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经典诵读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的价值

2021-05-31 19:27梁国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华校园文化育人

梁国英

[摘           要]  经典诵读是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读书方式,校园诵读经典活动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主题,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经典诵读教育的作用和依据,思考经典诵读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价值,希望可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践行方式和理论支持,以实现在经典诵读中吸取古圣先贤的智慧与精华、提升语文素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文化育人目标。

[关    键   词]  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4-0052-03

一个民族的文化对于民族的延续、国家的存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的精华不仅凝结成了它的过去,还是滋养未来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1]校园文化育人工作的建设与开展,对高校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将直接影响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关乎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经典诵读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创新创造的形式开展的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积淀不足、校园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的高职院校,经典诵读是促进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一、经典诵读的含义及作用、心理学依据

(一)经典诵读的含义

1.经典的含义

谈到经典,首先要理解经典的含义。“经”的本义是指织布机上的纵线,因为纵线固定不动而引申为经常、经典等含义。例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宗经》里称:“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也。”“典”是会意字,典的甲骨文字像双手捧着竹简的样子,本义是指有价值的、重要的文献书籍。众所周知,古今中外历史上曾出现无数的文献典籍,但不是所有的典籍都能成为经典。什么样的典籍文献能成为经典?结合“经”的含义,衡量一部文献典籍作品是否属于经典,至少需要满足三个条件:经历时间考验洗礼、具有广泛的群众影响力、具有深刻的智慧或者强大的感染力。由此可见,经典是永恒的真理和智慧,是历经时间检验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典范性、权威性的文献典籍作品,是传承民族精神文化情感的重要载体。

2.诵读的含义

所谓诵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学习方式。据文献记载,诵读技能的培养在周代就已出现。诵读的本义,郑玄在《说文解字注》中解释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诵”也叫吟诵或者吟唱,讲究语调语气、音韵节奏和文字的结合之美。这种吟诵或吟唱,为读者带来兴发感动的个人体会,是深入理解典籍文字的基础。《三国志·吴志·阚泽传》中说到,阚泽家里世代是农夫,所以阚泽很好学,但是家里贫穷,只好常常帮人抄写,每次抄写完毕就吟诵一遍,通过这种方式读了很多典籍,最终精通历数,博学成名。随着时代的发展,今人总结了对诵读的理解。李德成主编的《阅读辞典》中认为,诵读包括朗诵、吟诵、背诵、默诵等方式[2]。因此,经典诵读是对经典作品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对经典文字的眼观口诵心记耳听,通过声音、语调、韵律、节奏等表现、体会文字含义并熟读成诵,达到品味和理解作品神韵,感受古人智慧与情怀的读书方法。

(二)经典诵读的作用和心理学依据

1.经典诵读的作用

古代私塾教育,蒙童从小就要学习诵读,诗文吟诵也是文人创作和鉴赏的重要手段。例如,陆游的《浮生》诗“横陈粝饭侧,朗诵短檠前。”写的是他的读书方法;宋朝诗人郑侠在《教子孙读书》中总结的读书方法是“眼见口即诵,耳识潜自闻”,告诫子孙读书时要眼到、心到,口诵耳听,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默记。这样的读书方法诵读一遍,就胜过别人读十遍,而且不会觉得读书学习的艰苦,并能体会到读书学习的乐趣。中国古典诗歌中平仄韵律、兴发感动的特质,也与吟哦诵读的创作品鉴方式密切相关。叶嘉莹先生在谈到诗词经典的学习时也曾表示:“我认为吟诵是学习中国古典诗歌之非常重要的入门途径。”

2.经典诵读的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体器官可以帮助大脑获得信息。如果参与调动的器官越多则越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首先,经典诵读的学习方式,要求眼看、口诵、耳听、心记,不仅有视觉阅读参与,还有口腔器官诵读的声音作用于耳朵,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其次,记忆力和理解力是人类的两大学习能力,在多器官的协助下对经典熟读成诵,通过记忆加深对经典作品的理解,更有利于深入讀者内心深处,从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最后,经典作品大多行文流畅,音韵优美。将文字通过语气、语调、节奏、旋律等声音表达,有利于培养和训练语感,使读者能更敏锐地感受和领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和韵味,触动作者的情怀和思想,从而受到经典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也证明了诵读经典的积极意义,它是符合教育和学习规律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曾经就儿童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与潜能开发之间效应相关性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诵读经典对于儿童的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以及品格形成有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和促进作用。[3]

3.经典诵读的时代要求

在中国古代教育中,非常注重“读经”教学,对“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熟读成诵是私塾最基本的教学方式。时至今日,通过经典诵读与古圣先贤交流对话,依然是经典学习的重要手段,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读书方法,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从2007年开始至今,教育部、国家语委共同持续推出“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选取各类典籍中的经典诗文,建设了“中华诵·经典资源库”[4]。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具体提出“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5]。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了《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学校和社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广泛开展[6],成为品牌,形成长效机制。十多年来,教育部、国家语委对经典诵读从政策法规、资源保障、平台构建、课程构建、具体实施等作出系列的规定和要求,让经典诵读成为新时代青少年学习经典、传承经典的重要手段。

二、经典诵读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的重要价值

(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意义

文化育人是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接受文化熏陶、潜移默化的成长历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给学生提供熏陶教育的环境。近二十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产教融合的教育改革取得很多创新成果。然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史毕竟有限,且往往侧重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很多高职院校存在历史沉淀不足、校园文化内涵不够深厚等问题。例如在一些高职院校中,大部分学校存在新旧等多个校区,扩大招生,但是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人生观与价值观偏差、竞争意识不足、意志力薄弱等问题,以上这些问题都会增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难度。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品行、修养、道德、气质、感恩、责任、包容、谦虚、进取等人格因素,不是依靠知识传授、技能培养,还是在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环境中熏陶培养出来的。高职院校要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品牌,必须以文化作为支撑,以经典为校园文化建设增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意识,整体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这所学校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二)经典诵读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

