后才关注就业问题,甚至有6.87%的学生仍然没有就业想法,处于迷茫状态。

在应聘时遇到挫折,抗挫能力较差,没有参加过面试的有9.92%,参加一次面试的有35.88%,近一半的学生不敢面试或是面试受挫后不敢再面试,产生了自卑心理和随缘心理。

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学业成绩在良好以上的占63.36%,但是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认为一般的占67.18%,产生一种不甘于平凡但又无力改变的心态,久而久之形成了既自负又侥幸的心理。

(三)过高的期望导致学生产生盲目的自信心理

根据问卷调查,在就业过程中看重工资待遇的占77.86%,其中期望的税前薪资5000~8000元的占45.8%,8000元以上的占12.21%,看重单位性质的占58.78%,看重工作地点的占55.73%。学生一直抱有高工资、想进国企、留在广西的想法,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就业思维。在就业选择时,个人做决定的学生占73.28%,可见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听从引导的可能性降低。

二、产生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因学校的铁路特色办学背景,给外界树立了一种进铁道学校就要进铁路行业的惯性思维,而且广大家长和学生受传统的“铁饭碗”思维影响,导致学生产生了较为牢固的就业思维,将进入铁路行业作为就业的首要选择,其次将就业锁定在高薪、稳定、离家近的企业。而这类企业的吸纳能力有限,并且对专业和学历有硬性要求。与本科学历及以上学生相比,高职高专学生经常处于劣势,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一定的自卑、侥幸等心理。

汽车行业的岗位给学生一贯的印象是进厂做流水工、销售不稳定、维修工辛苦,跟他们所期望的工作相差甚远。而实际上,汽车行业在广西、在全国来讲都是一个发展中的朝阳产业,市场潜力巨大,能提供众多就业岗位,晋升空间巨大,薪资待遇也并不差。

(二)家庭环境方面的原因

家庭教育是学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起到了巨大作用。一些家长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过度参与,升学、就业都会直接给出重要建议,学生没有更多自主空间进行选择;有些家长将自己的思维言传身教给孩子,或是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导致学生产生了务必完成家长嘱托的认知;或是家庭因为贫穷、单亲等其他原因,学生在就业时会过多地考虑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家庭的学生,有明显的家庭“印记”,产生了不同的心理,如自卑、自负等。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

学校的铁路氛围浓厚,导致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归属感弱。但客观存在一些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的疏导和价值观、人生观塑造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心理失衡。另外,高职院校的扩招导致师生比不均衡,学校在创业就业方面的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指导就业不足,内容也相对宽泛,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系统的培养,学生在学习完该课程后并没有得到质的改变。

汽车专业所属学院,注重汽车专业知识的讲授,针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汽车行业发展、岗位的性质等方面的讲授较少,导致学生在毕业和就业时迷茫。另外,带班辅导员专业不对口,在做就业指导时难免会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四)个人层面的原因

高职学生处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其思想还不完全成熟,对未来和现实都相对理想化。对未来充满希望,但又由于自身的经验缺乏,对现实状况把握不准,导致在就业时产生多重心理矛盾,如依赖心理、从众心理、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等。

部分学生在校的知识技能学习不够扎实,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减弱,甚至出现因为课程不及格无法毕业的情况。在毕业资格审查之前,对自己能否毕业把握不准,找工作时便放不开手脚或不敢找工作。

(五)其他突发情况的影响

2020年的特殊形势给全球多方面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对经济的影响更为明显。职业院校的学生对实习和就业的渴望逐渐在心理上产生高压。在形势好转阶段,学生投入就业找工作中,但由于企业招聘员工数量减少,就业岗位数量大幅度减少,给学生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三、解决汽车专业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探析

(一)提升专业归属感,强化专业认知

在铁路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有着浓厚的铁路文化,在大环境下要潜移默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国家近几年的高铁迅速发展,城市轨道也快速发展,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促进作用。而城市内或短距离城市间的交通,还主要依赖于汽车,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户均轿车也呈上升趋势。从这个层面来说,汽车行业充满潜力,具有较长远的发展前景。(1)在学院文化的宣传上,更多注重行业的发展前景,体现出行业的不可替代性,让学生从心理上敬畏汽车行业。(2)在新生入学初始阶段,邀请行业知名人士、工匠大师做专业启蒙教育,将行业最前沿动态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认同汽车行业。(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训实践课程比例,工学结合,强化专业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兴趣。(4)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现场观摩,让学生体验工厂、企业的生产流程,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5)举办技能竞赛,在比赛过程中巩固专业知识,通过被认可的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热情。

(二)加强专业师资力量,调整平衡课程比重

因高职高专扩招导致的师生比悬殊,解决的办法有:(1)招聘新的专业老师;(2)校外聘请专业教师;(3)校内找兼职专业老师。在扩大教师队伍的同时,要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转变教师“铁字号”的传统观念。汽车专业应更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将理论课程和校内实训实践课程比重重新調整,提高实训实操比重,因为学生更愿意在自己动手操作过程中去探究原理。调整企业见习实践,将企业见习调整至大二上学期:(1)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2)可以从心理上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冲击或警示,为将来就业做好心理建设;(3)让学生体验工作的辛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三)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坚强品质

通过学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二级学院设立的心理辅导站以及各级各类团辅活动,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尤其是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在校三年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学生会遇到多种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择业和就业取向。因此,应通过积极向上的心理方面的引导,让他们有健全的人格,在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不退缩。完善就业咨询机构,使其贯穿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杨小琼.广西高职学生就业心理调查分析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3(5).

[2]韩奇生.高职生就业困惑心理产生原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

[3]肖冬梅.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思考[J].学术交流,2013(6).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铁路心理汽车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汽车的“出卖”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心理小测试
3D 打印汽车等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