1.经典诵读可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活动主题

校园“经典诵读”一般是选取古代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诗词歌赋、蒙学经典教材等作为诵读内容,以朗读、吟诵、背诵等读书方式,举办校园诵读教学、诵读竞赛等主题活动,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活动。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坚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课堂教学和学校活动为主渠道,激发社会大众学习中华经典的热情和参与经典诵读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课程教材建设、基地平台支撑等长效机制,保证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实践活动长期开展,使之成为每一个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7]时至今日,古代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诗词歌赋、蒙学经典教材等有很多名篇所蕴含的人文观念、思想价值、道德规范等在新时代依然展现出时代价值。由此,以蕴含丰富而深刻思想内涵的、极富感染力的、承载着“真、善、美”思想光辉的人文经典为载体,定期开展经典主题诵读活动,建设经典诵读课程和诵读平台,营造富有情趣、生动活泼的经典学习氛围,不仅可以为师生提供学习经典、传承民族智慧的平台,还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的进程,形成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活动主题。

2.经典诵读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具体包括“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美的鉴赏和创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传承”[8]等方面,是个体不可或缺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的积累和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成的,而是需要通过潜移默化、熏陶感染、日积月累贯穿于日常学习中。当前,高职大学生语文素养水平不高,普遍存在语言表达能力、理解鉴赏能力欠缺,语言词汇积累较少,语感缺失,不能感知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思想内涵等问题。其中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学习基础比较薄弱,不重视语文相关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中往往侧重专业技能培养,在课程设置上注重专业技能学科,不重视或忽略人文学科的开设。

经典诗文作品大多文辞流畅、意境深远、音韵优美。诵读诗文经典,有利于提升高职大学生的语文素养,弥补高职教育中语文教育的缺失。用语气、语调、节奏、旋律等将经典的文字通过声音表达,是青年学生比较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學习创作形式。在诗文经典诵读过程中,可以激发读者想象、深入体会作者情怀,不仅能感受到诗文经典的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还会在日复一日熟读成诵中积累大量诗文词汇语句,促进语感的训练和培养,增进对诗文经典的审美理解和鉴赏,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

3.经典诵读有利于高职大学生的品格培养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品格兼具道德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双重内涵,是指一个人的精神特质和心理面貌,表现为能力、性格、气质、动机、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是个体独具的、有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9]。在文学作品中刻画的各种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勇敢、勤奋、自信、乐观、懒惰、消极、懦弱等,都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的品格。苏格拉底说:“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自然提高[10]。”现实生活中,人的品格往往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命运选择,例如:有的人能在挫折与困境中发愤图强,有的人则一蹶不振,这就是品格不同的原因。因此,培育学生健全的品格素养,应该是学校文化育人的重要核心。

然而,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将重心放在文化知识的学习,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到了大学阶段,一些青年大学生出现自卑、自私、冷漠、不关心集体、人际关系障碍等现象,甚至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潮影响下,失去了追求梦想的信心和动力,类似的情况在当今扩招发展的高职院校表现得尤为严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知识教育,更要抓好道德和人品教育”“做人是做学问、干事业的前提。”优秀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人格自信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1]。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品格培育的核心是围绕伦理道德、立人立德而进行的。《礼记·大学》的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关于“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论述等,所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的人格教育理念的探索和追求。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利用中华优秀经典开展人文教育,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是培养大学生人格精神的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经典诵读既可以加强人文知识的积累与修养,又可以渗透人格教育。学生在经典诵读中,犹如穿越时空,与古圣先贤对话,与经典作品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和交流。诗文经典的思想、意境与情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从而对照自己,完善自己,逐步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精神。

4.经典诵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持

青年学子毕业后将奔赴各行各业,成为社会各行业各岗位中最有活力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方法单一、简单死板、系统性不足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重要任务和主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也是一项极具挑战的核心育人工程。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很多诗文经典作品的思想深刻、意境高远、音韵优美,其中的“仁爱”“民本”“自强”“爱国”“诚信”“和谐”“正义”“孝悌”“俭约”“廉耻”等思想和美德,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和意义。利用中华优秀文化经典作品为载体,将课堂教育和生活实践教育相融合,举办灵活多样、积极向上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为思想情感尚待健全的学生构建精神家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为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支持。因此,经典诵读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的经典诵读是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经典的读书方式,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诵读经典可以与古圣先贤交流对话,可以吸取学习经典中的智慧与精华,提升人文素养,陶冶情感情操,健全品格德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重视和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开展中华优秀文化经典诵读的规定和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生活实践,开发经典诵读课程和教材,构建“中华诵”等经典诵读平台,引导和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中开展经典主题诵读活动,是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瑩.文化讲习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5.

[2]李德成.阅读辞海[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06.

[3]任重,刘明.儒家回归:建言与声辩[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09.

[4]熊虎,汪俊峰.拔节的声音:湖北省荆门市竹园小学办学纪略[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05.

[5]姚喜双.方块字书写经典:普通话咏诵中华[N].中国教育报,2017-03-15.

[6]袁梅.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教学现状和策略探究[J].现代语文,2017(11).

[7]教育部,国家语委.教育部 国家语委关于印发《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N].教语用〔2018〕3号,2018-09.

[8]罗历华.基于核心素养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J].学语文,2019(4).

[9]王道荣.青少年压力管理与情商开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03.

[10]谷涛.现象学美术教育学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3.

[11]马艳.培育健全人格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辩证关系思考[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4).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中华校园文化育人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